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唯:“十四五”要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字号

一、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近年来,遵循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思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基本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但要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能源和电力行业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以煤为主”的发电结构。2019年,我国煤电装机已超过10亿千瓦,占比为52%,发电量占比为62%,明显高于38%的世界平均水平。为落实《巴黎协定》减排目标,欧洲各国已相继公布了淘汰煤电的时间表,大多提出在2050年或提前实现净零碳排放。2010年美国煤电装机比重为45%,2018年也降至25%。虽然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但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依然很高,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巨大挑战。

其次,从现在开始,需要高比例发展新能源。能源转型的核心是由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实现低碳转型,重点还是要依赖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2019年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1亿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占比56%。全国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灵活调节电源装机占比不到6%,“三北”地区更是不到3%。近年来,通过综合施策,弃风、弃光率虽有明显下降,但若继续高比例集中开发西部风能、太阳能,仍将面临输电通道、市场消纳、灵活性调节等一系列问题。中东部地区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分布式新能源潜力巨大,但尚存诸多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

其三,长期以来,燃气发电一直是能源转型的短板。与煤电相比,燃气发电调节性能好、效率高、二氧化碳排放少,基本不排放烟尘及SO2、放射物、重金属及大量固体废物;既可以提高大电网的调节能力,推动风能、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可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电热冷气水的多能供给和能源的梯级利用;结合风电、光伏、储能等技术形成微电网群或能源互联网,有望建立低碳高效的综合智慧能源体系,同时还能为天然气消费起到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但是,我国燃气发电占比一直很低,尽管有所增长,但仍不足4.5%,远低于世界23%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是燃气成本高,且没有辅助服务市场价格;二是不掌握核心技术,燃气机组长期依赖进口,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缺少经济性的燃气发电只能寄希望于地方财政补贴的多少。

实际上,天然气进口资源充足、价格比较稳定且有下降。2019年,美国亨利中心天然气现货价格下跌19.0%。英国NBP价格(进口LNG价格挂钩标准)下跌44.3%。东北亚地区LNG现货价格下跌39.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还会持续走低。如能抓住有利时机,放松管制,精准施策,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就会大幅度地降低用气成本,推动国内燃气发电和分布式综合能源的快速发展。

二、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全球能源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代,总体呈现电气化、脱碳化、高效化、智能化四个发展趋势:

——电气化,伴随着电能替代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带动工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建筑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交通领域的电气化将全面提速。

——脱碳化,全球低碳能源投资会持续超过电力需求增长,不断降低煤炭比重,推动石油消费达峰,促进能源领域走上更加低碳、清洁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高效化,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以更少能源消耗创造更大的财富。

——智能化,依托云大物移智等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建筑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形成分布式与集中式相容的新型电力和能源供应消费体系。随着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智能技术的加速推进,还会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的历史进程。

因此,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从高碳型到低碳型的转变、从集中为主到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方向转变、从单一能源各自发展向多种能源相互融合发展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从以行政性计划安排为主向市场配置资源方向转变。

“十四五”,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起步的战略节点期,也是全球谋划本世纪中叶实现碳减排、碳中和、净零排放,推动能源转型的加速期。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宣布的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切实做好“能源和电力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的历史进程。

1、充分认识能源低碳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全球能源转型路线图2050》报告指出,按照《巴黎气候协定》实现平均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总量中的占比必须达到三分之二,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要从现在的20%增长至50%,满足全球86%的电力需求,需新增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约140亿千瓦。可以预见,可再生能源一定会主导电力的新增装机。因此,在制定能源“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能源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煤电退出、高比例发展新能源、柔性输电、新能源在建筑、交通、工业领域应用、能源互联网等方面做好战略性筹划和技术性安排。

2、总结推广国内外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如德国要逐步消除核电和煤电,实现减碳和零碳目标;利用智能电网、能源存储设施解决灵活调节风光发电的波动性问题;重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通过制氢和生物质燃气,实现气体能源的绿色发展。这些成功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在新能源开发、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低碳城市、零碳园区,氢能利用、储能技术、生物质能源、垃圾发电、污水处理,微电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各个方面也有大量的创新实践,涌现出许多成功案例,这些技术相互交叉、各有所长,迫切需要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建立新型的现代能源体系。

3、力求在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创新是能源转型的第一动力,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推动能源领域学科交叉与融合,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围绕燃气轮机、高温材料、高效太阳能、海上风电、高效储能、燃料电池、氢能开发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外先进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能源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4、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政府治理体系。按照中发9号文件,“继续深化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结合国资、国企改革,提出输电、配电、调度(交易)机构改革意见,尤其是要创新配(售)电体制,支持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和能源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深化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改革,推动电力、燃气、供热、供气、制冷、地热、信息通讯等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统筹规划与综合监管。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理顺中央、地方能源管理和监管体制,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能源监管效能。加快制定和修改能源、电力、监管及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推进改革和市场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总之,推动能源革命,必须建立起顺应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能源基本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综合智慧能源建设,包括电热冷气水、新能源、电动汽车、氢能、储能和节能技术、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绿色金融等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氢能、生物质能、天然气脱碳技术的发展,气体能源+新能源+能源互联网将彻底改变目前的能源格局,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不够安全、不够高效、不够绿色的被动局面。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于今年初联合多家组织共同发起了“零碳中国”倡议,以“零碳中国,绿色投资,推动中国能源革命,实现中国能源转型”为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数字新基建”进度,并以绿色投资为手段,联合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一大批企事业单位,推动零碳科技园及相关零碳项目的落地。力争在5-10年,打造出更多的“零碳科技园”、“零碳工业园”、“零碳校园”、“零碳医院”、“零碳工厂”和“零碳社区”,为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净零碳排放发挥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为此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与关注与支持。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圆桌“,https://mp.weixin.qq.com/s/r7yWD9i_bWOXLxDlMZFaOg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