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疫情”催生“全球化供应圈”
字号

中国的疫情防控将给世界卫生产业供应链带来新的革命性冲击,正在深刻的改变着“全球化供应链”的角色和成色,考验着这个“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责任、义务和国际道德底线的高低。

中国应当做到一边抗疫,一边努力把“全球化供应链”扩大为“全球化供应圈”,以应对疫情过后面临的新的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和相对不确定因素增加带来的新的挑战。

因为“供应圈”拥有比“供应链”更大的活动空间,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刚刚结束的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对中国充满歧视和敌视的态度,深刻的教育着正在抗击疫情中的中国民众,有些西方政客幻想借疫情之机,对中国落井下石,搞釜底抽薪,让中国内外交困,顾此失彼,他们就可以坐享其成,搭“疫情”的难题,拉中国下马,把中国挤出“全球化供应链”,实现他们主导的新的秩序和规则。

但是,中国在抗疫战中的举国团结一致的气势,让世界更清楚的看清西方政客的虚伪,更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化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中国的软硬实力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现。

中国的全民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轰轰烈烈,波澜壮阔,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而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战斗中展现的“情义”感动着世界。因为中国倾举国之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不仅保护着中国人民的福祉,更是为保护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最伟大的贡献。这是中国能够保证自己在“全球化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的重要原因。

三万多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雄赳赳,气昂昂”,万众一心奔楚疆;义薄云天冲霄汉,世界当惊中国强!这就是中国人民所展示出来的“义”和“情”,是战胜疫情的最重要的力量,也是让国际社会对处于“全球化供应链”中心的中国感到感动和放心的主要因素。

这次疫情防控,可以催生世界卫生产业供应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注定会成为这次世界卫生产业供应革命的“根据地”,成为新的卫生商品市场产销发祥地。

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金融服务、科研机构和生化研发等将是有巨大市场价值的经济,我们不能错过这次重要的战略转移的机遇。

欧洲的一些投资家发来邮件说,中国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不可战胜”精神和兑现承诺的品德,足以维护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更换的地位。

疫情防控的每一步变化,都会影响到中国在全球化供应链中的地位。

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的“节骨眼”上,疫情的阵地越来越小,最顽固的部分已经被压缩在有限的空间里,不能向外扩展。而严阵以待的各路大军正在摩拳擦掌,等待发动“总攻”的命令。

“疫情”的爆发激化了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因而推动了治理体制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次疫情就是一个“大课堂”,“大舞台”,用生动鲜活的例子教育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让形形色色的人有一个展现个人的机会,真善美,假恶丑,都得到了表演的可能。最终大浪淘沙,尽显英雄本色。

中国一方面竭尽全力抗击疫情,同时不忘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持续的努力。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上对中国能否继续给世界贸易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存在不少疑虑,有的西方主流媒体借机唱衰中国的未来,鼓吹中国可能被疫情打垮,中国可能从不可阻挡的“一崛而起”的势头,转为“一蹶不起”。有的更是幸灾乐祸,纷纷打起如何发“疫情财”的小算盘,借力“疫情”,打压中国,趁机和中国来个“疫脱钩”,企图彻底打乱原有的全球化供应链的排序,重组他们期望的“供应链”,实现把中国挤出去的目的。

中国必须在保持全球化供应链的同时,建立并扩大“全球供应圈”,以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及商业界为核心,形成涵盖各行各业,各个生产环节在内的“全球化供应圈”,实现新的更高级别的“全球化供应体系”。

顾名思义,“圈”要比“链”所包涵的内容更广泛,更有包容性。“供应链”,主要靠的是上下游的关系链接,常常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密切联系。而“全球化供应圈”则是“供应链”的扩大版,不仅保留原有的上下游直供关系,还有与其它横向的互补供应关系。这可以加强每个单个原供应链中的个体的功能多元化,多样化,由原来单一给上下游需求方供货,提升或转型为“一职多能”,可以完成多元,多向供货。这样会大大增强企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抗击国际营商环境恶劣时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对于正在与疫情抗战的中国企业尤其重要。

中国企业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令人感动,它们的敬业、负责、同情和人性,组成一曲最动人的凯歌,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国企业才是最靠谱、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据报道,举世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2月18日已经开始营业,引发世界许多购买家的关注。因为义乌市场的动向是中国外贸市场的晴雨表或是“温度计”。只要义乌市场还开放,就表明中国的市场的光明前景。

“抗疫”和“发展”两不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各行各业,各路人马皆深知民族大义和肩负之责,一面尽量减少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一面又要不断给世界经济的复苏“输血”,支持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讲“义情”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为国际社会尽职尽责的民族。

中国要抓紧推动并建立“全球化供应圈”,吸纳世界各个生产企业甚至是个人,以“星火燎原”的方式,扩大我们的生产和市场,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发展,最终造福各国人民的经济社会。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https://mp.weixin.qq.com/s/oRXn8JhHeJT8R5-ACsDEMw 发表时间:2020年2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