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借疫情炒作“脱钩”是一厢情愿
字号

最近个别外国媒体借中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大做文章,炒作“全球化逆转”,声称这次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严重,使许多跨国公司要重新考虑全球产业链布局等等。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甚至放言,中国的疫情有助于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回归美国,有助于美国制造业的振兴。这些说法可能挺吸引人眼球,但完全无视事实,不符合事情发展逻辑。

烈性传染病伴随人类文明几千年了,也确实引起过一些文明的衰败,但那一般是因为国家组织松散,卫生防疫能力不强,社会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欠佳造成的。当代中国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是17年前爆发的“非典”还是12年前突发的汶川大地震,当时也都有一些声音唱衰中国,认为中国经济会倒退20年。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扛过这些挑战。从非典时期的7天建成小汤山医院到这次武汉十多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样高效的应急建设能力,不仅表明中国的组织能力,还表明中国的制造业能力。

此外,疫情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暂时性因素,不太可能因为一次疫情跨国公司就搬出中国,这样的说法不符合常识。

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供应链的影响最终要取决于疫情的蔓延何时得到遏制。如果疫情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笔者认为几乎不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大的影响。暂时也还看不到一些加工制造业转往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等地方的可能性。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中国一些工厂延迟复工,客观上会导致产能暂时受到影响,但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工厂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产能。而产业链的转移,不管是转移生产基地还是重新寻找生产厂家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般要耗费几年的时间。疫情过去恢复产能快还是把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快,这个账应该不难算。坚持认为疫情会导致产业链转移的人,如果不是一厢情愿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客观来讲,这些年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上几乎绕不过去的一环,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有这些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中,也曾有舆论叫嚣“脱钩论”,称高关税会逼着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美国,会让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硬着陆”。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包括跨国公司把一些生产线搬出了中国,但那几乎都是产业链非常短,不需要复杂加工的产业,比如制鞋、成衣制造等等。而一些复杂的制造业则是往中国搬,比如特斯拉,它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建造完了在中国的厂房,随即还成功下线了第一批中国产特斯拉轿车。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体现了中国的效率。

毫无疑问,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国际社会也应该帮助中国共同应对这次挑战,也只有尽早控制住疫情,才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利好消息,这个时候宣扬甚至想要趁机“脱钩”是一种零和思维,既不厚道,客观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来源:《环球时报》 发表时间:2020年2月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