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力唯:唱好双城记之产业发展趋势
字号

1月3日下午,2020年刚开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首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给成渝地区送上了新年大礼,提出要唱好“双城记”,并官方认证要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会议进一步指出:

“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头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相比于传统的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提法在范围上近似于城市群,但是更加突出成渝两大中心城市以及都市圈的概念。那么今天,小编就将用上下两篇文章来研究分析成渝地区的产业发展,看一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吧!

如果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做一个班集体,首先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量一量内部各地区的经济体格,谁家先富起来了,谁的荷包还稍显羞涩,怎么挣的钱,各家挣钱的特长。

重庆市头顶直辖市的桂冠,地域辽阔,连帝都、魔都和哏都其他三都加起来都自叹弗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城市群)内区县的GDP总量远超其他地市,2017年GDP达到1.82万亿,是当之无愧的班长大哥,家大业大。而成都市作为天府之国的省会城市,自然也气度不凡,2014年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当之无愧被选举为副班长,2017年GDP总量达到了1.39万亿。班长和副班长常常暗自较劲,都想在成渝班集体中称老大,而这两座核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分别占据了成渝地区总体的35.01%和26.63%,充分体现了“哑铃型”发展,“双核独大”的特点,印证了当下“双城经济圈”的现状。班集体里的其他次级城市相比之下,家底还不够深厚,只能远远跟随两位大佬。

图1.201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区GDP(略)

注:上表中重庆市(除成渝城市群外9个区县)的GDP为全市总体GDP减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城市群)空间范围外区县的GDP加总。下同。

每次成都副班长不服气的时候总是想拉班长量一量人均GDP,展示自己更加优渥的家境。2017年成都市人均GDP8.69万元,比重庆市的6.82万元多出约1.87万元,家族庞大的重庆市不免有需要帮扶的远郊亲戚。甚至连成都市旁边号称“中国科技城”的绵阳市把自己的主城区涪城区拉出来都超过了班长大哥的人均水准。

图2.201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区人均GDP(略)

都市圈是中心城市人口、产业、交通和设施等各类要素主要辐射和带动的空间范围,所以在空间上鸟瞰成渝地区可发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集中在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范围内,也是经济圈的主要范围。

两位带头大哥携老扶幼带领近旁的同学们勤劳致富,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而重庆市万州区近些年来因为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荷包迅速鼓了起来,甚至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然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中部塌陷”的问题依然显著,两座中心城市仍需攻克“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的难题。

图3.201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GDP空间分布(略)

从2017年人均GDP可发现,成都市的中心城区的确是班集体中的高地,重庆市的大部分区县不敌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同时,两个经济圈之间“中部塌陷”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通过成都的“东进”和重庆的“西进”战略帮助中部地带的小弟崛起,弥合两个核心之间的差距是成渝班集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图4.201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人均GDP空间分布(略)

企业工商登记数据可以让我们对任意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庖丁解牛。下面通过2000-2018年间企业数量的构成来分析成都和重庆都市圈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研究双城经济圈的实力几何。

通过总体的增长态势可发现,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在2008年之后有了明显的增长提速,并且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势头强于重庆都市圈,前者的增速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增大,而后者的发展呈现1-2年周期的爬坡状态。

在行业大类层面,分析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成都都市圈在批发业、零售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三次产业方面均活力更强,体现了服务业发达的特征,也许应了那句“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愿意走的城市”,巴适得板。

图5.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大类)(略)

深入行业小类进一步观察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产业的结构性差异。近五年,成都都市圈的基础软件开发、服装零售、商务服务业、组织管理服务、建材批发等行业小类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而重庆都市圈则体现在其他综合零售、基础软件开发、其他建筑业等行业小类。

图6.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小类)(略)

将所有行业小类进行三次产业划分时,也可发现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的显著差异。成都都市圈在三产服务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规模和增速都超过了重庆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在一产的相关小类中有优势,看来重庆都市圈范围内还有大量的“脚踏实地“一产经济活动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大城市、大农村”是重庆独有的标签。

图7.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三次产业的结构性差异(略)

镜头拉近对准两个都市圈的二产行业小类,二者的波形及内部结构画风截然不同。成都都市圈近五年昂扬向上,而重庆都市圈在2010-2014年间的跌宕之后进入了相对平滑的平台期;然而,前者的行业小类叠加数量及种类不如后者的有厚度及丰富多彩,看来重庆的制造业底子还是相对略胜一筹。

成都都市圈企业数量增幅最快及规模最大的小类是住宅房屋建筑,重庆都市圈企业数量最大是其他未列明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来,成都都市圈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甚至超越了重庆都市圈,体现了两者都在汽车产业着重发力。

需补充说明的是成都市和重庆市均有许多军民融合的产业,但是由于军工企业的特殊性,通过企业工商登记数据无法体现这些企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

图8.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二产的结构性差异(略)

下面我们用酷炫的泡泡图展示重点区县行业小类企业数量的历年变化趋势,大家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喏。

2000-2018年,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和重庆市主城九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进行对比,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行业种类更丰富、企业数量更多、增长速度更迅猛,尤其是在基础软件开发、其他未列明商务服务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有相对优势,这与成都市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吻合。

图9.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重庆市主城区企业数量历年变化泡泡图(行业小类)(略)

具体来说,成都市的主城区武侯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教资源,在产业发展上也体现了迅猛的姿态,佩戴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金字招牌,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是上述重点城区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成华区不仅有大熊猫,还有众多高校,在近几年发展突然加速,成为了企业数量排行榜的榜眼。

在重庆市主城九区中,企业数量相比成都市均稍显乏力,以渝北区为例,规划提出围绕“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现代消费走廊和航空物流园”打造五个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特点为大投资、大规模,所以,可能导致渝北区企业数量的维度上相对吃亏。

来源:微信号清华城镇化智库,https://mp.weixin.qq.com/s/t-_QS-w9zlo1-VijdLdsdA 发表时间:2020年1月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