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鹏、胡柳波:创新实施“六化”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创新实施农业“六化”。

一、农业生产经营创新实施规模化

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目前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还需深化改革、加大推进力度。一是我国是一个多山地丘陵,多湖泊河流的国家,土地具有碎片化分布的特点,对土地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经营造成了一定困难。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分散经营等问题。三是近些年来,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国流转的承包地面积已占到家庭承包地经营面积37%以上,但农村土地流转的空间还很大,适度规模经营的任务还很重。

为此,要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必须进一步进行体制机制和经营形式的创新。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思维方式,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创造条件,由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在同一地区实行统一作物种类或品种、统一耕种的专业化生产基础上的区域性规模化经营,确保在充分保护农民权益、巩固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和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性质前提下,有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二、农业生产作业创新实行机械化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机械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大力推行农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还创造了农机跨区流动作业新机制等措施,使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截至2018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偏低,特别是不能适应农业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和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

为此,应创新实施农业机械化。一是把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桥梁、纽带和工具,由国家在农村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机服务网点,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优惠的农机服务;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让农业机械小型化、作业功能多样化,以适应经营体制上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和减少农业机械闲置率,以提高农业机械化率,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三是进行农业机械制造创新,结合新能源改造原有农机的动力源,结合智能化使农机作业更加精细化,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要求,创新农机具的研发费由财政给予奖励和支持。

三、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创新实施绿色化

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农产品,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绿色农产品是在质量标准全程控制下所生产的农产品,除了要求产地环境生态化、生产资料及投入品正确合理使用外,还要对产品内在质量、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做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程质量管理。

为此,必须创新实施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绿色化。一是要充分认识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的生态性和弱质性,给予绿色农业以更多的保护和支持。一方面要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政策、制度的有效实施,对绿色农产品进行价格补偿和支持,激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自觉执行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实施跨界水资源和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绿色化。二是要把好我国农业的功能定位,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和主要农畜产品基本自给。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适当进口农产品来弥补我们的供给不足。以此为基础,推动实行生产过程及生产环境的绿色化。三是创新建立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保护及监督管理的绿色化体系。政府应通过支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建立绿色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连带责任制,以保证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实现绿色化。

四、创新实施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到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轨道之中的过程。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不仅要求农业生产品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而且还要求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农业市场规范化、农业信息标准化。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创新性的实施农业标准化。一是要坚持政府对农业标准化的主导和推动,要组织科技、管理、生产各方面联合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建立包括基础设施、种子种苗、产品质量规格、生产方式方法、生产环境、卫生安全、管理规则等在内的农业标准体系,并负责对标准进行实施和监督;二是要实行市场引导,市场机制最有效的手段是竞争和优胜劣汰,要通过设立市场准入门槛和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实行优质优价的方式来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三是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标准化的引领、带动和控制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户实行农业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环节执行质量标准来约束农户实现标准化;四是要支持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于按标准化进行生产经营的农户政府要给予补贴和奖励,最终使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成为农户的习惯;五是要按照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督的原则,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农产品销售创新实施电子商务化

为了使农产品能够卖得出、卖得好,近年来一些地方选择利用电子商务来销售农产品,以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农产品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农业的信息化生产和信息化经营管理、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和物流配送及资金的电子支付等全过程。农业电子商务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收集大量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和产品交易信息,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信息充足的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让供需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确定生产数量、规格、类型和销售渠道,实现真正的契约式生产、合约式生产和订单生产,可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宣传农产品品质、品牌,可以通过网络把生产过程可视化,让消费者对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饲料投放进行监控,从而提升消费信心,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电子商务把以物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变成了以信息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同时打破了农产品消费的地域边界,实现了跨区、跨境销售,使得市场上因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所引发的市场波动几率大幅度降低,原有的生产经营者带上农产品在市场上寻求买家而往往货烂于市的现象,被转变为购买者依据市场需求到田间地头收购或预约订购,既降低了市场风险,又很好地适应了因农村劳动力外流而导致的农业经营兼业化、老龄化的格局。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创新实现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一是加强农业电子商务的顶层设计,搞好电商网点的合理布局,建立完整配套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要把农产品电商营销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及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农业相联结,让消费者在信息充分、质量放心的条件下购买农产品,以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和市场竞争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积极培养和培训农业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要通过办学习班和培训班、组织示范样板等多种形式,培养懂电商、用电商、发展电商的专门人才。三是制定必要的优惠扶持政策,选择和利用有效的电商模式,积极推广阿里巴巴在农村建设淘宝村的经验,通过政府建立电商平台、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有文化、爱农业、爱农村的年轻人利用电商平台回乡创业,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六、农业管理创新实现智能化

农业管理智能化,是指微电子和软件以及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及管理中的应用,是人们利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和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过程及经营活动进行控制、调解和决策。它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大数据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生产经营提供精准化种植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具体讲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育种育苗、土壤环境、动物饲养、植物栽培、技术设施、产品运销、市场供求及价格进行程序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等。

当前我国农业管理智能化还相对滞后。为推进农业高质量优先发展和早日实现现代化,必须创新实施农业经营管理智能化。一是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公共服务全覆盖的高度扩大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面,提升网速,为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二是有效增加技术供给,花大力气采集农业生产及经营管理的数据,建立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供需及价格数据库,为智能化管理和生产经营科学调控提供参数和标准;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由政府主管部门协同有关技术专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数据网络,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预测预警,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和引导生产经营者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市场流通;四是全面提升农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农业专用芯片、传感器、无人机等基础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加强畜禽饲养工厂、圈舍、笼具、日光温室、农业生产车间等智能化设施环境的建设,以保证农业智能化管理全面实施,使农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管理现代化。

来源: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20-01/19/content_33493511.htm 发表时间:2020年1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