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综合:释放内需潜力 稳住经济大盘(2020年第2期总第118期)
字号

3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进一步巩固;各地防控措施力度有所调整,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同时,一系列降成本、保资金链、保企业、保基本民生的宏观救助和对冲政策效果显现。消费和投资跌幅有所收窄,经济运行总体上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但随着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生产继续恢复和需求继续回升面临多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在坚持科学防疫、专业防疫的前提下,按照“六保”工作要求,适度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释放内需潜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一、经济恢复不平衡不协调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季度增速创造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新低。不过逐月看,3月份经济运行较2月份明显改善(见图1)。但国际疫情输入风险上升,经济恢复不平衡不协调。总体呈现上游快于下游,生产快于需求,新兴好于传统的特征。

1.png

图1:不同年份6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对比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复工复产进程明显分化。一是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3月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1%和9.1%,降幅较前两个月分别收窄12.4和3.9个百分点。二是原材料生产恢复快于制成品。由于生产连续性强和劳动密集度较低,加之春节以后复工较早;钢铁、有色、化工等上游产业增速在3月份已经回正,同比分别增长4.1%、2.8%和0.7%。而制成品行业中的资本品或耐用消费品生产下滑仍然显著。其中,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降幅分别为22.4%、5.4%、2.2%和0.4%。三是高科技行业恢复快于传统行业。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明显高于工业整体增速。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一季度同比增长13.2%;但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则分别同比下降17.8%、14%和35.3%。

可选消费支出较必需消费支出恢复慢。一季度居民消费降幅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其中,必需品消费支出保持一定正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增长较快,3月份同比增长12.6%;中西药品同比增长2.9%;其他非必需支出一季度下滑较大,而且3月份与2月份相比,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烟酒、服装、家电类消费支出3月份跌幅基本与前两个月接近。家电、汽车、建筑装潢类消费跌幅略有收窄,但仍分别达到-29.7%、-18.1%和-13.9%。受疫情冲击,学校开学推迟,外出旅行受限,娱乐场所关闭,服务消费降幅更为明显。大数据监测显示,截止4月中旬,生活服务商户复工面刚回升至去年上半年水平的85%,而消费仅恢复到65%的水平。

不同类型的投资回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国内疫情爆发恰逢投资淡季,对全年投资影响预计低于消费。但项目开工进度较正常情况仍然晚了1个多月,加上前期返岗难和原材跨域运输难,投资也出现较大降幅。3月份项目开工开始明显改善,但不同类型投资增速回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房地产投资月度增速由负转正,3月同比增长1.1%。如果剔除土地成交,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下降,同比仍增长0.9%。基建投资降幅收窄,3月份同比下降8%,降幅较1-2月份收窄22.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0.6%,降幅较1-2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少数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与疫情防控、线上交易和无形资产形成相关。其中生物药品制品、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1%、39.6%和36.7%。

二、有效需求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从当前恢复特征看,经济循环是否能够畅通,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措施是否具有持续性,更多取决于是否能够充分释放需求潜力。但国际疫情蔓延,消费和投资信心短期难以恢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面临较多挑战。

复工复产要平衡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随着国际疫情发展,疫情输入性风险上升,一些疫情防控举措可能常态化。应该说,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是复工复产的先决条件。不过截至4月20日,全国仍然有4个省市为一级响应,6个为二级响应,上述省市GDP加总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2%。一些人员密集行业和线下市场恢复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此外,目前仍然存在不同区域健康码不互认等现象,人员跨区域流动受到较大影响。

居民收入受损和疫情发展不确定拖累消费反弹。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3.9%。从消费平滑角度看,短暂的收入下降并不会导致消费出现明显下滑。但是疫情期间,消费增速降幅明显大于收入。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限制了出行和人员聚集,社会活动减少,影响了消费潜力释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疫情冲击时间延长,企业倒闭和失业压力上升,居民增收更加困难,可能进一步拉低消费意愿。近期对1万余家企业的调查显示,41%企业表示对全年发展前景悲观,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有裁员计划。

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不足。受疫情影响,企业营收大幅下降,很多目前以维持为主,新增投资能力和意愿明显下降。调查问卷显示,计划缩减投入或退出部分业务的企业占比约25%,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计划增加投入企业的比重则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见图2)。大数据监测也显示,从年初到4月上半月,新注册企业数量不到去年同期的80%。另外,地方政府今年财税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投资性支出能力下降。从4月份房地产销售看,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仍下降近30%。房地产销售回款放慢,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拿地速度也会放缓。

微信截图_20200814110616.png

图2:企业缩减投入或退出业务意愿明显上升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1万余家企业调查

国际供应链保障难度较大。3月份,我国出口按美元计价当月同比下降6.6%。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方向,出口增速分别下降25.2%、16%和16%。从疫情发展看,截止4月19日全球确诊人数接近240万,死亡人数超过16万,其中确诊人数超过1万的经济体已经达27个。东亚是第一波冲击,欧美是第二波冲击,南半球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第三波冲击。商品和人员跨境流动受到极大限制,全球经济正陷入深度衰退,全球贸易活动大幅滑坡,国际供应链保障更加困难。

三、适度增扩宏观救助政策推动“六保”目标实现

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加大增扩宏观救助政策,确保实现“六保”目标;同时充分利用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走在各国前列的积极条件,积极释放有效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争取实现一定的正增长。一是做好常态化防疫准备,防止疫情反弹。各地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防控级别和措施调整要保持足够弹性。同时加强防疫能力建设,实现专业防疫、科学防疫。二是加大宏观政策救助和对冲力度。供给端继续降成本,将前期出台的税费、租金和水电成本减免措施延长至年底。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提高赤字规模、发挥政府性资金带动效应等方式,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倾斜,增加对外贸部门和生活服务业支持。扩大失业、低保等困难群体补助覆盖面,兜住民生底线。三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激发增长动能。越是困难越要向改革要动力。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有待提高,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空间广阔,要把“六保”工作和促改革结合起来,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