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2019年中国经济外交十大事件
字号

栏目主持:李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外交、美国国际经济政策。

参考消息网1月6日报道自2017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外交项目组开始对中国经济外交进程进行追踪分析,对中国经济外交重大事件进行月度和年度评估,并出版年度报告《中国经济外交蓝皮书》。

为记录和呈现2019年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事件,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线索和演进趋势,该项目组近期发布“2019年度中国经济外交十大事件”,具体如下:

一、中美两国初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中美经贸谈判是2019年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其不仅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关系到整个全球经济秩序的未来走向。一年多时间来,在中美两国元首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大阪会晤的“定向把舵”下,双方经过九轮经贸高级别谈判和两轮副部级谈判,以及多次电话沟通,终于在2019年12月初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同时,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这为改善双边关系、提振世界经济增长信心带来新的期待。

二、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大国经济外交坚实后盾

2019年,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全面加快。全国人大于3月审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于7月公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12月通知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中国在直接投资、金融服务、商品贸易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开放,践行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理念。在目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外部环境下,上述举措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三、“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制度机制建设成为新亮点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举办,标志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迈入发展新阶段。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制度建设、吸引力与影响力、项目进展以及创新合作方式等领域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果:“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不同议题领域合作机制先后成立,反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制度及机制建设日趋丰富完善;中国先后与意大利、卢森堡、牙买加、所罗门群岛等18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签署政府间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性质日益多元;以中老铁路、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获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积极效果逐渐显现;中国先后与英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合作方式领域的重要创新。

四、RCEP谈判整体结束,最后签署仍待突破

历经七年的RCEP谈判最终于2019年11月在泰国宣布整体结束,除印度外的15个国家完成了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的谈判。这意味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潜力巨大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即将建成,它不仅涉及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护等传统自贸协定规则的制定,还纳入了投资准入、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新型贸易议题内容。自2013年5月开始首轮RCEP谈判以来,中国参与了全部28轮正式谈判、19次部长级会议和三次领导人会议,并且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引领性作用。目前,印度的“退群”行为以及由此引发日本摇摆给RCEP今后发展带来了一定不确定性,RCEP能否在2020年顺利签署,仍存在不确定性。

五、WTO受到冲击,中国努力捍卫多边贸易体制

2019年,伴随贸易单边主义甚嚣尘上,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接近瘫痪,WTO改革日益提上日程。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先后推出自己的改革方案。作为WTO中最大的发展中成员,中国在2019年更加积极推动WTO改革。2019年5月,中国商务部向WTO提交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进一步阐明中国建议的改革四大行动领域。此外,中国还联合其他发展中成员维护WTO“特殊与差别待遇”原则,反对发达经济体有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经济和贸易数据、否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坚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六、中日双边经济外交活动密集展开,经济合作空间拓展

2019年,在中日双方高层往来推动下,双边经济外交活动密集展开,将在应对老龄化、金融、旅游、环保、减灾、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时加强投资、科技创新和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2019年,双方还通过创新合作机制、中日经济伙伴关系磋商副部级会议、中国商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副部级定期磋商等多个渠道,针对具体议题开展诸多讨论与交流,进一步拓展两国经济合作空间。

七、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两国在能源领域达成了涉及核能合作、股份转让、成立天然气合资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在帕亚哈油气田项目进行合作等多项重磅商业协议,此外两国能源监管部门还签署了《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章程》。12月,历经五年筹备和建设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投产通气,俄罗斯将在未来30年内累计对华供应约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标志着曾于2014年达成的价值4000亿美元的“世纪协议”最终顺利落实,对于全面提升中俄两国双边经贸及战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八、中欧峰会为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制定时间表

2019年4月,第二十一次中欧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此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BIT)实现积极进展,双方承诺2019年取得结束谈判所必需的决定性进展,特别是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以便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中欧双边经济外交重要事项之一,目标是在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已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基础上尽早达成一个更高水平、涵盖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的协定。目前,双方已就文本中不少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保护方面的重要条款达成了一致。

九、应对外国对中企制裁成为中国经济外交新课题

2019年,美国政府先后将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美企对相关中企的零部件售卖、技术转让授权将受到出口管制。不仅如此,美国政府禁止联邦机构采购部分中企产品。此外,美国还持续向其盟友持续施压,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情报同盟“五眼联盟”成员采购部分中企产品。受此影响,世界多个国家对相关中企产品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对此,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平台,呼吁各国政府与企业公平对待中国高技术企业,支持中国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捍卫自身正当权利,反对美国“经济霸凌”,这已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新课题。

十、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从“16+1”升级扩展为“17+1”

2019年4月,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举行。在此次会晤期间,希腊从“16+1合作”框架下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发展成为正式成员,“16+1”发展为“17+1”合作机制,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力证。依托“17+1”合作机制,希腊可将其对华经济合作推到新的高度,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中东欧成员的合作关系。

来源:参考消息,http://m.ckxx.net/p/203723.html 发表时间:2020年2月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