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源华:中国周边学与周边伙伴关系建设
字号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周边学战略层面研究的重大课题。冷战结束后,按照冷战阵营划线站队、以结盟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推行“伙伴关系”新型国家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发展阶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周边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截至2018年底,中国与世界上86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建立并保持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与2013年比较,新增了53个伙伴关系国家。86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中有33个是中国周边国家。按照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合作考核标准在内的中国伙伴关系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评估,86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总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有12个是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周边是中国“伙伴关系”建设的先进地区、重点地区和示范地区,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具有多方面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须从中国周边学的要旨出发,目标是中国在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如何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合作共赢、治理周边、建设命运共同体。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的理论支撑是“结伴而不结盟”“强大而不称霸”。“伙伴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组成部分。

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实际上也是中共十九届四全会提出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外交方面的重要延伸,需要从做强中国、影响世界的高度和视野研讨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的长远意义。中国治理周边“伙伴关系”的能力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中国周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还须着眼于比较中美两种不同“治世之观”。中国主张的“伙伴关系”与美国实行的“同盟体系”,是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两种战略,中国追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则陶醉于“美国第一”和霸权稳定论。应立足这样的高度阐述和比较两种“治世之观”的优劣利弊。“中国模式”将在和“美国模式”的鲜明对比中形成、壮大,并实现中美两种模式的“兼容共存”,协调中美两国关系与和平稳定大局。中美都应该同意与美国结盟的国家同时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允许这些国家在中美两国间实行平衡政策。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周边“伙伴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在中美间平衡的特点。这是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研究的重点所在。

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要与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相联系。“伙伴关系”的提出与推行要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年,却与“一带一路”倡议一脉相承,同宗旨、共目标,不仅可以相互对接,而且可以互为促进。两者融合推进,可以为实现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应适应新时代中国周边国家的新变化和新环境。中国周边已经出现新的“三个世界”,中美各为一极,其他国家均为“中间国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的对象就是这些“中间国家”。应依据周边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不同特点,研究中国周边“伙伴关系”范式,将周边已经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排列分类,如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型(俄罗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型(巴基斯坦等)、互惠合作伙伴型(日本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型(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平衡分歧合作伙伴型(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需要用大力气去精心设计和综合分析,创新发展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新时代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中国周边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有助于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建设提升,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的深耕细作,为习近平大国外交理论建设的成熟和丰富添砖加瓦。

来源:《世界知识》2020年第3期 发表时间:2020年1月3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