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燕:深化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政策沟通
字号

政策沟通与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同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关键支撑,并且是其他“四通”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已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政策沟通,如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丝绸之路市长论坛”等,这对推动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在政策沟通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前期政策沟通不够充分影响相互信任,政策沟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政策沟通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为提高政策沟通的有效性,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细化、深化前期的政策沟通

此次调研发现,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重项目、轻政策”的倾向,往往在前期的政策沟通尚未充分的条件下,就急于推动一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为后续的具体工作造成多种隐患和矛盾,使我国在战略合作过程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此外,由于我国与中亚国家政治文化的差异,如果前期的政策沟通不充分,很难与沿线国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识,极易引起国际社会对我国一些经济援助项目和贸易投资项目产生误解和当地民众的抵制,为我国的投资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前期的“政策沟通”,做深做细,切实形成符合双方利益需求的合作共识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合作。

二、进一步拓宽政策沟通领域

目前,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更多集中在一些基本政策信息的互通互知、具体项目层面的沟通上,远未深入到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的核心层面。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土地、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沟通还明显不足,使我国一些对外投资企业经常受到歧视性、不公正、不公平的政策待遇,有时还会受到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导致部分重大投资合作项目的成本不断攀升,项目无法正常推进。这不仅会造成经济利益上的重大损失,还可能成为制约未来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的突出障碍,直接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三、把推动双边/多边贸易便利化、消除非关税壁垒作为“政策沟通”的着力点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就业市场、金融、交通物流等领域都存在大量政策性障碍或非关税壁垒,造成经济带的建设并不十分顺利。因此,建议首先将政策沟通的重点聚焦在贸易便利化、消除非关税壁垒方面。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政策沟通推动沿线国家改革监管规则,尽快签署沿线国家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便捷通关合作协定,统一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要求,简化沿途手续,消除跨境运输壁垒,降低贸易活动的交易成本,促进货物、服务的自由流动。二是外汇管理、跨境贸易结算、信贷担保等金融政策领域的沟通。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货币区域化和构建区域金融机构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分歧和困难,应积极在政策层面加强沟通,探索建立金融创新与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联动机制,逐步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构建涵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货币互换网络,以保障我国对外投资的安全性,降低汇率和金融风险。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对我国与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带来的风险。三是加强劳动力、就业等有关政策的沟通,尽快消除双边/多边劳动力流动的壁垒。中亚国家在商务签证、外籍员工、劳动力派遣等方面不仅存在诸多高门槛限制,在操作层面也存在大量不规范和腐败行为,是目前制约我国投资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的突出问题之一,应在国家层面尽快推进相关政策的沟通协调,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四、政策沟通过程中应重视扩大我国发展理念和相关政策的影响力

由于中亚地区政治文化、民族宗教较为复杂,又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地区,存在着多种区域经济合作方案,包括美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欧盟提出的“新中亚战略”等。这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都在以多种形式的“政策沟通”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改革和政府决策施加影响。如美国政府利用本国基金会、友好协会、科研机构等非政府组织与中亚国家开展各种研究项目、政策咨询,实施学术和专业交流计划,旨在通过“政策沟通”,逐步渗透美国的价值观念,输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扩大其影响力和控制力。为切实保障我国的战略利益,减少地缘政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利影响,迫切需要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扩大我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和相关政策的影响力,这对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落实具有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

五、创新政策沟通组织方式

目前已有的“政策沟通”方式对于推动深层次的政策沟通,作用十分有限。在未来的“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在政策沟通的组织形式上进一步创新和多元化。一是要重视发挥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可针对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其本国人民的发展需求,在经济改革、社会建设、教育、民生、科技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合作交流,在政策研究过程中深化沟通;二是政策沟通的组织形式要多元化,除了已有的论坛、协商会议等形式,还可更多采用联合研究、人员交流培训、技术培训、高等教育合作等形式,构建多层次的政策沟通渠道,以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增强政策协调能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长远发展。

六、加强政策沟通方面的人才培养

从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还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才瓶颈问题。包括对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双边或多边贸易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相关投资政策的解读、人文领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翻译人才都比较缺乏,直接影响到我国政策沟通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影响政策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已难以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需求。亟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适度扩大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通过税前抵扣培训费用等方式鼓励企业在职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在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建立定向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08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