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会议组织者的邀请,参与老龄社会·中国探索首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也感谢原新教授邀请参加人口负增长与老龄社会分论坛。
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跟原新老师讲的有联系也有区别。原老师重点介绍了全球人口负增长,然后把中国和其他国家人口负增长做了一个国别比较。
我这个重点是讲我国人口负增长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今天的论坛叫人口负增长和老龄社会,我们今天已经看到老龄社会这样一个新的格局,无论是老龄社会这样一个新的格局还是人口负增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刚才原老师说了,人口内生的惯性负增长已经有了20多年。
这个格局是跟人口百年变局密切相关。这样一个格局到变局,我们如何破局,这是值得理论工作者去思考的。所以今天重点讲一下负增长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这样一个主题,供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批评指正。
重点讲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现状判断,从规律上去看负增长,看老龄社会和负增长这样一个格局是如何在过去几十年人口变迁中逐渐形成的,谈一些规律和特点。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我想讲一下,人口负增长时代下人口变动趋势及其影响。中国人口负增长,刚才原老师说未来十年将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负增长从区域来看,比如看各省、看不同地区,负增长的变化节点和它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所以第二个方面讲一下负增长人口变动趋势和影响。
第三就是如何破局。负增长也好、老龄社会也好,都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如何超前应对人口负增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政策框架。
非常感谢会议组织者的邀请,参与老龄社会与中国探索首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也感谢原新教授邀请参加人口负增长与老龄社会分论坛。
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跟原新老师讲的有联系也有区别。原老师重点介绍了全球人口负增长,然后把中国和其他国家人口负增长做了一个国别比较。
我这个重点是讲我国人口负增长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今天的论坛叫人口负增长和老龄社会,我们今天已经看到老龄社会这样一个新的格局,无论是老龄社会这样一个新的格局还是人口负增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刚才原老师说了,人口内生的惯性负增长已经有了20多年。
这个格局是跟人口百年变局密切相关。这样一个格局到变局,我们如何破局,这是值得理论工作者去思考的。所以今天重点讲一下负增长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这样一个主题,供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批评指正。
重点讲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现状判断,从规律上去看负增长,看老龄社会和负增长这样一个格局是如何在过去几十年人口变迁中逐渐形成的,谈一些规律和特点。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我想讲一下,人口负增长时代下人口变动趋势及其影响。中国人口负增长,刚才原老师说未来十年将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负增长从区域来看,比如看各省、看不同地区,负增长的变化节点和它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所以第二个方面讲一下负增长人口变动趋势和影响。
第三就是如何破局。负增长也好、老龄社会也好,都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如何超前应对人口负增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政策框架。
所以主要讲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讲一下中国人口负增长现状的判断,从规律性看负增长的变化。
规律上,刚才原老师已经讲了,我们人口更多关注人口变动,出生、死亡和迁移变动这三个主要要素。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一个特殊形态,过去没有经历过负增长,基本上是一个正增长,或者是稳定的人口。
负增长实际上是我们看到的基本特征是生育率偏低、内在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内在负增长已经有20多年,有些地区不止20年。人口老龄化是负增长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这也是今天为什么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关注负增长和老龄社会。还有就是新增出生人口总量低于死亡人口。
总体上看,它表现的特征就是数量减少,刚才原老师也看不同国家,特别是上亿大国人口的变化。
第二个,数量减少只是个表面的,其实更多的是结构的变化。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伴随着高龄化、老龄化、少子化和劳动力老化和劳动力减少这几个方面,因为这个都和人口结构变化有关系。整个人口形态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过去都是年轻型、增长型,现在发生了一个衰减型人口,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面对。
