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新冠疫情怎样影响世界经济
字号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这场疫情是二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上表示,“有人说,人类社会进入了至暗时刻,既回不到过去,又看不到未来。”这次新冠疫情是自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造成数千万人死亡以来,全球遭遇的一场“百年未有之大疫情”。

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七大冲击

全球经济大减速,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美国今年一季度GDP收缩4.8%,终结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中国一季度GDP收缩6.8%,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已陷入“大封锁”,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萎缩3%,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1%,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联合国5月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2%,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预测,2020年和2021年全球经济损失累计可达9万亿美元,超过世界第三、第四大经济体日本和德国经济总和。

金融市场“过山车”式震荡,风险因素快速聚积。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恐慌情绪也在各国投资者中间不断扩散。美国股市10天内发生4次熔断,而美股自1987年熔断机制建立以来共发生过5次熔断,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7年。美三大股市市值一度缩水2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总量。道琼斯指数自2017年以来首次跌破2万点。欧洲和新兴市场股市也经历多次熔断,英国、德国、法国等国股指累计下跌一度超过40%,进入技术性熊市。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大幅上升,信贷市场信用风险增大。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一度升至历史最高位的82.69,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峰值。投资者纷纷抢购美国国债等高流动性避险资产,美元受益于国际资本回流成为阶段性避险货币。

世界市场“巴尔干化”提速,严重冲击国际贸易。疫情加速全球经济碎片化。各国为抵御经济衰退的冲击纷纷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国际贸易雪上加霜。世界贸易组织(WTO)5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晴雨表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指数跌至87.6,远低于100基线值,创历史最低值。WTO总干事阿泽维多指出,今年全球贸易可能骤降13%至32%,其中北美和亚洲的出口降幅可能最大。从行业看,电子、汽车产品等拥有复杂价值链的行业将出现急剧下跌;由于运输和旅行限制,服务贸易受到疫情的打击可能最为严重。法国国际前景研究与信息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让认为,今年国际贸易总量下降可能超过1/4,这是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在世界经济急剧下行的背景下,许多国家优先考虑国内利益对贸易进行限制,这可能最终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盛行。

政经交织,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双重冲击。全球主要国家深陷疫情,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要素供给和消费终端市场多方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据不完全统计,《财富》杂志1000强企业中94%经历了供应链中断。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出于地缘竞争和产业安全有意降低对外依赖,政治安全因素对产业政策的影响增大。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等多次呼吁本国制造业回流。日本政府公布的经济刺激计划提出,将提供2200亿日元资助日企将生产线从中国回迁。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和闭关、“封国”使大宗商品价格创纪录下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结算价一度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超过300%,被称为“史诗级崩盘”。这是1983年石油期货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以来首次跌为负值。世界银行4月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认为,今年能源类和金属类大宗商品整体价格将分别下跌40%和13%。国际能源署(IEA)4月发布报告称,当月全球原油需求同比下降2900万桶/日,预计全年原油需求同比下降930万桶/日,创近25年新低。受需求严重不足影响,铜、铝、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跌幅一度超过20%。

“失业潮”袭来,失业总人数可能破亿。国际劳工组织(ILO)4月发布报告指出,受工作场所关闭、企业裁员和消费减少等因素影响,疫情将使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减少6.7%,涉及1.95亿全职员工。全球33亿劳动力中,超过80%的人受到全部或部分影响,近40%面临失业风险,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面临失业风险最大的行业包括住宿、餐饮服务、制造业、零售业等。美劳工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失业率达14.7%,创二战以来新高;此前7周,美全国失业人数超过3300万人。英国4月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69%,创历史最高增幅。IMF预计,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南非今年平均失业率将分别高达12.4%、10.4%、3%、14.7%和35.3%。

多国面临债务困境,可能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全球债务规模在疫情暴发之前已达历史新高,近期多国为保经济实施“大水漫灌”式刺激政策,进一步放大全球债务风险。国际金融协会(IIF)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债务总和同GDP总和之比已增至322%。目前,全球为应对疫情财政刺激总额已超过8万亿美元,全球债务总规模突破250万亿美元。公共支出激增升高了主权债务违约风险。阿根廷经济部长古斯曼公开表示阿已处在“事实违约”状态,无力偿还债务。南非因外汇储备不足出现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未来一年,新兴市场违约风险明显加剧,有可能导致新一轮债务危机。

经济危机的三个深层特点

一是产生机理和复苏路径有别于往常。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并非源于经济系统内部,而是外部因素所致,因此其产生机理和复苏路径异于传统经济危机。大萧条的影响范围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也外溢到部分殖民地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但对部分金融体制稳健或闭塞的国家冲击不大。此次疫情波及全球,使各国社会生产和消费投资暂时停摆,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受到抑制。在此背景下,单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直升机撒钱”等方式刺激经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引发“逆全球化”大辩论。疫情以几何倍数跨国传播,加之美欧医疗物资过度依赖海外供应链,因此放大了“逆全球化”思辩。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疫情暴发“表明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重提“欧洲经济主权论”。苏黎世大学教授贝茨指出,全球化加剧南北产业分工失衡,两极化持续扩大,面对疫情,欧美国家连洗手液、口罩、止疼药、抗生素等基本医疗物资的生产都难以满足,教训深刻。疫情是否会逆转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媒体热议的话题。

三是推动“数字化”世界加速形成。在全球抗疫行动中,数字技术显示出巨大优势和潜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和资源调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疫情危机凸显数字工具、服务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也加速全球经济向数字化转型。为遏制病毒传播,各国政府纷纷提供网上政务服务,企业转向远程办公,学校开展线上直播教学,消费者选择网络作为主要消费和娱乐平台,外卖一度成为“必需”而非“选择”。疫情极大加快了数字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来源:第一智库,http://www.1think.com.cn/ViewArticle/html/Article_4FFA4A807C07BCF4B4EF9BFBD2A90C8B_49124.html 发表时间:2020年6月1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