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慧、魏丽:“印太”概念的发展演进:从理论到实践
字号

新世纪以来,太平洋地区传统地缘优势的存续和印度洋地区战略重要性的上升,使得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国家积极统筹两洋事务,努力打造印度洋、太平洋战略聚合体,尽管各方对其所涵盖地理范围的阐释尚存差异,但澳、美、印三国有关学者及国务家们在宏观战略认知方面具有高度共识。经多方助推,新的地缘政治术语——“Indo-Pacific”,近年来开始频繁出现于澳、美、印的研究机构、官方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印太”概念悄然兴盛,它并非印度洋、太平洋两个地理区域的简单叠加,其内涵具有更丰富的地缘及战略逻辑。

“印太”概念的内涵

首先,作为一种建构中的区域,当下各方对“印太”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尚无一致表述。从“印太”概念的内涵角度梳理和总结学界、政界对这一概念纷繁的表述,大致而言有“大印太”和“小印太”之分。

“大印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描述,认为印太地区涵盖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他们所比邻的所有沿岸国家,进而在此基础上粗线条地勾勒印太边界,如有学者认为“印太区域应是囊括美国在内的太平洋东岸地区以及整个印度洋地区”。在2013版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中,则将印太界定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并且跨过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弧”。澳大利亚智库型研究机构“印度—太平洋治理研究中心”则认为“印太”的边界应为“从西太平洋到西印度洋的广大区域,包括非洲东海岸”。此种宽泛的界定意在从更广义的地域空间整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资源,提升整体战略优势。

“小印太”则是一种更趋精细化的界定,如美国学者阐释道,印太地区是“从西伯利亚东部边缘地带向南延伸,经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和印度,但不包括印度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而美国政府和战略界讨论“印太”这一概念时则主要是指“从东经60°至140°之间,南到南印度洋,北抵沿海国家的广阔区域”。与前者相较,“小印太”概念的战略考量更成熟,也更具可实践性。

其次,作为一种战略构想,“印太”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其近年来的频繁使用,体现着澳、美、印三国新的战略取向,澳大利亚的“印太战略弧”,印度跨过印度洋,迈向太平洋的“东向行动政策”以及美国兼顾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两洋政策”无不揭示了“印太”概念中的战略意涵,而三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倚重也表明,“印太”日益成为一个多维战略体系。由此可见,“印太”概念展示了一幅新的地缘政治图景,它打破了人们原有分散的战略认知,从地缘上把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大战略通道连接起来,从整体上考量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环境。

“印太”概念兴起的背景

“印太”概念是在亚太地区及印度洋地区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到一定时期后逐渐形成的,是两者间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和政治崛起以及21世纪以来印度洋新兴经济体勃兴并发的结果。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稳步提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政治结构的新变化、新调整,亚太地区战略地位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群体性发展;其次,亚太地区区域合作日趋成熟;再次,地区热点问题聚焦。亚太地区向来热点问题频发,新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领土和资源争端、暴力极端主义、自然灾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事件使得亚太地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时时牵动大国关系走向。

亚太地区整体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使得本世纪以来世界战略重心自西向东的位移从未停止,特别是美国此前不断强化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亚太再次成为全球政治的核心地带,也是大国政治考量中无法逾越的关键区域。

印度洋新兴经济体的勃兴。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其整体经济实力有望显著提高。

其次,从军事方面看,新世纪以来印度着力打造一支与其崛起地位相称的军队,为此印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研制新型武器装备,另一方面斥巨资从国际市场进口先进军事装备。两手政策促使印度近年来军事力量稳步提升,在陆上、海洋及外太空领域都有长足发展。

再次,在外交领域,印度始终遵循莫迪政府制定的“东向行动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改善同巴基斯坦的关系、提升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发展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友好联系,在巩固自己南亚地区核心国地位的同时,提升自己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

主要的智识理论形态

“印太”已经成为当下被广泛认同和使用的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同其他地缘政治术语一样,“印太”也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早期地缘政治家们的思想智识、当代学者的理论化贡献及国务家们的战略实践,共同搭建了“印太”概念的思想理论阶梯。

早期战略家的思想启示。 在地缘政治领域,美国的海权理论家马汉及英国的地缘政治家麦金德都在自己的学说及理论中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视为一个整体,如马汉强调,要综合考量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权。在麦金德的地理透视中,他打破了陆地与陆地以及海洋与陆地的自然边界,从地缘政治和力量对比的角度将中国和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分别划分进了同一地缘范畴中。麦氏的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整体性思考中、印及其所处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的战略合力,为后人打破藩篱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深受麦金德学说影响的当属德国地缘政治学家卡尔·豪斯霍弗。