人口负增长其实在传统的人口学中都会涉及到,但是中国关注到人口负增长仅是这几年的事情,特别是去年2019年社科院王广州教授所在的社科院人口所发布了人口劳动绿皮书中,第一次在主报告提出了负增长,进而引起了各方关注。
过去我们提过,但是没有像2019年年初那么关注。因为人口负增长正好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负增长、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的减少、人口红利的衰减密切相关。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情况下,全社会开始关注负增长,不仅是学者,包括媒体都开始关注负增长,我们需要进行超前的研究,做好一定的政策储备。
尤其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进入后小康社会,人口形态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需要我们转变思维,需要我们做好超前的制度安排。
研究人口负增长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把握我国人口历程,预判未来发展趋势。负增长什么时候到来,绿皮书谈到2027年或2029年。像原老师也说未来十年可能会进入负增长。这个负增长在什么样的节点,会不会是2027、2028还是2029,还是更早,这些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历时性和革命性的变化,对世界人口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负增长肯定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我们需要预先研判潜在风险,特别是明确人口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十四五这样一个节点。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跨度了30年,这30年人口负增长将相伴相生。负增长一定会对社会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一系列巨大的风险。
第三个,如何丰富人口理论研究,积累经验提供教训。原老师刚才谈得很好,就看不同的国家。我们既瞻前顾后,还有一个是左顾右盼,就是看看其他国家人口的变化,看看韩国、日本,看看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的变化以及他们的应对。
中国人口负增长轨迹,刚才原老师已经谈到了,从90年代就开始,内在的增长进入一个初期积累阶段。然后2000年到2012年是逐步推进,除了上海,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地级市开始了负增长。全国总体表面上没有看到,但是很多地区开始了负增长。
还有一个就是2013年以后,尽管二孩放开以后,2015年全面二孩放开,没有扭转人口负增长这个趋势。在这个变化之中,学界也在关注。华裔学者王丰认为,以人口内在增长率为依据,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变化分为人口内在增长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内在增长率小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仍在零水平之上。人口内在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其实90年代我们就进入了负增长,刚才原新老师已经提到了。人口惯性增长,现在增长是惯性增长,有学者描述惯性增长是一个倒U形,需要研究这个变化轨迹。
人口负增长从中国来说,大陆有可能是2023年到2027年,比预计的2027年到2029年要早。香港、台湾也面临着同样的负增长的问题。所以即使在中国,大陆如何和台湾、香港相互借鉴,我们如何去应对,做好政策设计,这是需要做好超前准备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讲一下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下的人口变动趋势和影响的分析。
人口迁移造成负增长,现在很多地区,像东北、四川一些地区,是迁移造成的负增长。这个负增长是突发性和短暂性的,很重要的是受到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变动的负增长是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变动。尤其对于中国而言,过去很多人口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做了很多分析,我就不作过多说明了。
中国各地区人口负增长变化了一个很重要的态势,常住人口,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后边北上广等城市会呈现负增长的现象,尤其是这次疫情,可能会对很多超大城市,要看迁移流动人口还没有进入负增长,但是这次疫情可能会使负增长比以往要来得早一些。
区别人口的属性既要看常住人口,也看户籍,就户籍人口而言,河北、山西、湖北这些中西部户籍人口负增长现象比较突出,和它的迁移和流动密切相关。
看一下这个大致的数据,可以看到过去这几年常住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北京也在下降,下降和疏解人口有关系,还有天津。但是像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下降是一个不同的影响因素。
再看一下户籍人口负增长,辽宁、内蒙、吉林、黑龙江包括河北最近这几年,也包括像湖北、湖南2017年都开始出现了,以及新疆都出现了户籍人口的负增长。
不同区域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
