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刚:从五方面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字号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全民生态文明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能够牢固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培养和输送人才。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并不乐观。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整体偏弱,表现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参与意识明显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五个建议:

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科学素养。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为依托,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在有限的课时里,高校生态文明科学教育不必追求广博、精深,而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阐述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例如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污染物扩散规律、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等。

实施高校生态文明情感教育,唤醒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生态环境危机及其带给人类和其他生灵的苦难,激起学生的忧虑之情,让他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还可以展示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成果、人地和谐的景象,唤起学生对“美丽中国”的热爱、向往之情,调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公德和环境伦理观念。让大学生树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等环境保护公德,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人类是大自然的成员而非统治者”、“人类应尊重和维护大自然的和谐稳定”等环境伦理基本准则。

扩展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我国是生态环境立法较多的国家之一。大学生不仅要牢记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政方针,也要熟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受生态文明教育课时限制,大学生无法掌握我国所有环境保护法规的所有条款,但应熟知重要法规的立法目标、内容体系和保护对象,应知晓各种常见的环境违法行为及其处罚标准。

开展高校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把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外化于行。建议各高校以推行文明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把高校建成绿色、和谐、美丽的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不仅要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更要以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在高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同时鼓励、支持、引领在校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校外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表时间:2021年5月3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