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不要低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生存困境
字号

一、宏观层面:供需断层和金融风险暴露是主要冲击点

此次疫情发生的太突然,由于前期处置不利,导致传染爆发式增长,各地只能迅速进入以封闭隔离为主要形式的应急状态,这对经济导致的冲击就会呈现出类似战争一样的情景:断层式冲击。

这个冲击将同时引发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同时断层。在需求侧,对于三驾马车:

——消费:需要线下人际交互才能完成的消费断层式收缩,加上疫情前景不明朗和恐慌造成的预防心态,消费计划会急剧下降,整个需求尤其是传统服务型需求肯定会大幅萎缩。

——投资:各地政府忙于应对疫情,基建投资肯定大幅萎缩;由于要素不能正常流动,各企业日常运营都无暇应对,加上悲观预期,投资也会呈现断崖式下跌。

——净出口:WHO宣布中国新冠病毒爆发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美国“撤侨+封国”,日本撤侨,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对中国停飞停航,估计这段时间内进出口的数据都非常难看,可能创几十年新低。

在供给侧,由于延期复工和封闭隔离,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将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造成生产要素闲置和物流人流阻梗,总供给也会遭受重大冲击。

供给侧的冲击机理,从生产函数结构来看,首先直接冲击的当然是劳动力。对于重灾区域来说,很多劳动力可能处于染病、疑似和隔离状态,无法正常工作。对于全国来说,延期复工相当于生产供应的连续性断裂,虽然有些会按期复工,但也会因为非常时期的种种隔离和检测措施而降低效率。劳动要素投入量(时间)的减少,是供给侧断层的主要原因。

由于总供需都会萎缩,所以总体价格水平倒是可以保持平稳(如图1)。但有些价格弹性较低的必需品行业,很可能因为总供给降低但总需求没有相应降低导致的价格快速上涨(如图2)。

图1 总供需同时萎缩,物价相对平稳(略)

图2 警惕某些刚需物资抢购现象(略)

如果说总供给和总需求还有缓冲的余地,比如线上购物和办公、餐饮外卖等形式,那么金融层面的冲击可能更加严重和危险。本次疫情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主要有三个渠道:

1,市场心理预期渠道,也就是投资者恐慌抛售资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毫无疑问,除了医药等板块,A股一旦开市肯定是集体大跌(补跌)的状态,并会产生严重的外溢效应,比如引起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

2,流动性和信用渠道。由于无法正常开工,营业性现金流吃紧,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很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同时会发生大面积的信用违约,一些营收对疫情尤为敏感的行业企业,收入会大幅收缩,这样就会导致:一方面,企业可能无法在这个时期按时还本付息,意味着债务违约。另一方面,还能如期按时付息的,由于营收大幅下降,银行可能调低信用评级或将其信贷列入关注类(内部评级),继而会发生抽贷断贷等问题。实际上,即使不发生疫情,2020年第一季度也是一个债务偿还的高峰期。

3,风险交叉感染渠道。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可能像传染病一样交叉感染。

所以从宏观上,这次疫情是对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和信用体系一次重大冲击,由于无法正常有效的开展经济活动,使本已经处于经济下行的经济雪上加霜。

二、中观层面:零售、交运、旅游、线下娱乐等服务业和人力密集型制造业将遭到重创

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冲击程度不一样。从2003年非典的情况来看,零售、交运、旅游等遭到重创,三大产业中服务业影响最大。但是由于2003年我国的服务业在各方面占比还不高,所以对整个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并不大。现在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53%,超过2003年12个百分点,所以总的影响肯定会非常严重。

交通运输和仓储行业影响最大。由于采取隔离式防护,各地封城、封区,有些地方还通过道路破坏的方式进行隔离,无疑对交运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影响。从2003年非典来看,交通运输、仓储行业的增加值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

