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响,1月以来全球经济前景发生巨大变化。联合国表示,随着经济活动受到大规模限制且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在2季度实际上已陷入停滞,现在正面临大萧条以来从未见过的严重衰退现实。亚洲开发银行测算显示,疫情期间全球将有1.58亿至2.42亿人失业,全球劳动收入将减少1.2万亿至1.8万亿美元。从近期发布的数据看,各主要经济体就业水平均出现创纪录的巨大跌幅,全球失业人口暴增,各国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各国低收入人群、弱势家庭受冲击最大。国际劳工组织表示,疫情及相关封锁措施对全球16亿非正规就业劳动人口冲击最大,2季度全球劳动人口总工时相较疫情前缩减10.5%。若以每周48小时的全职工作时长为标准,相当于超过3亿名全职雇员停止工作。世界银行指出,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和停工,预计2020年全球移民汇款将骤降20%左右,降幅为近代史最大。移民劳工在东道国经济危机期间往往更容易遭遇就业和工资丧失。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汇款流入预计将下降19.7%,至4450亿美元;这意味着许多弱势家庭将失去重要的资金来源。麦肯锡预计,欧盟27国多达5900万个工作岗位面临冲击。其中近2/3受影响的工作岗位来自中小企业(员工少于250名)。低教育人群和年轻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预测显示24岁以下人群工作受到影响的概率几乎是25-54岁人群的两倍。美联储报告显示,美国较低收入群体失业状况最为严重。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的人群中,有39%报告失业;而家庭年收入在4万-10万美元的家庭中有19%的人失业;家庭年收入高于10万美元的人群中仅有13%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就业对弱势群体的冲击。世界银行认为,失业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后果。下岗工人往往缺乏技能或身处偏远,难以转移进入正在发展的产业。谨慎的公共政策回应有助于减轻大量失业的损失,并支持工人再就业。国际劳工组织指出,新冠疫情暴露了发展中国家社保覆盖面的巨大缺口。只有将应对危机特别紧急措施纳入全面社保体系,才能使复苏得以持续并预防未来危机。目前,发展中国家社保方面的差距可能危及其复苏计划;将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并影响全球应对未来类似危机。各国应采取旨在弥补社保覆盖差距的紧急和短期措施,以确保促进公共卫生、预防贫困和保障社会安全。相关救助措施应惠及所有人,特别是非正规经济就业者、自营职业者、移徙者和脆弱群体。措施包括提高福利水平、提供收入保障、加快福利发放、扩大福利范围、提供预防诊断治疗隔离和看护服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