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疫情下的全面小康路农民在哪里?
字号

2019年12月31日,网上很欢乐。很多人说,激动得难以入眠,因为,再睡一觉醒来,就进入全面小康了……尽管是调侃,也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熟料,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无可预料的变化。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的影响,重大而深远。然而,疫情下的全面小康路,农民依然走得坚实坚定。几个月的疫情,仍然无损于几十年改革创新奋斗的结果。认清这一点,对于未来,对于坚定奔向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非常重要。

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农民已经走到哪里了?我们来看一些具体而重要的数据。

衡量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不管具体的指标有多少,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国民收入(GDP)。世界银行的最新标准为:人均GDP低于102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1026-3995美元,是中低收入国家;人均3996-12375美元,是中高收入国家;人均12375美元以上,是发达国家。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标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按照世行的标准,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而在2019年,我国的实际数值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远远超出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标准,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属于中高收入国家,并且位居中高收入国家的上端。

国家的发达程度,最终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又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个人的收入,政府的收入。个人收入高,个人的生活消费水平就会高;政府的收入高,公共服务水平才会高。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9年的16021元,增加了120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增加18倍,年平均增7%以上。2019年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约为2300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过4000美元。

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生活消费水平。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城市居民从1978年的58%,下降到2019年的28%;农村居民从68%下降到30%。

农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实际的食物消费水平却极大提高。2017年,农村人均消费粮食(原粮)155公斤,动物源食品55公斤,干鲜瓜果类38公斤。而十年前,相应的数字是199公斤,34公斤和20公斤。近些年来,属于基本热量需求的主食消费大幅度下降,而属于中高档消费的动物源食品消费和瓜果消费大幅度增加。这充分反映出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

在家用耐用品的拥有比例方面,农村居民家庭这些年的改善提升,以及已经达到的程度,更是超乎预料和想象。根据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在交通工具方面,农户拥有的小汽车的比例平均为25%,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比例为102%。在家庭生活用具方面,电冰箱为86%,热水器为57%,空调为53%,普及率均已经相当高。在娱乐与信息通讯方面,彩色电视机为115%,计算机为32%,手机为244%。

如果仅仅有家庭收入的提高,而没有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应提高,那也不成为小康社会的。公共服务包括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方面,除了极个别的偏远山区之外,都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97%以上的通村公路,都是硬化路面。这是农村小汽车、摩托车和电动助力车拥有量很高的关键基础。普遍的通电,则是农村家庭各种生活电器普及的关键基础。

教育方面,96.5%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98.0%的乡镇有小学,全面实现了9年制义务教育;医疗设施方面,99.9%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81.9%的村有卫生室。农村的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也从无到有,并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发达地区,例如苏州市和宁波市,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已经实现了完全一致。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怎样发达,总有一些弱势群体。在我国现阶段,全面小康社会的聚焦点,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经过了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民的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通过各种措施,尤其是社会保障兜底措施,让所有的现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可期。我国的精准脱贫目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一个比较全面而实实在在的标准。这个标准,比起国际上通用的美元收入标准,更为具体,更为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阶段性的节点。毫无疑问,全面小康,也仅仅是小康。我国农业农村距离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仍然有相当的差距和短板。

主要包括: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偏大。现在,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不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40%,一些发达地区在5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情况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扣除各种非货币因素,如果农民平均收入能够达到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就算比较合理了。第二,农村公共服务仍显薄弱。尤其是在教育与医疗方面。第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如苏州、宁波)之外,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仍然显著低于城镇水平,尤其是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水平。第四,绝大部分农村的人居环境仍然较差,尤其是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方面。

在奔向现代化的道路上,短板仍然是“三农”,需要继续加强支农惠农强农措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来源:微信号重农评,https://mp.weixin.qq.com/s/IBnYdzZUWhrEfhuu3nw2Cw 发表时间:2020年8月1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