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研究
字号
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体系,是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构建海陆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人海和谐共生关系、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坚定不移地走向海洋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对于我们增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价值的认识,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成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18JZD007);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选题(19ZTB03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全面深刻、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构建人海和谐共生共存共荣关系、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进而走向海洋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步伐从而蹄疾步稳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对我国总体生态状况特别是对海洋总体生态状况的客观而全面的反映,彰显出十分强烈的问题意识、前瞻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对策意识。习近平说“21世纪是海洋世纪”[1]209,我国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在于海洋,成功也系于海洋。我国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从全局性、战略性、开放性、系统性的战略高度谋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主要路径,对于我们增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价值的认识,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策意识、创新意识、前瞻意识深刻领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发展全局,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坚持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内在互动的辩证逻辑,协调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海洋开发、海洋永续发展的关系、陆地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世界各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海洋生态矛盾,积极应对海洋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强化海洋生态安全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实现“一带一路”总体布局,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发展进而取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成就,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基本原理,任何正确的思想理论学说都不是主观臆造和凭空产生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学说都是对一定的时代特点、时代矛盾、时代需要的深刻反映,都有着深刻的思想积淀、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2]60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对海洋生态文明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刻认识的理论成果,也是习近平在沿海地区工作时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的理论成果。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完整地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有助于我们自觉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统筹陆海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整体高质量发展。

(一)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个人冠名并吸收全党全国人民认识生态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历史使命、将生态问题当作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执政理念的理论成果,是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系统完整、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构成。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对于海洋国土、海洋生态在全国国土、全国生态中的重要地位,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在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坚持陆海统筹和大力构建人海和谐共生共存共荣关系,如何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蹄疾步稳地迈向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将生态文明融入和渗透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在党的领导下整体性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进而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也是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

海洋生态文明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具有十分显著和重要的地位,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多次谈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多次使用“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生态化”“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多次强调,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217-218。习近平在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3]习近平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主旨内容。

习近平在2019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科学概括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是一篇具体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以及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自觉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严密理论体系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和本质要求的辩证自然观,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核和基本要求的自然价值观,要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宗旨精神和价值诉求的环境权益观,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思想和整体性指导的生态治理整体观,要将“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和刚性约束的环境法治观,要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作为彰显大国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担当和世界性视野的全球生态文明合作建设观,都包括了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也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要求。同时,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又有特定指向和具有特色的价值目标,是侧重于对什么是海洋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建设好海洋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海洋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海洋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建立在现时代人们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体现了现时代全球关于海洋生态文明理论的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认识成果,其产生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站在新时代进一步凸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我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价值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海洋理论以及海洋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十分丰富博大的海洋理论,这些理论理所当然地包括了海洋生态文明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交往理论、世界市场理论、封建主义瓦解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理论、人类解放理论、自然解放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等众多理论观点,都与其海洋理论以及海洋生态文明理论紧密关联。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的世界性以及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趋势,认为,由于海洋空间的交往,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些重要论述都与海洋战略地位、海洋生态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生动地描绘了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通过远航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促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所代替,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的恢弘图景,深入揭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争取社会解放、人的解放、自然解放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理论都涉及海洋在经济社会以及世界市场中的重大价值以及海洋生态文明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全球贸易和世界市场、与暴力和战争、与世界性交往以及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关系,都突出了海洋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精神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海洋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在民族和国家发展以及军事、国防等方面的重要地位,都把海洋作为连通全球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大动脉、大纽带、大舞台,都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陆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海洋理论和海洋生态文明理论,党的十八大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4]3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33。海洋强国建设必然包括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如果不能建设人海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海洋生态文明,也不可能顺利推进陆地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必然会使海洋强国建设的任务落空。

