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十三五”: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字号

立足当下,回望走过的路,能看见时间坐标上镌刻的印记熠熠发光。

回眸“十三五”,是砥砺奋进、成绩卓著的5年。5年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如何看待“十四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记者近日采访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记者: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王一鸣:“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挑战,全国人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实现“双突破”。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9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到16%左右,预计“十三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将迈上百万亿元台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使全球人均超过1万美元经济体人口总规模由15亿上升到接近30亿,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消费比重大幅提升,网上消费和远程服务等消费模式迅猛发展。

记者:“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初,综合判断认为,这一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回顾5年发展历程,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一鸣:“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和条件都发生深刻变化。从机遇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和“领跑”。同时,全球力量对比继续发生变化,我国拓展发展空间的条件更为有利。从挑战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严重冲击我国经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冲击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下滑态势在较短时间得到扭转。同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这些都显示了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新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全局

记者:“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如何贯穿“十三五”发展全程?

王一鸣: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国特色发展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19%。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由2015年全球第29位上升至2019年第14位,是前20名国家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建设。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比2015年提高4.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3个“十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成效。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构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5年的第84位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第31位。新设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要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4,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把冲击压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启动的关键之年。面对外部层出不穷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如何迎难而上、稳中求进?

王一鸣:首先,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既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实现经济回升转好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基点。当前,引导居民扩大消费、扩大民营企业和制造业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其次,守住保企业、稳就业的底线。保企业的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确保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足额落地,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保住了企业,稳就业就有更大空间。还应做好应届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

第三,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疫情发生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区域化近岸化特征更加明显。应实施好《外商投资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

最后,更加注重依靠改革激发市场潜能。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解决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记者:“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王一鸣: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成为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退潮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收缩,全球分工格局和治理体系加快重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也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更有条件和能力跻身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倒逼我国下决心补链、强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经济衰退造成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也促使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压力测试,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进一步显现。从中长期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只要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就一定能够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佟欣雨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