各地区人口自然变动,从自然增长率上看,天津、上海、江苏等地区尽管现在没有进入负增长,但是也会比全国更快一些,它们将是第二批进入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市。这是整个的一种变化趋势,包括辽宁已经开始了,黑龙江紧随其后。未来从发展来看,天津、上海、江苏有可能会出现自然增长负增长的省市。
这是看不同年龄结构的变化,0到14岁少儿人口,少儿人口比较多的地区,人口负增长就进入得相对比较慢。再看15到64岁,同样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变化趋势是明显不同的。再看老年人口,老龄化比较快的,比如现在大家知道上海、北京老龄化速度快。如果按常住人口来说,辽宁、重庆和四川老龄化速度是相对比较快的,这与迁移人口的净流出密切相关。
对负增长变化趋势的总结,包括21世纪人口发展总结。过去说2050年达到峰值,这是世纪之初的一本书。2015年把这个拉前了,说2029年达到峰值。世界人口全球展望,刚才原新老师说2026年。我们估计应该是在2023年和2026年,因为人口发展模式比预期快了很多,人口峰值大概在14亿左右。刚才原新老师说14.7,我觉得可能达不到14.7就能达到负增长。
东北人口特别值得我们关注,无论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负增长都是相对比较快,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常住人口从1990年,户籍从1997年的变化。看一下数据的变化,2016年常驻数量年均增长,像黑龙江、辽宁、吉林都开始负增长,尤其是2016、2017年,三个省份都开始了负增长的变化。户籍人口负增长,也同样是2015、2016、2017年的变化,这个跟全国是明显不同的。
从人口自然变动趋势来看,黑龙江和辽宁增长模式发生逆转,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出现负值,人口自然变动已经进入稳定的负增长,它不是波动的,有负有正,它已经持续地进入了负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它跟吉林还是有点不同,吉林还是在变动中,有时候负有时候正,受到时期变化的影响。
三类抚养比来看,东北老龄化趋势比较严重。少儿人口、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呈现相同的趋势。
人口负增长究竟有哪些影响。
第一就是经济层面,老龄化对经济层面影响甚广,体现在储蓄、人均所得、劳动力。当然从更直接来讲,可能会影响房价。
从教育层面来看,生育率降低、新生儿减少、高龄化人口现象也冲击着现有的社会体系,尤其是教育体系。
另外就是老龄化的程度加深,使社会养老保障支出不断扩大,降低政府的积累和投资能力,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负增长,像中西部、东北经济也是近几年处于徘徊,都和人口要素是密切相关的。
最后讲一下如何应对。
我觉得这个应对就是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思路,需要破局,需要采取新的举措去做好超前应对。
负增长从境外来说,像台湾这样一些地区,他们都有一些成熟的经验。日本尽管负增长,但是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生育率增长,劳动力市场效率提高、移民政策。欧盟,劳工制度、养老金、高龄者就业,鼓励生育。台湾地区提升生育率、培养人才,高龄友善。新加坡主要是鼓励生育、结婚、吸引移民。
但是中国大陆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需要更多在负增长的设计中,应该将本土化和境外包括台湾和港澳的一些经验能够吸取。因为,大陆的人口增长与其他国家人口负增长增长起因未必相同,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些是自然变动,有些是迁移引起的,因地制宜找出人口负增长的对策和方案。
第二,尽快健全养老保险和构建长照护理体系,我们需要用社会的一个组合拳应对老龄化和负增长的到来。
还有一个就是参考延后退休机制,提高劳动力参与,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
另外就是取代劳动力的创新科技发展,利用人工智慧、机器人等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负增长的思路,大陆人口负增长一定要突出对人口负增长的宏观把握和趋势,第二个是解决关键问题,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第三就是转变人口发展理念,第四是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在这样几个方面特别关注制定中长期综合人口发展战略,建立人口超前预案。第二是构建人口老龄化监测预防制度,推动人口政策适时调整。第三就是重视超低生育率陷井,转变人口发展理念。还有就是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在一段时间稳定我国劳动力资源。最后就是完善配套政策,开发人力资本和人口红利。
我们也就这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做好超前的应对。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样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也请媒体和嘉宾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谢谢大家!
来源:老龄与未来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UxNjI0Mw==&mid=2247489605&idx=2&sn=306e50119d9e257a3ee5427c0b01fe49&chksm=fbd27079cca5f96ffc8128d34d72b59e8ec1f2db405958c92c8e0e3c9afb798c91255dc72fcb&mpshare=1&scene=1&srcid=1101EQsT022m2JjuRtdBpBrr&sharer_sharetime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