(三)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对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价值的深刻反映。习近平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1]209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3.61亿平方公里,占70.8%;陆地1.49亿平方公里,占29.2%,从太空看地球好像是一个大“水球”,海洋构成人类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随着陆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呈现出越来越少而人口和需求压力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海洋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海和谐共生共存共荣关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我国总体战略安全。在整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海洋属于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海洋生态文明对陆地生态文明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与我国的国情是高度吻合的。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洋大国,东、南方向被海洋环绕,大陆岸线超过18000公里,海岛超过1万个,岛屿岸线超过14000公里,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好我国海洋国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直接关系到保护我国生存发展和促进我国繁荣富强的战略空间。习近平将发展海洋事业、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生态安全等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反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具有十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应海洋生态重大问题而生的重大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许多人认为,海洋无比大,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陆地上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排放到海洋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很快就会被海洋所吞没和化解。确实,在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社会,人类排放到海洋的垃圾和废弃物由于数量很少,并且大多不是有害有毒物质,对海洋生态没有产生重大威胁。但是,近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如同法术般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超过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生产力总和,与此同时,人类制造的有害有毒废弃物和垃圾也大大超过了千百年来的总和。由于海洋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所,海洋的自净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当海洋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海洋生态环境危机就会到来,海洋生态系统就会严重失衡乃至崩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空前加快,但是环境问题也空前凸显,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羡慕我们的地方。同时必须看到,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6]18大量环境问题中就有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近海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习近平以浙江省为例,指出:“(浙江省)近岸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海水达81%,重点河口、港湾海水均超四类;海洋灾害增多,赤潮频发;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对近海、滩涂渔民的种养殖带来影响。治理修复海洋环境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各级各地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正确处理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陆域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加强对海上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监管,加强对重大海洋、海岸工程的环境评估,实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1]22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启示人们,必须告别只注重陆地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做法,必须告别只注重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而不注重海洋保护的理念和做法,必须告别将海洋只是当作垃圾场所而不是当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的理念和做法,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总结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是对实践的反映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刻性与实践经验的丰富性是紧密关联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与他长期在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工作和注重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有关。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都是伴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地方,习近平在这些省市工作期间大力推动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促进这些省市走人海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海洋强省、海洋强市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系统的海洋生态文明实践经验,并将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

(一)习近平在福建主推“山海经”“海上福州”“生态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与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主推“山海经”“海上福州”“生态省”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将在大力保护好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在坚持注重和保护海洋生态价值的同时可持续地利用好海洋生态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宽广大道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认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注重人民主体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将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做好脱贫致富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出了要靠海吃海,念好“山海经”,提出关键是要协调好海洋经济理性和海洋生态文明理性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达到人海和谐、相得益彰的发展目的。鉴于海洋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习近平认为必须坚持走海洋经济永续发展的道路,习近平要求海洋生态资源开发要向深度、广度进军,要提升滩涂养殖单产,重视外海捕捞船队建设,提高捕捞产量,要构建融海洋生态、渔业生产、食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渔业生产体系,使海洋资源能够得到永续开发利用,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一直倡导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

1992年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首次提出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习近平多次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1994年5月26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平潭县召开建设“海上福州”理论研讨会,会上,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指出,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是推动福州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福州加快培育经济新生长点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于福州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994年6月12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由此,福州在我国沿海城市中最早发出了“向海进军”的宣言。

习近平勾画的“海上福州”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是,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实施海洋开发“三个一”工程,即抓好一点一线一个面的开发建设,重点建设五个基地,即港口海运基地、海洋农牧基地、滨海旅游基地、海洋工业基地、对台经贸合作基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上福州”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海上福州”建设中,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保护,提出要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生态自然造福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都能永续享受生态福祉。

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加强福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福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他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严重和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于2002年率先提出建设福建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他提出,加快推进福建生态省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宏大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务求实效。习近平亲自担任福建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带队进行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指导编制和推动实施《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以建设福建生态省为载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习近平关于福建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构想是,经过20年的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奋斗,把福建省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省份。在习近平对福建生态文明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动下,“随后福建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建设试点省。经过1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长汀百万亩荒山重披绿衣,福建也成为全国唯一的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7]434。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统筹陆海生态文明的成功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

