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梦君:我国在婚女性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的偏离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生育意愿通常用于预测生育行为,指人们对生育的观念与意向,包括对孩子数量、性别与时间的期望,其中数量最为重要。生育存在生育动机→生育意愿→生育计划→生育行为→生育率的递进过程。从理想子女数、打算生育数、生育计划向生育行为逐步递进,越逼近生育行为,受现实影响越大,对行为的预判越有价值。

现有大多数研究没有调查“打算生育数”,常以“理想子女数”来指代生育意愿。相对于理想子女数,打算生育数与生育计划的变数更大。它们都在个人与家庭、社会的互动中形成,是个人偏好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不同生命历程与情境动态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研究不太强调“理想子女数”与“打算生育数”的差异,也较少关注生育计划,使得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考察缺少了关键的中间环节。缺少长期纵向追踪数据限制着相关研究的开展。大多数公开发表的研究都基于局部地区的调查,多完成于“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前,对政策出台后全国的情况还缺少全描式的图景。

过去的生育意愿、计划与行为受到生育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那么在“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意愿、生育计划是趋同还是仍然存在偏离?程度有多大呢?受哪些因素影响?对政策有什么启示?本研究希望对此做出回答。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将用2017年全国生育率抽样调查数据,虽然也是横截面调查,但它兼顾城乡、婚姻、流动、户籍等结构变量,对全国有代表性,是2006年以来最具权威的生育率抽样调查。由于45岁后生育的比例非常小,未婚或不在同居状况女性对生育的想法还不清晰,15-44岁在婚(含同居、再婚,以下简称在婚)女性还没结束生育期,生育意愿与计划的比较更有意义。本研究选择了样本中这一人群,用描述统计来分析不同特征女性的理想子女数、打算生育子女数与生育计划,并采用回归分析研究意愿与计划偏离的原因。限于篇幅,只重点讨论生育的数量维度。

三、主要发现

1.理想子女数与打算生育子女数

“两个孩子最理想”的观念为主导,占80.6%,10.9%认为一个孩子最好,8.3%认为三个以上孩子最好。这说明两个孩子最理想的观念没有发生变化。

中国人婚后普遍生育的情况没有变化,终身不想生育的比例仅为0.4%。想生两个孩子的女性占多数,但比例仅为57%,31.2%想生一个孩子,11.4%想生三个及以上孩子。打算生育孩子数平均为1.82个。

2.从理想子女数到打算生育数:第一重偏离

打算生育子女数少于理想子女数是普遍现象。打算生育子女数平均比理想子女数少了0.17个,不分年龄、社会经济特征,打算生育子女数都少于理想子女数,呈现绝对的“一边倒”。

2孩生育打算的衰减是最突出的特征。原本认为“2孩理想”的女性打算生育时发生了分化,除70.7%坚持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外,25.2%转向生育1孩(少生),4%转向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多生),转向少生的大于多生的,打算生1孩与3孩的比例都大于对应的“1孩理想”与“3孩理想”的比例。2孩从“生”变为“不生”的可能性远大于反方向的变化。

约三分之一现有一孩女性打算生育二孩。现有一孩的女性,20.1%认为目前孩子数很理想,说明她们没有二孩生育的动机。77.7%认为两个孩子最理想,但63.8%打算终身只生育1个孩子,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仅为34.3%,不到“两孩理想”的比例的一半,甚至还低于未生育的女性,可见现有一孩女性的生育打算严重受到抑制。两个孩子的女性对现有孩子最满意,最有可能实现理想、意愿与实际生育数的一致。生育过3个及以上孩子的女性约一半认为还是两个孩子最好,体现出对三孩的“后悔”或不满意的心态。

七成女性打算实现理想子女数,大量“未实现生育”与少数“非意愿生育”并存。将理想子女数与打算生育数的关系分为“大于”“等于”与“小于”三类,近七成女性打算实现自己理想的家庭规模,近四分之一女性的理想被现实抑制,不到一成的女性实际生育数高于理想子女数。

现有两孩的女性是理想与意愿吻合度最高的人群,其次是现在没有孩子的女性。现有一孩、三孩及以上女性理想子女与意愿子女数均出现偏离,但方向不一致,一孩女性是因为无法实现理想子女规模,三孩及以上女性是因为多生了孩子。这提示我国存在着大量“未实现”的二孩生育意愿,同时也存在一定“非意愿”的三孩及以上的生育(图1)。

