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推进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与改革同行》系列52(2019年12月23日—12月29日)
字号

引言

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2019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首次构建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政策体系框架的文件,有利于释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大局的长期稳定,有利于创造更多个人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周,人大十五次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

一、法规政策

人大十五次会议继续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证券法修订草案等,首次审议长江保护法草案等。(2019年12月23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围绕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作出部署、明确26条举措,强调要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9年12月24日)

人大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报告、渔业法执法检查报告、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19年12月2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9年12月26日)

人大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减税降费工作情况报告、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等。(2019年12月25日)

住建部、发改委、公安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2019年12月25日)

人大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2019年12月28日)

二、重大事件

国资委定调2020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带头深化自我改革“放活管好”,推进国企混改和专业化重组实现新突破。(2019年12月24-25日)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巩固减税降费。(2019年12月26-27日)

专栏: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巩固减税降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12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

2019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并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盘活用好存量资金资产,打出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结构调整”体现在,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在扩大内需和供给升级的结合部发力,把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

2019年,我国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地方也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压减幅度基本超过5%,不少达到10%以上。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般性支出要大力压减,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要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

据悉,明年要确保一般性转移支付明显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有较高增幅;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政策和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

2019年,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预计全年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受益最多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在增值税减税规模中,制造业及其相关环节占比近70%。

财政会议提出,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债券投向结构,落实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

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成功合龙。(2019年12月26日)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制更名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后的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央管理,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376亿元,以邮政、快递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2019年12月28日)

三、精彩观点

《人民日报》刊发蔡昉《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文章。文章提出,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不仅要提高储蓄率,而且要提高人力资本以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提高人力资本,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学前教育在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和综合国力增强具有长远意义。鉴于我国已经把小学和初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因而有必要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9年12月23日)

《人民日报》刊发郑立新《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就要使年度调控措施与长期结构调整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就要找准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症结所在,抓住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和优化结构的着力点,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精准发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就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在宏观调控中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继续把改善民生作为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鼓励投资,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19年12月24日)

四、最新进展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967亿元,同比增长3.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463亿元,同比增长7.7%。(2019年12月23日)

据银保监会,截至2019年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5%;农户贷款余额10.14万亿元,授信农户9000万户,累计向96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991亿元。(2019年12月24日)

五、热点述评

【推进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转变。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性流动实现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性转变。主要表现在:城乡流动有渠道、区域流动有自由、技能提升有通道、职业转换有路径、脱贫解困有机会。

然而,我国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阶层固化现象明显,中低阶层上升渠道日益狭窄,跨阶层纵向流动趋缓等。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2019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畅通有序流动渠道,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拓展社会性流动空间;健全兜底保障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四个方面,围绕创造流动机会、畅通流动渠道、扩展发展空间、兜牢社会底线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等,提出16条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是首次构建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政策体系框架的文件,有利于释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大局的长期稳定,有利于创造更多个人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2019-12-23/2019-12-29.

[2]经济参考报图文数据库[EB/OL],2019-12-23/2019-12-27.

[3]经济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2019-12-23/2019-12-27.

[4]蔡昉.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N].人民日报,2019-12-23.

[5]郑立新.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N].人民日报,2019-12-24.

[6]曾金华,董碧娟.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巩固减税降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N].经济日报,2019-12-28.

[7]南方日报评论员。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N].南方日报,2019-12.26.

[8]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问答:为什么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共产党员网[EB/OL].http://news.12371.cn/2018/03/26/PHOA1522057224320420.shtml#g=http%3A%2F%2Fnews.12371.cn%2F2018%2F03%2F26%2FPHOA1522057224320420.xml&p=PHOT1522057260856435.

[9]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201912/t20191225_348676.html.

[10]张海东,杨城晨。体制区隔,职业流动与工作满意度—兼论新社会阶层跨体制流动的特点[N].社会科学辑刊,2018(11):91-101.

来源:国研网,http://d.drcnet.com.cn/eDRCnet.common.web/DocDetail.aspx?chnid=1002&leafid=1&docid=5713415&uid=0201&version=integrated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3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