最早使用“印太”这一表述的正是豪斯霍弗,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地缘政治沉思中曾提出过“印太区域/空间”的概念,“中国、印度两个文明帝国聚集与印太地区所产生的地理影响在于,他们在地理上受沿岸岛链的庇护”。此后,“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术语而长期存在,虽远未成为一个主流的地缘政治观,但不时见诸政治家的学理性思考中。当然,“印太”概念真正兴起离不开当代学者的研究和传播。

当代学者的理论贡献。 “印太”作为一个具有地缘及战略内涵的概念,得益于当代澳、美、印三国学术机构及相关学者的理论化贡献,他们也是这一构想由古典走向现代的主要论证者。其中影响较大、成果较多的当数澳大利亚战略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其研究人员罗里·梅德卡夫堪称是这一领域的棋手,他不仅撰文阐释“印太”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印太”为地缘单位考量相关大国的国际关系,还就澳大利亚如何缔造“印太战略”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梅德卡夫在“印太”概念的阐释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澳大利亚战略及预算评估中心、印太治理研究中心都是这一概念的有力推手。

在印度,最早使用“印太”概念的是海军指挥官兼防务研究与分析所研究员格普利特·胡莱纳,他在2007年撰写的学术论文《海上通道安全:印—日合作的前景》中正式提出“印太”概念,从而把这一术语带入了印度战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中,此后印度学界的一些国际关系研究者开始频繁地在文章、研究报告及专著中使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印度在新的战略框架中同印太区域国家可能的冲突与合作。

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迈克尔·奥斯林则以美国的战略视角分析了美国积极构建“印太”概念的战略目标、实现手段及战略评估。此外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者大卫·斯科特也对“印太”概念的历史、内涵、政策构想及区域内双边及多边合作作过详尽论述。某种程度上,政治受地理支配,在学者们将“印太”从一种思想观念发展到一个富有确切内涵的地缘概念的同时,国务家们旋即从实践上赋予了这一概念战略层面的意涵,从而使“印太”概念的内涵进一步充实。

各国的战略实践

在美国,首位使用“印太”这一表述的政府高级官员是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于2010年10月发表了举世瞩目的《美国的亚洲新政策》演讲,其中提到:“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对于全球贸易与商务至关重要。”此后希拉里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还着力阐释了“印太”地缘战略对美国的重要性。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对澳大利亚众议院的演说中再次肯定了希拉里的印太观。近年来,美国军方也更倾向于以“印太”为框架来阐释和部署美国的军事战略。2012年初,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战略指南》进一步明确:“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从西太平洋、东亚到印度洋和南亚这一弧形地带的发展日益紧密的联系起来。”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政府也是“印太”这一术语的高频使用者,更是首个在官方文件中将其地区战略利益定义为印度洋—太平洋的国家。2012年8月9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在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演讲时首次公开宣称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这是澳大利亚高级部长官员在国际安全方面首次引入“印太”这一新的战略地缘观。此后,他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到“印太”地区是新的世界战略重心,“跨越东南亚各岛屿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正在聚合为一个单一的战略体系”。

另一个积极实践“印太”概念的国家是印度。早在2009年,印度军方官员就开始公开用“印太”这一表述来取代此前的“亚太”地缘概念,印度前总理辛格也曾在不同场合使用和强调这一术语,2012年12月20日,他在印度—东盟纪念峰会开幕式上发言时指出“印太”地区的稳定、安全和繁荣对于这一区域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次年5月辛格访日,在同安倍的会晤中他特意以“印太”为战略谋划来解读和定义两国关系。

地理和政治之间从来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新的地缘政治概念也催生出区属国家新的战略框架。“印太”概念的兴起固然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多方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亦有学者及国务家的理论先导及实践助推已如前述。但作为一个新地缘战略术语的主要倡导者,其背后折射的更是澳、美、印三国各自新的战略关切和战略取向。

结语

冷战的终结带来了世界政治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地缘政治导向再次由陆地转向海洋,印度洋、太平洋作为彼此独立的地理空间,其地缘政治界线被重构,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战略聚合意义的新地缘政治图景——“印太”。传统亚太地缘战略价值的存续,新兴的印度及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彼此间日益密切的多维度联合,促使“印太”概念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尽管“印太”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概念,但审慎评估之下不难发现,在具体的外交及军事实践中,它已经为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战略收益,但正如任何硬币均有两面,以新兴的“印太”取代原有的“亚太”也派生出一定的战略困境。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太”概念会聚焦更多的战略关注,也会释放更大的战略影响。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1月下 发表时间:2020年2月2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