南方日报:新型城镇化的顺德样本
字号

家住容桂小黄圃的周翠晴平时在家中3层小楼直望德胜河,平静的河水日复一日流向珠江。3月29日,她第一次来到顺德新城中轴线综合体项目,在44层高楼楼顶俯瞰周边。“德胜河两岸过去曾经荒废的土地都建起高楼与大片绿地,顺德新城给我一种破茧而出的感觉。”她兴奋地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关口,敢为天下先的顺德人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探路。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顺德通过城市升级,实现从工业化推动到追求城市内涵提升,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动力。“顺德3年城市升级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改变了人们对顺德‘最美乡村,最差城市’,城乡不分的看法。”顺德区区长黄喜忠表示,顺德将以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的转变,推动城市升级向纵深发展,让升级成果惠及于民。

城市之变

从工业化推动到追求城市内涵提升

过去顺德是一座完全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城市,所有资源都以工业增长为中心进行配置,这推动顺德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但也带来了与经济地位极不相称的城市配套的落后。这种落后不仅严重抑制了城市消费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使内部资源的配置非常不合理,并且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市内部的顺畅流动。

顺德人开始反思:过去依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极致与尽头,如今到了以城市升级带动转型发展的阶段。

但是2011年前的顺德,其城市化发展水平显然难以承载转型使命。走在顺德的大地上,“握手楼”、老旧的厂房等等比比皆是。为此,顺德确定了“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战略,以人为本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首次突破工业化时代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思维。

在过去的1000多个日夜里,顺德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给人希望:全区城市升级项目和产业项目当时拟定了144个,截至目前顺德新城的87个项目近半完工,15个市级城市升级项目完成率超过九成,剩下2个项目已纳入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

企业也利用自己的资本主动参与到城市升级当中来,美的、碧桂园、怡和等总部大楼拔地而起。在北滘新城区,一座可媲美广州珠江新城的“迷你CBD”正在逐渐成形。

“3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城市升级建设起来的顺德新博物馆、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北滘文化中心等项目就很好地为顺德城市注入了新内涵。”顺德区区长黄喜忠说,这些项目不仅为顺德营造了更好的城市环境,更是顺德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顺德新博物馆,“魅力”的辐射已经远远超出顺德本身。3月29日,广州人游宇如往常一样开车带着儿子到博物馆玩耍。他说,第一次来的时候他惊呆了,没想到在小城市里却有着不输于大城市的博物馆。“这里环境也好,交通也方便,还经常有各类高层次文化展览,所以每个周末都会到这里走走”。

从杂乱的“握手楼”、老旧的厂房到精神抖擞的城市CBD、总部经济群落的转换,顺德开始从工业化推动到追求城市内涵提升的转变,开始从“世界工厂”向新型城市的转变。

理念之变

以幸福作为城市发展根本价值取向

站在顺德新城正在建设当中的保利中环广场甲级写字楼楼顶,德胜河南岸一片片如翡翠一般的绿地闪耀着光芒,那就是德胜河滨公园。在这个公园里,月月有花开,处处可赏景,德胜河滨公园现已是顺德市民心目中的四季花园。黄灿灿的油菜花、成片的醉蝶花竞相绽放……每一季都有不同的花呈现在市民们面前,让人流连忘返。

在顺德有如脱胎换骨般的城市巨变背后,城市发展理念的变革风雷隐动。

这是从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向更加重视低碳生态的转变。承载着幸福指数与生活理想的顺德新城已形成了以顺峰山公园为绿心,以德胜河、桂畔海一河两岸为滨水绿带,以骨干路网、新城区主要道路为载体的绿廊,以绿化基础设施为载体的生态文化休闲带,它将新城的政务商务区、生态居住区、科技研发区、中央活力区有机串接。

不仅仅是在顺德新城,走在顺德的十镇街,到处都是公园。一个“城在林里,林在城中”“半城绿树,半城楼”的花园城市正在逐步走向人们的视野。

这是从“本外二元”“千城一面”向更加重视共建共享和文化传承的转变。走在宁静的伦教678文化街上,充满着历史故事的建筑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这条街在改造前原本是伦教繁荣喧哗的老街,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但由于年久失修,最终沦落成了伦教一道难以去除的“伤疤”。去年,经过改造,这些历史建筑重现生机,在闹市中犹显另一番韵味。

这是从城市建设重物轻人向更加重视民生导向和人的素质提高的转变。在顺德推动城市升级的3年间,同样是顺德争创文明城市的3年,双双叠加,使得顺德城市实现内涵与人的素质的双升级。在这3年的时间里,城市发展的内生高度不断提升、向上,幸福生活的轮廓从纸上蓝图变为每个人的真实体验。

一系列转变的背后,顺德正在选择这样的未来:以人民的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走出一条符合顺德乃至广东实际的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延伸

发展之变

岭南水乡重建 “塑形”获先机

“重新铺设的人行道不再高低不平,走起来很舒服,同时旁边村中河道还恢复了水体生态,不仅消除了杂乱感,还加种了植物。”顺德知名网友王如飞3月29日在参观顺德3年城市升级项目之一的北滘林头村后,为重新规划修复的村貌点赞。

现如今为了实现顺德城市可持续转型发展,水乡重建是不可或缺的突破战略。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顺德拥有众多生态良好、文化深厚的乡村,集聚了各种丰富的生态景观、岭南文化资源以及景区景点,为对接都市化休闲需求留下了广阔发展空间,这成为当地转型升级的一大优势所在。

国内著名战略咨询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去年发表了《顺德突破—建设国家可持续转型发展示范区白皮书》,在该工作室北京战略中心总经理任国刚看来,顺德杏坛镇逢简村是他设想中的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区典范。“我去过几次逢简,那里可以代表岭南水乡水准,我们认为顺德区政府可以在不破坏‘形’和‘神’前提下,打造出一批功能完备、现代与古朴完美结合的乡村旅游区”。

但是单个村、单个镇的繁荣不能验证顺德岭南水乡整体面貌得到改观,如今的顺德应在一盘棋的思维下考虑进一步发展,要把一个个片区、每一个村落形成系统、全面的城市升级,进而提升顺德的区位优势、综合竞争力,所以打造顺畅交通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顺德3年城市升级主战场之一。

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留下了这样一份新记录:2014年12月,全区进行交通路网巡查,上午8时40分出发,中午12时30分回到出发点,期间参观项目横跨大良、勒流等7个镇街,路网未改前,起码要一天时间。

黄喜忠表示,单个路政施工项目不能感受到3年顺德城市升级释放效应,但是如果这些道路连成一张网,区内通行效率是成倍上涨,因为顺德城市升级3年来每年都有10余项交通工程通车。而顺德也借交通联网打破镇街联系“背靠背”困局,如今的顺德已形成了“三横四纵”覆盖全区10个镇街的高速公路网络,“30:15”(即区内各镇街30分钟互达,15分钟上高速)的交通格局。

来源:《南方日报》,2015年4月2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