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卞永祖:消费全面激活仍须增加收入和提振信心
字号

“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和商圈迎来了久违的客流增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开始逐渐走向正常,大多数生活服务业逐渐恢复秩序,居民的消费需求仍然巨大。”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消费市场要全面恢复,增加居民收入和提振消费信心是关键。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五一”期间,全国各地景区开始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在落实游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左右要求的同时,景区旅游也带动了出行、酒店住宿、餐饮等行业的逐步恢复。

“北京周边的精品民宿大多都订满了,我们是提前预订的,但也是打了好多家民宿电话才订到房间。”5月2日,谢先生带着一家三口,花了三个多小时才从北京市区到了门头沟区百花山附近的一家精品民宿。他告诉本报记者,因疫情在家“宅”了好几个月,终于能出来放放风、看看景,没想到民宿预订比预想的紧张,差点没订到房间。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盘山景区山脚下的一家农家客栈老板也告诉本报记者,“五一”期间,家里的十来间客房都订满了。

4月29日,北京市调低疫情防控等级,使得“五一”出行的需求应声上涨。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北京出港机票预订量半小时暴涨15倍。途家后台预订数据显示,北京调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消息发布2小时后,民宿搜索预订量较前一天同一时间段暴涨4倍。携程数据显示,29日下午,北京用户抢购高星酒店券数大涨650%。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前三天,全国景区门票预订量较清明节环比增长194%,比前一周增长308%。

5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劳动节假期前三天(5月1日至3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849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350.6亿元。

与此同时,不少商圈消费也开始逐渐复苏。在北京王府井的商场里,网络直播团队正在介绍王府井的特色餐饮。一些餐饮商户门口已经出现了排队等位情况。在天津,10家夜市在假期全部恢复营业,海河畔的摩天轮夜市自4月下旬开街以来,每天的游客量已从400多人增至1000多人。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推出了促消费的举措,以期激活消费需求。例如,北京在5月2日启动发放2020年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天津市将发放共计6000多万元消费券,预计带动消费超过4.5亿元;杭州市也拿出1000万元的电子爱心扶贫券发放给市民。

居民消费需求仍然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一”假期出现的出行和旅游小高峰,表明我国消费市场回暖步伐在加快。其背景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总体走在世界前列,防控形势稳定向好,支持了人们出行和旅游的相关活动,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告诉本报记者,在我国目前疫情防控取得基本胜利的情况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开始逐渐走向正常,大多数生活服务业开始逐渐恢复秩序,居民的消费需求仍然巨大。只要合理规划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两手抓、两手都硬,中国经济将会出现较大反弹。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次疫情对经济和生活均带来了深刻影响,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比如人们会更注重卫生、减少聚众活动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出行、餐饮、线下教育等行业。”卞永祖说,从经济发展前景来看,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因此,消费市场增长难与去年相比。

卞永祖认为,消费市场要进一步恢复,首先要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尤其是室内场所,要加强消毒通风工作,并为消费者安全卫生消费提供相应条件。其次,要大力扶持新消费方式,支持网上消费加快发展。另外,要畅通物流,大力降低运输成本,稳定物价,促进新消费的快速发展。

张立群提醒说,消费市场的恢复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做好精细化管理和衔接,要形成一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对未来消费市场的持续恢复和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巩固都非常重要。

增加收入和提振信心是重点

从长远来看,全面提振消费市场,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是关键。

卞永祖表示,提高居民收入,关键是稳定就业。国家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加大对他们的金融支持。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如果没有了流动性,很容易倒闭,减税降费也就没有了作用。因此,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比如以省为单位大规模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快速恢复。

其次要规范金融市场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一些不规范行为也造成了居民财产的巨大损失,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潜力,也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居民金融理财的积极性。

最后要进一步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负担,从而释放居民消费、投资等内生增长动力。

“消费的全面恢复是稳住民生基本盘和经济基本盘的最重要表现之一,恢复国内消费市场,并且推动消费持续活跃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基本工作。”张立群认为,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把“六保”工作抓实抓好,特别是保就业和保企业存续工作要做细做好。因为只有就业形势持续好转,才能带动居民收入持续好转,才可以支持消费的持续回暖。

同时,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回暖向好,这是支持就业和收入形势好转的基础。

“我们应把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落实好,尽快激活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使企业订单显著增加,带动企业生产全面恢复向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张立群说,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生产,通过生产的恢复来支持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进一步扩大消费,这其中投资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消费是居民的自主行为,受就业和收入形势影响较大。只有通过提振投资,加强项目建设,才会较快地带动企业订单的显著增加,拉动企业生产回暖并支持就业和收入形势恢复向好;同时,基础设施、制造业等多个方面的项目建设,也会增强未来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水平,对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支持。因此,提振投资是推动消费持续回升的关键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时间:2020年5月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