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丽:低冲击理念下城市旧住宅区如何优化?
字号

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最先源于北美地区关于水资源整合利用的理念。其主要是运用分散式、小规模的源头控制和设计技术,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过滤和渗透,避免洪涝问题的发生,实现自然水循环。但随着近年来LID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LID已逐渐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亦用于城市规划设计、改造等多重领域,实现人、生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低冲击作为以对资源环境低影响为基本原则的开发理念,可以对城市旧住区开发建设予以调控和引导,以实现城市再开发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平衡。

目前旧住区更新存在的问题

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居住区改建时,由于开发商支付了较高拆迁成本,为保障取得利润,需要提高用地的容积率,在其有限的用地内增加建筑面积。由此导致地块内部出现了许多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这种超高强度开发不仅加剧了居住环境的恶化,也导致城市无序蔓延,为后续的建设设置了诸多限制。

缺乏城市环境的整体性。旧住区建设往往只限于自己的用地范围内,缺乏对整个城市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研究,住宅风格和城市环境的打造均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整体城市环境的统一和空间的延续性,也不利于住区开发与城市资源整合、协调发展。

丧失空间识别性。过去住区开发主要是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要,相对来说住宅设计和规划等都不完善,尤其是更新过程中忽视区域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千篇一律,丧失了空间的可识别性。

缺乏住宅设计的新理念。在住宅布局层面上,住区大多采用组团式布局,这种布局建筑风格单一,缺少层次和空间变化,减弱了邻里间的交流。尤其在滨水住区中,亲水性不够,经常出现“临水却不亲水”的局面。同时,商业、娱乐、文化等公共空间配套不足。如在开发过程中只一拆了之,既损毁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设施,也破坏了更新区内原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特色。

低冲击模式下旧住区改建的适用性分析 

低冲击模式在住区中的实践。低冲击模式的绿色住区模式在国际上早已有实践。如英国的 BedZED 零耗能生态社区,丹麦的 Beder 太阳风社区,阿联酋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等。其强调的是在实用技术指导下的绿色住区的开发和建筑设计。主要技术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环保建材等的使用;建立开敞的、功能混合化的户外空间;营造尊重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小环境。以加拿大渥太华“莱伯瑞顿公寓示范工程”为例,其邻里中心是一个占地1.25英亩的公园,为了适应当地夏季突发性暴雨多、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公园的部分场地设计成硬质铺装,并筑台阶式堤坝以“蓄水池”的形式,增加区域防洪能力。同时,冬季蓄水池结冰,又可变成人们的滑冰、游憩的场所,也保护了生物群。近几年,国内以节能环保理念开发的住宅小区也逐渐增多。如南京市银城东苑小区中心花园内有一个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人工湖。2005年,小区投用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屋顶、路面、停车场等处收集的雨水,输送到一个 800 立方米的地下储水池,再经过多道工序,将清澈干净的雨水通过泵房打向湖中。同时,结合景观建设和人工湖周边绿化,小区栽种了许多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质。该住宅项目被评为“南京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

低冲击模式与旧住区更新的共通性与适用性。低冲击开发模式来源于城市雨洪管理,并由此衍生出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减轻城市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地破坏和冲击,保留、恢复、重建自然生态,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致力于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住区,是根据地域环境和资源状况,优化整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强调住区系统在使用中能够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自我维持,由此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综合平衡。

更新策略的提出

利用已有资源。主要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也是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基础。资源利用的前提条件是对资源状况的保护和整治,不过当前大部分旧住区最能利用的是已有的建筑资源,包括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中是否应该保留、拆除还是原址改造,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讨。

确定核心目标。旧住区改造的核心目标是为该地块带来新的生命力及改善原有的居住条件,更新开发的意义在于将住区的实用性特质与其在城市中的区位特质结合起来,为城市空间创造新活力,并改善和丰富城市空间环境,为人们提供宜居宜游宜玩的空间。

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住区是整个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城市规划不能将住区孤立成一个独立体,忽略它与城市的关系。旧住区改造可先制定整个片区的城市设计大纲,在大纲指导下进行住区等各区块的统一规划开发,并通过规划部门的审定来协调、控制各地块上的建筑设计,但同时要表现出自身的地域特色。

加强住宅单体的设计。旧住区的低冲击开发设计是绿色住区和低影响的环境设计的综合。住宅在界面控制上总体应有连续性,巧妙运用空间的重叠、错开等手法将尽可能多的城市景色呈现于住宅中的居民,从而取得良好的空间景观效果。

突出环境设计。住区内部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保留地块原始地形地貌,建筑尽量避开原有的坡地、洼地,并将这些自然形态加以修复完善,成为住区中良好的景观点。在景观布置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景观要素,遵从均衡性和可达性的原则,满足居住者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土地”,https://mp.weixin.qq.com/s/zNdfpvL6MGoTz5PfCH-tzg 发表时间:2020年2月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