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蓓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字号

5G技术赋能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共识。5G诞生将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迈向新起点,基于5G技术的“大数据+”“智能+”应用将为金融领域带来重要契机。5G将从用户体验、业务创新、生态创新等方面对银行数字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5G技术将全面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升级,创造全新用户体验

5G作用于商业银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速度。随着5G应用落地,智能手机将能够以20Gbps的速度进行超高速下载。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金融业给客户提供的金融业务体验也将大幅提升,客户开展支付和交易的效率将在超高带宽和极低时延的支持下得到显著提升,变革传统支付模式。

一是重塑客户体验。日常商业活动中,办理汇款,购买理财产品、基金等业务总会遇到各种“交易处理中……”的情况,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小时,等待时长受网络环境影响极不稳定。制约金融服务的短板有望在5G时代获得突破性的改善,5G时代极低时延和一系列智能算法的结合会给客户带来颠覆式的体验效果。

二是变革支付模式。当下,VR支付已在诸多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5G时代,网络延迟将从4G时代的50毫秒减少到1毫秒以下,交易时间和操作延迟大大缩短,VR/AR云化将不再受到带宽和时延的限制,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功能可从本地转移到云端。云化VR/AR的应用,将能够为支付提供更丰富的决策数据辅助和更真实的场景体验,从而改变现有的支付模式和体验。

三是革新银行网点。5G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空间距离为服务所带来的限制,缩小现有银行网点服务的盲区。一方面,若全息技术成熟,银行或将采用全息技术进行远程开户验证,进一步缩短空间带来的障碍。另一方面,银行的离行智能机具及敏捷网点可通过5G进行部署,降低专线部署的成本,且对于有线网铺设难度较大的地区,5G可起到补充作用。

5G技术将打造智能风控系统,建立及时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

风控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传统的信贷风控主要以人工审批为主,一般需要2~3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放款,效率低下,流程繁琐,还要面对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恶意骗贷、坏账和逾期、债务收回成本较高等诸多挑战。5G时代,商业银行通过物联设备传感器实时接收并反馈客户信息,从而获得可信度更高、维度更广的评级数据;在风险监控环节,商业银行同样可借助物联网技术,从“千人一面”的处理方式转变为“千人千面”,对授信客户进行高精度“画像”,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追踪并识别客户行为特征,根据“千人千面”的用户特性展开实时信用跟踪,从而更为有效地开展资产监控。

5G技术将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引领金融服务新业态

5G将带来更快的应用程序响应和更广的设备连接,以满足智慧城市在通信方面的需求。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5G将推动科技金融不断突破传统场景,充分融入物联网。商业银行移动支付升级将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一站式、管家式的支付与消费体验,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与智能支付的有效关联。与此同时,银行也将通过与医疗机构的数据融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支付、保险、授信等多元服务。随着5G应用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深入,传统银行业务如支付、授信将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跨界互联,充分拓展新渠道、新形式,包括5G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装备等均将成为银行供应链金融链条上的一个作用环节。

5G技术应用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智能化应用和核心系统正在升级换代。在这一转型过程中,5G的应用测试和安全漏洞等还处于实践探索初期,因此不可避免会存在安全缺陷、数据滥用等外部挑战。

5G网络安全系统有待完善,网络安全管控难度升级

5G对通信技术的颠覆性体现在用户、设备终端更为开放,传输速度更为迅捷,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风险也随之叠加。在开放连接的5G网络环境中,伴随人们对支付、资金流转便捷性需求的期待升级,金融服务将打破传统壁垒,在多个终端开放互联,因此也将面临更大规模、更高频次的恶意网络攻击,如APT攻击、DDOS、Worm恶意软件攻击等。

用户信息数据呈指数级扩容,隐私保护及合规操作管理承压

5G支持的应用服务会涉及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如终端硬件标识、用户的ID,以及用户的行为偏好等。作为用户接入网络的主要通道,运营商网络传输的数据和信令中将会包含大量个人隐私,5G的应用将会使这些隐私数据从相对封闭的系统转移到开放的系统中,数据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外,由于当前的5G商用环境还不完善,现有的手机银行、网银以及核心系统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容易发生远程攻击等问题。