图1 现有孩子数不同的女性理想子女数与意愿子女数的情况(略)

3.从打算生育数到生育计划:第二重偏离

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向生育行为转化的风险。当进一步问想生育的女性什么时候生育时,近四成没有确定的生育计划。以往的一项跟踪研究揭示,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大约六成原来“说不好”的一孩家庭已放弃了二孩生育,大约两成还坚持想生,这说明,“没想好”有一定概率意味着未来的“不生育”。分孩次看,想生育的女性中,27.2%未生育女性、40%的一孩女性,一半以上的二孩及以上女性都没计划好生育时间。

34.3%打算生二孩的一孩女性中,20.6%有明确的生育计划,13.7%生育计划不明确。年龄增大使“不生”的意向逐步坚定,30岁后,不想生的比例已超过一半。如果“没想好”参照以上研究“六成放弃”的概率,一孩女性未来生育两孩比例再次减少为26.1%。

生育计划的早晚体现生育意愿的强弱。生育意愿越强的人越会尽早实施计划。约三分之一的想生育的女性希望在2018年生育,这些女性的平均年龄相对大。时间越往后,打算生育的比例越小。

一孩生育计划相对明确,58%集中在2018年。二孩生育计划显著受到女性年龄的影响。39岁以下的一孩女性中,年龄越大,越大比例计划尽早生育第二个孩子。40岁以上一方面迫切着想生,生育计划高度集中在2018年,另一方面“没想好”的比例超过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生育高龄上,观望时间越长意味着生育可能性越小。

4.影响因素分析

将这些女性生育意愿与计划的偏离情况作为因变量,分别赋值1-3:一是打算生育数为2,有明确生育计划,是理想、打算与计划一致的人群;二是打算生育子女数为2,但没有明确生育计划,体现为理想与打算一致但打算与计划偏离。三是不打算生二孩的女性,即理想与打算的偏离。采用序次Logit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检验相关变量与偏离的关系。

结果发现,年龄增大加剧了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的偏离。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农村户口与非农户口的一孩女性相比,更可能达到理想子女数。与无单位的一孩女性相比,机关国有单位、其他单位就业的一孩女性更可能出现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的偏离。虽然都认为两个孩子最好,但与“双非”相比,“双独”与“单独”的一孩家庭更不打算生育二孩,或者想生但没有明确的计划,尤其是“双独”家庭,不能实现生育理想的概率更大。有男孩的家庭不再生育的概率要比女孩家庭上升了0.312个对数比。尽管如此,与其说男孩偏好促进了一孩女性再生育,不如说是追求儿女双全的愿望。与华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一孩女性更有可能不太生育,更不可能拥有理想子女数,生育意愿与计划的偏离最为严重。除此之外,没人带孩子是生育理想与现实偏离的现实原因。女性感知到的生育惩罚是不生育的主观原因。

四、讨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理想子女数逐步回归至2个,2个孩子的理想家庭观念并未改变。去除了政策束缚后,生育决策日趋理性,但相关配套政策滞后于“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尚未从过去三十年的“生育控制”转向“生育支持”,导致偏离现象在二孩生育上最为明显。

是外界的客观限制而不是观念转变导致了当前的背离。受到年龄、户口性质、夫妇独生子女属性、第一个孩子性别、所在区域、家庭收入、照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二孩生育意愿较弱,且动机从“为家庭生孩子”、“为自己生孩子”转变成为“为一孩生孩子”。现有一孩女性打算生育两孩并有明确生育计划的比例仅为20.6%。

偏离的现象如果长期存在,会加重个人与家庭的缺憾,将导致我国生育率进一步走低,人口负增长的惯性增强。要促进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生育行为的靠近,亟需建立全方位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结合本文分析,生育支持政策应该从以个人与家庭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生育友好”和“性别平等”为基本价值观,以推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为主要措施。要在国家、企业、家庭、性别之间重新分配“生”与“育”的责任,具体地说,要加大国家对家庭的经济补贴、就业支持和时间支持,增加生育与养育的公共服务供给,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略)

来源:大国人口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QzMzc4OA==&mid=2247491595&idx=1&sn=3905825818904ef61364d6a09f4cfcff&chksm=e9d622d8dea1abce287d46e80f45f7bd2b6d9174ee2e959f5758660c03204f9089424efe5e16&mpshare=1&scene=1&srcid=0110KESwmc0JX8C5sBHCwrGl&sharer_sharetime 发表时间:2021年1月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