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让科技创新成为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字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节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也要遵循《决定》要求,成为助推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新时代下,应围绕自然资源统一监管新使命与新目标,部署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主要任务,打造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格局。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自然资源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当前,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节点,梳理、凝练好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以及自然资源部职责履行重大科技需求及项目建议。比如:将深部地球探测、深海矿产开发、极地探测与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保障、自然生态变化与修复、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岛绿色保护利用等内容纳入其中。与此同时,同步编制好自然资源“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支撑部职责履行,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国家队”能力。

其次,增强科技创新服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以科技创新推动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提升,关键一点是要做好权威、正确、可靠的战略技术研究,为部党组科学决策、科学施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当下,要立足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环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资源能源开发、自然灾害预警防治等方面内容,积极开展区域水平衡、水土资源空间适配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为决策做好科技支撑。

再次,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自然资源部党组出台《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对激励部科技创新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多项激励政策已经得到落实,一线科研人员获得感普遍增强。下一步,要继续推动政策落地,完善绩效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科研自主权;补充完善现有政策,使政策界定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

再其次,引领技术实突破,促进创新成果产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核两深三系”的发展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就“深海”“深地”科技突破作出重要批示。未来,我们要以“两深”科技重大项目为牵引,促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一是继续推动“两深”战略实施。比如:进一步推进深地重大项目提请国务院审议,尽快启动实施;推进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取得实效;深度参与和组织“深海矿产开发”重大科技专项论证,跟踪“深海空间站”重大项目立项进度,力争深海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二是系统梳理“十三五”重大创新和重要突破,推出一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主责主业的重磅科技成果。三是继续抓好卫星工程实施,加强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丰富生态、水资源、地质灾害等观测手段,形成全天候卫星遥感服务能力。四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常抓不懈。通过编制成果目录,组织与业务部门和单位对接,重要装备推荐列装等多种方式,强化成果的推广转化,把凯歌奏响在推广应用上。

最后,抓好标准引领。一是继续完善标准化顶层布局。根据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明确各类标准界面。二是全力构建自然资源标准体系。集中开展滞后老化标准复审,着力解决新领域标准缺失、重要领域标准矛盾交叉等问题。三是强化标准供给。抓住行业反映强烈、矛盾集中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调查监测、生态保护修复等的标准供给。四是强化标准国际化整体推进,在海洋观测监测调查、自然资源大数据等领域提出更多国际标准提案。五是做好标准实施监督和计量质量工作,推动构建统一的技术监督体系。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每一位自然资源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努力奋进,为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国家创新实力的提升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表时间:2020年2月24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