(二)习近平在浙江主推“海洋经济强省”“浙江省碧海生态建设”“绿色浙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也与他在浙江工作期间主推“海洋经济强省”和“浙江省碧海生态建设”以及打造“绿色浙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密切相关。习近平大力倡导的“海洋经济强省”和“浙江省碧海生态建设”以及打造“绿色浙江”这三大战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在环环紧扣的有机整体中推进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战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2002年,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他通过对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沿海地区的深入调研,在2003年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通过“碧海生态建设”来打造绿色浙江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指出,海洋经济既是陆海一体化经济,又是开放经济;海洋经济既是高附加值经济,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习近平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是浙江经济的新增长点,要“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1]4。习近平2005年12月在舟山调研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坚持高起点谋划,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习近平把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浙江”作为浙江省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习近平说:“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关注生态安全,把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之一,出口贸易正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挑战。要保持浙江经济大省、出口大省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省投资落户,就必须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通过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切实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生态环境也是我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的一大优势。我省要实现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必须强化山海并利、山水兼优的生态优势,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全面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1]187-188

习近平在舟山调研海洋生态文明时指出,要不断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和深精加工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海运和海洋旅游业,认真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视监测网络和灾害预警体系,全面实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切实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指出:“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好山体、岛礁等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特别是要加强花岗岩资源保护,坚持有度开采、有序开发、精深加工、高效利用,决不能乱开乱采,竭泽而渔。海岛旅游要避免过度开发。”[1]496-497

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为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08年,浙江省认真落实习近平关于大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发布了《浙江省碧海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海洋生态修复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省份。习近平关于利用好浙江省海洋生态资源优势、在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中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好浙江山海并利、山水兼优的生态优势、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为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注重海洋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海洋生态权益等重要观点和实践经验,为形成系统完备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提供了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丰富素材。

(三)习近平在上海主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还与他在上海工作期间主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密切相关。

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他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对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和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系统的看法。习近平认为,上海既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又是我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洋是上海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多次强调,上海要以海纳百川的心胸,站在全局竞争的制高点上谋划更高质量的发展,特别要注重从上海自身实际特别是海洋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努力争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同时大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007年8月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习近平指出,今后五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能,推动航运服务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提升上海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合作交流,发挥市场对港航资源的配置作用,努力建设层次清晰、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要积极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指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地位,成为上海走向国际的战略支点。

习近平将上海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认为,上海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和指导方针,从思想认识上加深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要坚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要进一步加强陆源入海污染控制,促进海洋生态修复,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海域管理,实施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制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海的方针,要完善海洋生态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高海洋生态管控能力和执法效率。习近平要求,上海应该在致力于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安全保障以及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为统筹协调推动陆海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在我国沿海城市工作期间积累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以及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到中央工作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爱护海洋、经略海洋,把我国建设成为陆海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美丽中国。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这些重要论述,标志着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已经成为系统完备的观点。总之,正是因为有习近平在沿海地区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概括,才促进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保证了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科学性、客观性、完整性、超前性以及对于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海洋强国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诉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并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或两个基本观点,而是由众多基本观点有机联系而构成的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谋划、总体性方略、全局性部署的丰富而深刻的观点体系。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也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具有多样性价值诉求、明确的价值目标和有关海洋生态文明未来发展价值愿景的价值观体系。

