浜田宏一:更加人性化的后疫情社会契约
字号

人类健康与经济福祉之间的复杂关系,从未表现得像2019冠状病毒危机期间这样显著。我们如何才能在不破坏生计的前提下,执行挽救生命的社交距离条例?为什么某些群体在临床和经济上遭受的痛苦,要比其他群体多得多?那些面临较低风险的人,又愿意为公共利益牺牲些什么?

由于不存在冠状病毒疫苗或者治疗方法,安全社交距离措施,再加上戴口罩和洗手,迅速成为防范病毒的最佳方法。对某些行业而言,调整策略相对简单:那就是封闭办公室,并要求员工远程工作。

事实证明,可以远程完成的工作,比此前想象的要多得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身处于同一地点一起工作,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而合作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更不用说创新活动了。但在疫情期间,我在没有亲自见到合著者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篇联合论文;参加了许多富有成果的在线会议;甚至在新英格兰的家中,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供咨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飞到东京。

像我这样的情况绝不罕见。短短几个月前,还没有人能够想到新闻记者或脱口秀主持人,能够从他们的家中广播。而且,尽管某些经济活动,很有可能会尽快回到共享的办公空间或工作室,但其他经济活动,可能会全部或局部保持远程。许多企业,包括像推特这样的科技巨头,已经宣布计划让员工无限期留在家中。

但是,仍有许多活动无法远程完成。所以,实施安全社交距离措施意味着,从餐馆到工厂的许多商业得暂时关闭,并同时限制旅行。由此严重影响经济,包括供应链中断、需求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预计,今年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收缩4.9%。

为压平传染曲线,许多人遭受了经济打击。毕竟,除非并且直到病毒得到遏制,否则无法完全重启经济。新西兰已成为上述策略的典范,尽管其他许多国家和美国一些州,也已采取了同样的对策。与此同时,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已推出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来挽救经济。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公共健康优先于经济利益。的确,在印度等某些地方,地毯式封锁本身也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后果。但在其他地方,领导人经过冷酷的计算,认为保护经济尤其是股市,其重要性超过保护民众避免感染冠状病毒。在这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共和党后台,例如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所犯的罪行最为严重。

那些急于拯救华尔街的人,可能搬出现代功利主义之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逻辑,边沁认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必须是确保以一个国家总收入来衡量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些将保护公共健康置于首位的人,则认同哈佛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社会正义理论(theory of social justice)。该理论要求公共政策“要最大限度地惠及最弱势者。”

然而,最终要想达到这两个目标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须要社会和政府采取远超社交距离,或刺激性支出的举措,以解决根深蒂固的系统性不平等问题。尽管病毒本身并不区分财富、种族、社会地位或其他任何标签,但它却不成比例地影响穷人、少数民族和种族。在美国,黑人和拉丁裔人口面临着明显较高的冠状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

部分原因是,少数群体成员更有可能从事不受“居家避疫令”(shelter-in-place)管制的必要服务,如杂货店工人、巴士司机、快递员和居家护理服务人员等工作。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黑人工人占美国所有雇员的近12%,但在前线员工中的占比却高达17%。

这些职业不仅可能薪水较低,而且往往也鲜有带薪福利,如带薪病假或医疗保险等。社会和经济因素,包括较高的贫困率和更有可能在资源不足的社区生活,同样加剧了健康风险;医疗服务获取和结果方面的长期不平等,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这一现象绝非美国所独有。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类似的种族差异同样存在于英国。而且,在世界各地,无法待在家中、生活在可能缺少自来水和医疗设施的拥挤环境中的最贫困群体,所遭受的苦难最多。许多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困境。

除公共卫生危机外,冠病疫情同样是一场社会和人道主义危机,就像美国和其他地方的种族歧视抗议活动所显示的,这场危机暴露并扩大了我们的社会断层。但解决系统性不平等问题极为困难,尤其因为特权阶层成员,很有可能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特权不放。

罗尔斯通过将其正义理论回归到“原始状态”来捕捉这种动态:如果人们不了解自己的任何个人属性(如财富、种族、价值观或能力),那么他们将会对社会契约作何选择?在这层“无知的面纱”背后,他们大概会选择一种能确保所有人安全和尊严的制度。

但是,现实世界不存在这样的面纱,而且人们往往对针对其不公平特权的挑战持抵制态度。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迹象显示,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承诺与日俱增。除成百上千万人自愿遵循社交距离准则外,美国最高法院最近裁定,雇主不得以同性恋和变性为由而解雇某人,而且对国家系统性种族主义的认识,似乎已经成为主流。人们希望的是上述事态发展,而不是由它们所引发的反弹,能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情景。

来源:《联合早报》 发表时间:2020年7月1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