零售业影响非常大。源自“反向节日效应”,本来春节是零售业的黄金时期,节日礼品、节日食品饮料和装饰品等应该爆发式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却断崖式下跌。比如广州一条以花市为主的商业街,由于疫情强制提前关闭,商户遭受重大损失,出现了部分商户破产和贷款违约的现象。据笔者的调研,很多城市的shoppingmall,大型购物广场等购物场所基本关闭(有些只保留了超市开放),这显然严重影响了零售消费。

同样享受节日效应的电影业也遭受重创。影院被迫关闭,电影下线,原本靠春节效应冲击票房收入的贺岁片无法按计划上映,损失严重。一些小的院线和制片公司面临破产压力。

旅游业基本“零封”,也是靠春节吸引客流的景点和主题公园停止营业,原本赚的盆满钵满的旅游公司和相关的交通公司,今年营收基本为零。这些行业,由于主要靠春节这个特殊时段,所以即使疫情过后,恢复起来也不够乐观。

其他需要人际线下互动的服务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会议活动基本取消,即使一些户外活动也被严格限制(政府相关部门用摄像头监控),娱乐活动基本停止。住宿、餐饮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以往熙熙攘攘的大街,客流如织的酒店和餐馆,如今基本都停止营业,恢复营业的时间,至少未来半个月不乐观。

图3 非典期间零售行业遭到重创,住宿和餐饮业尤为严重(略)

需要民工返城的建筑业也将遭到重创,由于疫情隔离时期交通、生活等诸多不便,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建筑业会出现招工异常困难,加上环保趋严,很难恢复正常活动。一些自动化程度低、政府保障服务不够只能一刀切禁止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会因为投资和出口需求萎缩,整个产业链会遭到破坏。如果破坏时间较长(超过三个月),可能会遭到毁灭性打击。随着疫情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人们的防护设备和经验逐渐完善和丰富,生产活动会逐渐恢复,虽然生产效率和需求总量因为疫情控制仍然会降低。

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业会受到非常不利影响,但是间接和缓慢的,可以逐渐消化。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更多需要线下活动的银行业受影响最大。银行业务的一个特征是“开门红”,信贷“早投放早受益”,一二季度是银行业最重要的“播种时节”,一年的信贷投放大约六成到七成在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投放。由于疫情影响,银行的开门红变成了开门黑,业务规模和收益肯定受到较大的冲击。另外,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会提高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如果疫情超过三个月,以上行业的增加值很可能不仅不会增长,还可能会下滑,即行业增加值增长率为负。

当然,也会有不少行业受益。比如医药、卫生防护、线上购物和娱乐(手游)等。但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增长无法弥补其它行业的萎缩。

三、微观层面:中小企业可能会遭到致命冲击,失业上升,局部地区可能会引发“断供潮”

同银根紧缩造成的流动性冲击一样,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呈现出显著的分层结构。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那些缺乏自由现金流和其它保障缓冲的,本身就异常脆弱的中小企业。

1,中小企业的先天脆弱性。由于规模小、业务单一,自由现金流匮乏,在产业链(定价和订单)上处于弱势,稍有不慎就会破产。这也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的主要原因。在疫情爆发时期,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将中小企业逼到崩溃的边缘。

2,受冲击最大的领域恰恰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密集的领域。由于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比如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都是需求下游中小企业密集的行业,加之出口领域也是以民营和中小企业为主导,所以从行业结构来看,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他们。

3,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本身就在恶化,疫情冲击无疑是雪上加霜。据个人不全面调研,如果不能恢复生产,获得营业性现金流,大部分小企业可能只能维持2个月左右的存续。另外现在一些地区政府对中小和民营企业赖账严重,也不是说不还,而是总是拿着换届和其它重大活动忙乱等借口不还,应收账款基本成为坏账,很快要被拖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4,疫情期间,卫生防护和环保成本上升,对企业也是额外的负担。大型国企还能承担,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很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5,疫情停工期间,企业照样发放工资和缴纳五险一金,这无疑是让企业承担公共部门(靠税收)本该承担的社会保障成本。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资产,承担这些无可厚非,家底厚,也能承受。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的负担,也很难持续下去。