(一)以人民为中心和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价值诉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洋溢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其核心价值诉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主体观、人民利益观、人民共享观。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显示出强烈的民本思想,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彰显出鲜明的人民性价值色彩。在习近平看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为建设而建设,而是始终为了人民利益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注重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始终着眼于人民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近期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海强国建设与人海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紧密结合起来,将海洋生态安全与人民幸福安康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首要内容和首要价值诉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人民主体观,坚持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是民意之所思、民心之所想、民生之所求。习近平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习近平认为,无论是推进海洋环境污染治理,还是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和建设海洋强国,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参与,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首要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唯物史观一直强调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在所有的价值获得和价值创造中,人民群众是创造价值的价值,是价值之源。只有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动员人民,才能激发人民群众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同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是人的文明素质提升的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海洋生态文明观都把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是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恩格斯将文明归结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品质提升的实践活动,因此,生态文明从根本上来说归结为人的文明。生态本身无所谓文明与野蛮的区分,生态是否文明恰恰与人对自然界是文明还是野蛮的态度密切相关。国内外目前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如汗牛充栋,但是,众多的生态文明概念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关系予以价值判断得出的,人海关系紧张,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海洋环境污染都是人引起的,海洋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危机、生态灾难都与人的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紧密相关的,人是海洋生态危机、生态灾难的始作俑者。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更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异常紧迫和重要,也对人的文明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向海洋的建设任务,更是指向人的建设任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达到同步提升人的文明素质的价值诉求。习近平认为,促进海洋生态文明,需要大力培育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力提升人的生态文明素质,努力形成热爱海洋、呵护海洋、尊重海洋的良好海洋文化氛围,夯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软实力,开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新格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也是人民利益观和人民共享观。坚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将自然价值和人民价值、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享受都落实到人民身上的过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利益的生产、利益的分配、利益的协调和利益的享受等与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很容易出丑。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没有任何的特殊利益,始终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实施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决定的。自然价值和人民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民族的和国别的价值与全人类的价值、当代人的价值和未来人的价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切身利益,以共建海洋生态文明和共享海洋生态文明成果为原则,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海洋生态环境权益。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利益,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确保海洋生态安全,以达到人海和谐共存共生共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整体性联动的宏大生态文明格局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价值目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系统整体性思想。这个系统整体性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习近平关于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法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整体性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图景,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描绘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蓝图。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整体性还鲜明地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众多观点所组成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就是其重要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站在全球生态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及站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全面地谋划推进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整体性联动的宏大生态文明格局的大手笔、大篇章、大目标,也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体协调中推进的重大指导思想和实践遵循。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突出地体现了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整体性联动的宏大生态文明格局的重大价值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33,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建设工程,习近平提出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5]24的理念,就包括了从系统整体性联动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起来谋划的大生态文明观,这种大生态文明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都是客观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性存在的整体性思维,也是对陆地生态文明与海洋生态文明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性存在状况如实反映而形成的符合大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从而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水平的一种辩证系统思维方式。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将陆地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联结起来,告诉人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所固有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客观自然规律,要从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辩证思维和由此决定的整体性路径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要素和各路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明确陆地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从促进我国整体性生态内在系统优化的角度推进生态文明整体性协调发展。在习近平看来,由于生态本身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这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生态系统出发,不能单打一。

习近平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充分兼顾山水林田湖草各个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整体系统思维和实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5]24。事实上,陆地和海洋构成一个国家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陆地生态与海洋生态是紧密关联的生态系统,如果不注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陆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就无法巩固和加强。因此,在大力加强陆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产生整体性综合效益,也才能蹄疾步稳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以海洋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迈进海洋强国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价值愿景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特别是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任重而道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33的重大战略任务,内在地蕴含着要通过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海洋强国。事实上,海洋强国之强必定包含着和指向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强。海洋强国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主要是指那些在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安全、管控海洋、捍卫海洋主权等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强是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任务,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呼唤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而只有建设好海洋生态文明,才能推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整体性全面提升。

习近平关于以海洋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迈进海洋强国,是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复杂工程,涉及到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诸多方面。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针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经济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等多方面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习近平认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海洋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既高度注重海洋开发能力的提高,又高度注重海洋开发格局的优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体现在海洋科技水平的高超上。习近平要求,要大力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及时跟踪和努力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科技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制度设计和制度完善,加强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建设,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生态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要划定生态红线,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强化海洋主权意识,坚决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以海洋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还必须注重我国海洋权益保护,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共同利益方面的契合点。

习近平将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以高质量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访问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世界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有利于在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构建互信互利、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同时,与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可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形成包含着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共享共同体丰富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和海洋强国战略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把海洋生态文明观和海洋强国战略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崭新的高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将在更大范围内有效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要素的流动,促使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交流与融合,也将完善国际海洋生态治理新制度,引领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生态治理,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进行。习近平在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殷切希望,世界各国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化交流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国政府网.习近平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EB/OL].(2019-10-15)[2019-10-2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5/content_5440000.htm.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index/skpl/202001/t20200113_5075684.shtml?COLLCC=1516397318& 发表时间:2020年2月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