商业银行面临营销误导和数据滥用风险

在大数据运用初期,由于客户信息被持续、大量采集,商业银行容易出现带有歧视性、“一刀切”的行为,如利用用户画像进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某些用户可能会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造假。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受波及和影响的终端数量也将更多。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是数据应用和传输,5G虽然能够解决其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难题,但是数据的滥用和造假会引发营销误导和数据管控风险。

对策建议

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加速谋划5G应用布局

首先,要提前做好5G应用规划布局。一是,在5G商用化初期,积极推进“政金企”(政府、金融机构、通信商)三方合作,共同探索“服务社会,利于业务”的智能金融发展思路;二是,商业银行要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包括目标定位、基建规划、人才培养等;三是,根据业务属性和经营模式,为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制定量化指标,有方向、有目的地推进5G应用落地。

其次,提前锁定5G合作运营商。对于银行来说,选择契合的战略伙伴非常关键。移动金融是未来银行发展的方向,商业银行通过牵手运营商将逐步实现5G背景下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远程银行、移动支付一体化的新模式,全力打造银行系科技平台,创新拓展5G金融服务,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最后,系统谋划5G终端应用。目前,小米、三星、中兴、OPPO、华为等设备已推出5G手机。商业银行需要尽快与5G手机厂商开展合作,加快完善手机银行功能,提前将金融服务嵌入5G手机终端。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快布局研究在水电气表终端、车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等其他5G终端设备上加载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构建5G应用架构体系,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水平

针对5G对银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从基础运营、业务运营以及智能风控三个层面进行变革,迎接5G带来的机遇。

基础设施层面,加大对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硬件方面,逐步推进智能网点、VR/AR设备、高清影视设备、机器人的建设,丰富智慧金融所需的硬件载体,为客户提供沉浸式的虚拟网点体验和远程互动交易;软件方面,基于5G带来的数据流量和边缘计算技术,持续升级改进应用工具的智能化水平,为智能金融服务工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业务运营层面,基于5G技术拓展金融业务边界。B端方面,打通现有开放平台的接口数据,依托海量的数据资源和远程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平台格局,推动金融泛在化版图不断扩大。C端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切入医疗、购物、教育、社交等场景,因时因地打造场景化金融生态圈,延伸银行产品和服务边界,让“无感金融”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风险管理层面,搭建智能风控平台。5G时代,商业银行应打通行内各部门数据壁垒,对接政府部门以及电子商户等信息数据平台,依托海量的数据资源和远程智能技术,提升信息采集和信贷审批效率。同时,可根据用户画像和风险偏好调整账户风控策略或投资组合的风险等级。

正视5G技术带来的风险

安全与隐私是当前新兴物联网设备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首先不是追求极尽完美的技术方案,而是基于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需求去寻找一个真实的业务场景。因为数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银行业需要从具体的业务流程中总结应用场景,并找到合适的技术手段,围绕客户经营去创新服务。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合理确定数据使用范围,加强对客户的数据和隐私保护。筑牢安全底线,防止新技术带来的跨界风险和操作风险。最后,利于大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预警情报共享。除做好内控安全外,也要借助外力,通过政策层面有效感知社会安全数据,借助电信运营商把控网络流量端动态,联合工控系统集成商获得优质安全服务。

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不再受限于传统业务形态、客户群以及产品闭环,而是将集中于金融科技、数据管理以及账户安全等更高层领域。随着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5G技术应用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也将不断优化,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数据治理、技术漏洞以及风险管理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届时,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将迈入全面数字化发展阶段。

来源:微信号: 中国金融杂志,https://mp.weixin.qq.com/s/TjQARIF2dwNLSfqhj_KU_w 发表时间:2020年1月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