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烁:这个规划剑指教材管理的“细”“松”“弱”“缺位”问题
字号

新学期开学,捧读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是很多人的美好回忆。一本教材,承载的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任务,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日前,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布的第一个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4个教材管理办法”)。

先来看看有哪些重点——

《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

国家实行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选用。

实行政治审核,重点审核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标准要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不能简单化、“两张皮”;政治上有错误的教材不能通过。

选文篇目内容消极、导向不正确的,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或社会形象负面的、有重大争议的,必须更换。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

专业课程教材在政府规划和引导下,注重发挥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和学校的作用,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

教材规划要坚持正确导向,面向需求、各有侧重、有机衔接,处理好落实共性要求与促进特色发展的关系,适应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积累和文化传承创新。

专业课程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

《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

高校教材须及时修订,根据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技术最新突破、学术研究最新进展等,充实新的内容。建立高校教材周期修订制度,原则上按学制周期修订。及时淘汰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或难以修订的教材。

高校要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优秀编写人才;支持全国知名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学术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加强与出版机构的协作,参与优秀教材选题遴选。

“双一流”建设高校与高水平大学应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编写教材,提升我国教材的原创性,打造精品教材。支持优秀教材走出去,扩大我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教材建设规划研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4个教材管理办法?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和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

国家发布的第一个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没有发布过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此次《规划》第一次对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建设作系统设计。”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的大中小学优秀教材。“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教材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不足,内容价值导向与知识教育融合不够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深刻变革,对教材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强化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整体规划,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切实发挥教材育人功能。《规划》要求,把牢政治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贯穿始终,体现在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同时,关注科技发展动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着眼未来,着眼创新人才、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4个教材管理办法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规定“凡编必审”“凡选必审”。例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规定,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实行政治审核,重点审核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标准要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不能简单化、“两张皮”;政治上有错误的教材不能通过。

优秀的教材编审队伍是保障教材质量的关键。根据《规划》,将加快打造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教材编审队伍。为支持吸引优秀人才编写教材,将优秀教材作为参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成果,对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等。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其核心功能是育人

《规划》描绘了未来一段时期的蓝图,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努力,教材建设全面加强,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教材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育人功能显著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其核心功能是育人。那么,《规划》具体做了哪些设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规划》的灵魂主线。”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规划》提出3项具体任务:系统设计大中小学课程教材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要求;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材;分类分段修订其他教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这些重大主题教育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不同程度有所体现,但也存在整体设计不够、内容分散等问题。“下一步,重点是使重大主题教育系统化、制度化落实在课程教材中,进而发挥育人功能。教育部已经启动统筹设计工作,确保各学段、各相关学科能够全面融入。”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选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外不得选用境外教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境内教材确实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可选用境外教材,鼓励选用我国出版社翻译出版、影印出版的国外优秀教材。

剑指教材管理的“细”“松”“弱”“缺位”

“此次文件的一大亮点,是教育部按照中小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等,制定了4个教材管理办法,这是因为大中小学各类教材差异性大,特色明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国教材管理明显加强,但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中小学教材管理还不够“细”,有要求但比较笼统;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比较“松”,职业特色不明显;高校教材管理比较“弱”,学校主体责任尚未压实;境外教材选用管理“缺位”,管理责任和要求不明确。

《规划》及4个教材管理办法,正是剑指“细”“松”“弱”“缺位”。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基础教育教材重点是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办法着重强调“统”和“细”,如审核要求细化为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等;职业教育教材关键是体现“新”“实”,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升服务国家产业发展能力,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教材重点是处理好规范管理和学术创新的关系,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建立编写审核和选用审核制度,着力打造精品教材,鼓励高水平学校和专家编写教材;境外教材选用办法强调既要改革开放,积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加强管理,坚持“按需选用、为我所用”,严格把关。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网络化学习发展迅速,国家在新形态教材建设上也做出了考虑。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规划》明确提出,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需要,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特性需求,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高等学校新形态教材。多种形式调动学校、行业企业积极性,推出一批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院校新形态教材。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https://mp.weixin.qq.com/s/Zgnxn77LMKb9MrtCtu2q2A 发表时间:2020年1月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