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中国该向韩国城镇化学什么?
字号

“城市是为了给人用的,而不是给人看的”
    韩国和中国一样,都经历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高速的城市化进程。韩国国土交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韩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率)已达到91.04%。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之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54.77%;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人口每年增长2072万人,目前城镇人口达7.49亿。

李铁指出,从城市化率的角度看,韩国远高于中国: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相当于韩国的80年代,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相当于韩国的70年代。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水平上,中国也仍和韩国有较大差距,韩国对“以人为本”的注重更值得中国学习。

Q:对韩国的城市建设有何印象?
    A:在首尔看不到大马路、大广场,城市的路都不很宽,但是路网的密度非常高,车流人流熙攘,人的生活很丰富,服务业发展非常好,这一点北京有非常大的差距。  

市民在首尔汉江公园里骑自行车。网络截图

比如举个例子,街头的烧烤小摊,在首尔到处都可以看到,但你知道这在北京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同样是首都,为什么我们不允许呢?管理的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从就业角度考虑还是景观角度考虑?是从人的方便角度考虑还是个人的偏好考虑?所以我觉得这个差别比较大,印象很深。
    还有就是城市闲置土地的利用。我上次来韩国的时候,看到沿着汉江边有很多公园绿地,是可供市民们游乐享受的地方,而不是一种摆设的景观工程。 你在汉江两边可以随便去玩,开展各种体育休闲活动,都是全开放的。而在中国的相当大部分城市,河岸的两边的大量绿地不允许人践踏的,是一种景观的摆设。我们也都知道韩国的体育不错,足球等运动都很好。韩国有大量让人踢球的空间,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和生活需要,这也需要我们在国内城市规划时,不能过多地追逐利益,而要把每一块地都考虑到怎么样提供人的方便生活。  
此外,首尔地铁线路虽然不如北京长,但站点特别贴切,各个站点距离短,方便我们出行,但是在北京你就发现站点之间长,所以每个站点之间的联系和铁道交通的密度都和韩国有很大差别。
    Q:韩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有哪些优点?  
    A:第一,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上,韩国在整个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上相对集约,而中国大量资源粗放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在城市文化文明素质上,中国与韩国有差距,毕竟我们推进城市化进程比较晚,城市以人为本的观念还不够深入民心,在大量的城市管理上有一定区别。我们很多城市建设对人的考量、对人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考量关注还不够,更多注重形象,注重政府工程。
    刚才在论坛上,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介绍城市发展理念的时候,所介绍的内容和我们整个会议的宗旨是基本上背离的。他理解生态的概念的时候是讲政府花了多少钱投入,而实际上忘了生态、绿色、环保、低碳是需要特别好的制度性的建立,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尽量通过市场的作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来使得政府的投入更多针对于老百性每个进城人直接的需求,而不是政府主观的想象,而不是主观的景观投入,也不是政绩工程的投入。这方面我们有很大差距。

第三,虽然看起来首尔比较乱,不是像北京那样井井有条,整个方方正正。但是可以看出整个首尔的楼房密度、资源配置、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很好的规划的支撑,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城市特别方便,不像我们在国内感到很多城市是为了给人看的,而不是给人用的。在首尔,包括韩国很多城市,城市针对“以人为本”的实用性,人的各种不同、多元化需求的实用性,这一点表现的特别充分。而国内这方面还有待于改进。

首尔市中心的清溪川。姚琪琳摄

我们也注意到韩国立体交通的发展,包括清溪川的改造,包括对于城市的投入和各个不同类型的功能机构组织作用的发挥,对政府无限制的主观政绩行为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韩国的城市化虽然也是从战后发展来的,但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在一种监督和约束条件的制约下,在一种发展观的矫正下,整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减少了很多弯路。
    Q:韩国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A:最重要的经验是城市的管理,在有约束的条件下如何更多地实现以人为本。当然,中国有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  等一系列问题。韩国中央集权的控制力比较强,但至少能在城市的每项决策中,更多地考量到大部分居民的利益。我们制度性的很多东西没办法从韩国复制,但至少这些是可以借鉴的。针对人的需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就是尊重市场的发育,人口的空间的流动在韩国是自然的过程,可能韩国政府办公区从首尔向世宗搬迁,是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但除了这些之外,再没有其他因素去影响人口向特大城市集中的过程。在其他的城市建设中,基本也提供了相对开放的空间,这也是我们需要汲取的经验。
    第三,韩国注重环境、生态、低碳和智慧的发展,我们国家才刚刚起步。在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尽头,怎么来和城市的管理和治理、需求进一步温和,使得产业释放出更多发展空间。中国虽然在走,但也要学习一些经验。

“希望中韩智慧城市的样板合作在更多城市中展开”
    中国在长期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矛盾日渐凸显,城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中国城市饱受城市病的困扰:雾霾问题、交通拥堵、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等广受诟病;人口增长速度(城镇化速度)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城市资源配置效率过低。土地被粗放型利用,造成城市发展成本高,并和房地产过热紧密连在一起…… 李铁认为,前几十年中国过多地关注了速度和数量的增长,现在迫切需要从速度和数量型增长转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增长。

2014年,中国政府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要求。中国正从转型、改革和创新的层面,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推动城市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全球而言也是空前的机遇。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在开展与中国的城镇化合作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Q:中韩两国在城镇化领域还有哪些合作空间?
    A:中韩虽然人口规模相差比较大,中国总人口相当于韩国人口的二十多倍,中国城镇人口相当于韩国的十几倍。但首先,中国和韩国一样经历过城镇化高速增长时期;第二,中国和韩国都存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问题。第三,中韩同样都是东北亚文明,在城镇化经验的借鉴上具有相似性,所以韩国很多好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因为两国文化同根,土地资源拥有程度和人口密度、发展速度的相关性都比较大。所以,在这些方面韩国的城镇化发展曾经有过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韩国也是以工业化发展主导的城镇化建设,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形成几个大的工业化集团如三星、现代等,在全世界都有比较大的市场。中国在推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应该涌现一批像三星、现代等大的规模性创新企业。这样既能带动就业,又能带动财政收入水平,通过税收带动收入,来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也能通过这些创新型企业规模性的扩大、竞争性的增强,更多地带动就业。
我觉得韩国这些年不仅是简单的城市化发展,更多是产业发展这种全球性的眼光、战略和布局,以及在世界上领先的创新优势,有了这个基础,城市的发展才有重要的资金来源,城市人口的就业才相对稳定。所以在国际竞争中,中国要学习韩国城镇化的经验,也要学习韩国产业发展的经验,不仅是工业,也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业的发展。
    Q:中韩智慧城市的合作进展如何?
    A:我们现在正在探讨中韩城镇化的国际合作。现在是刚刚签好的协议,正在研究制订下一步的合作方案,我们会加紧推动这一事情。今年三月份,中韩副总理级的交流,韩国副总理和国家发改委进行的对话中确定了中韩智慧城市的合作。中韩合作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选择的样板城市是深圳,也很具有现实意义。  
    深圳是中国产业集聚的大工厂,是新兴城市,人口相当于首尔,在这个方面,怎么来推动样板实践,推动各个领域的融合,实现跨界的合作,特别对于实现中韩和企业、城市之间的对接,这里还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合作空间。我们也希望中韩这种智慧城市的样板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深圳,也可以在更多城市中展开。  
    我们这次来也和韩国智慧城市协会、风投企业协会进行了交流,我们也希望参观松岛等其他智慧城市的经验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的交流,推动中国城市和韩国城市的交流,把政府间的交流转化成一种市场的务实化的推动。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表时间:2015.4.13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