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向改革要效率
字号

2020年是打赢空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交账年。

“这五年是空气、水、土壤三大污染治理成就最突出、最显著的五年。‘十三五’期间,从国家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有目共睹,雾霾得到了根本控制,从北京能看见蓝天的次数就可见一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光是大气污染治理,水、土壤污染治理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记者了解,经过多年治理,云南滇池水质企稳向好。2016年,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2018年上半年,全湖水质升为Ⅳ类。

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

环境治理离不开环保产业、环保技术的支撑。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近日在成都举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言时如是说。

李佐军表示,环保产业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在作用:一股是污染治理方面的产业在成长;另一股是传统产业由于转型升级而转变成为耗能少、污染少、绿色的产业。相对第一种来说,第二种几乎包括所有的产业,故所有的产业都可与环保挂钩,发展潜力巨大。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环保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明显提升,2016年至2019年期间增速始终维持在25%以上。截至2020年10月10日,我国有超过264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环保、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关键词。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力军,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不少地方已经将环保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及其企业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减少了资源能源消耗,控制了污染排放,促进了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互相促进方面实现了良性循环。”李佐军说。

但他也强调,任何产业都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环保产业也一样,任何产业发展过热都不是好事,政府的政策激励要尊重市场规律,要考虑市场节奏,要统筹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防止过热。

“十四五”时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着眼五大重点

随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进入尾声,“十四五”马上就要到来。“十四五”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又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在“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李佐军看来,“十四五”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以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为指引,从五个方面开展和加强工作。第一,持续推进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结构优化。第二,全力开展大气、水、土壤和新型污染的治理。第三,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第四,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地保护体系建设中的民生问题。第五,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

值得强调的是,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十四五”生态环境建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内循环市场潜力、提升外循环层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在李佐军看来,“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大力推进相关改革和结构优化,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减少对资源能源消耗的过度依赖,不能就生态环境谈生态环境,要从改革入手,如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要素市场改革、政府“放管服”改革等,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向改革要效率、向效率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李佐军进一步强调说。

来源:国研中心,https://www.drc.gov.cn/DocView.aspx?chnid=379&leafid=1338&docid=2901980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