如果疫情短期无法结束,作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中小企业被拖垮,失业人数会快速上升,这无疑会进一步打压需求。还可能在一些疫情严重长时间没法恢复生产的地区,因为裁员和降薪出现还不起房贷引发的“断供潮”,这将引发房价下跌和区域信用危机,严重的还会引发社会问题。

四、对策建议:成立中央领导小组,进入应急状态,非常时期呵护脆弱的市场经济和中小企业

疫情隔离和防护时期,是个类似战争的非常时期(军管)。在这个时期,依靠精致复杂交易体系的市场和企业都是非常脆弱的。在防护管制和隔离导致的突发式“市场失灵”时刻,政府应该立即发挥看得见手的保障作用,呵护此时脆弱的市场经济和中小企业。成立中央领导小组,全国一盘棋,统一资源调度和统筹协调。切莫低估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以免犯疫情早期同样的失误。

根据上面的分析,提出以下需要立即实施的建议:

1,成立中央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各相关中央部委统筹协调,各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的中央领导小组。

从武汉公共部门疫情处置情况来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筹安排体系,各部门各自为战、互相推诿扯皮,无法根据情况及时有效的安排、调度物资和人员,就会贻误时机,缺乏效率,浪费宝贵的救灾资源。我们看到武汉的一些救灾情况,比如一方面口罩、防护服等急缺医疗物资在某些地方囤积,另一方面一线的医护战士又得不到支援;再比如在封城的情况下,大量的民用场所比如酒店、招待所等设施闲置,却没有按照重大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行征用、改造。这些都需要中央垂直管理、纵向指导、统筹安排。

2,建立金融市场应急维稳机制。保持流动性充裕,由点到面,提早预警、防范批量化、蔓延式信用违约事件;可考虑暂时关闭证券交易所至少五个工作日,后期视情况开市。

金融稳定委员会提高工作力度,各政策部门协调实施应对和应急方案。财政部可以发行专门针对疫情的特别国债,各地方专项债中也可以增加额度,专款专用应对疫情。

央行要保证流动性宽松,问题金融机构可以延后处理。资管新规继续传递宽松执行和延长过渡期的信号。在外汇市场建立特殊时期维稳基金,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等等。

对股市来说,现在是非常时刻,全球都对中国疫情产生过度恐慌,市场机制已经失灵,投资者已经非理性,一个交易主体非理性的交易所,融资和交易功能都基本丧失,开市已经没有意义,只能成为投资者发泄恐慌情绪、空头轻易获利的场所。如果盲目开市,很容易造成错杀。

3,各地政府由市委书记牵头,成立中小企业应急协调小组。

小组的主要职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协调上下游订单延期、贷款展期、租金减免等问题,允许经营困难的企业优先降薪而不是裁员。考虑到非常时期的人工、物流等成本提高,允许企业产品适度提价。协调企业和工人的工资协商,对于无法正常开工、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可建议降低薪酬、只发基本工资,或者延后发放工资薪酬等。

4,暂免中小企业三个月税收(包括五险一金),渡过非常时期后可考虑分期递补。

税收和人工社保成本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成本负担,特殊时期可以考虑暂缓上缴,后期视经营情况补缴,或减免、递延补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基层税务和行政权力部门特殊时期,乱收费乱罚款的涸泽而渔行为。

5,对重大民生行业员工、工人采取特殊卫生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正常运营。

图4 浙江省企业疫情防护组织架构与开工时间建议(略)

对于民生刚需物资和服务行业,指导企业建立卫生防护制度和出现疑似病例应急处理机制。对中小企业免费或者低价提供测温枪、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正常运营,最大化的减少疫情对生产活动的不利影响。

来源:第一智库,http://www.1think.com.cn/ViewArticle/html/Article_4FFA4A807C07BCF4B4EF9BFBD2A90C8B_48175.html 发表时间:2020年2月24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