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光: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四大着力点
字号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通过强化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创新,是提高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挺进的重要举措和精准出台的改革方案,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必由之路。

生态产品既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舒适的环境等生态环境资源,也包括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温泉养生等产业化开发加工后衍生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产品。由于生态产品能够为人类提供事关生命和健康的产品服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产品关乎人类福祉,与物质生产、文化产品同为支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产品。

如何有效发挥生态产品的物质性产品价值和功能性服务价值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至关重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把被保护的、现有的和潜在的生态产品,通过财政购买、地区间生态价值交换、市场化运作、生态产品溢价等路径和方式,将其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制度形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索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问题、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生态文明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探索建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表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事项;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国家对自然资源由从实物形态的拥有到对价值形态的持有、从所有到利用的重大转变,此次《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的审议通过,标志着建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立柱架梁的“大写意”阶段发展到了添砖加瓦的“工笔画”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长期工程,如何落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精神呢?需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扩大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优质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前提是扩大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使之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相匹配。而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的前提则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补齐污染治理的短板,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绿色产业,打造生态产品,努力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

二是通过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不可否认,我国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生态产品供给侧还面临着质量短板。这需要创造对生态产品的交易需求,培育生态产品消费市场,引导和激励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易,着力提高市场对生态产品的认可度,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当然还需要统一计量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和贡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交换机制,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价格体系、交易体系等三大体系。最后还要建立生态产品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对碎片化的生态产品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通过生态产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和资源溢价,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三是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这需要建立生态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与保护的全过程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等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投融资机制,为生态产品的价值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通过以上举措,最终将生态产品的价值附着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中,转化为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好山好水”有了价值实现的机制,推动绿色生态、本地资源与富民产业有机结合。

四是建构多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难以界定受益主体等特征,这为创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建立多元的价值实现路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是根本原则。具体方面可探索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进行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开展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遵循受益者付费原则等等。

来源:光明理论,https://theory.gmw.cn/2021-03/01/content_34652233.htm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0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