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海: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体系的构建
字号

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原本由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分别进行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模式,其弊端也日益突显,难以适应新时代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要求。

当前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出多门。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由于不同部门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的目的各异,同一类自然资源调查依据、分类标准、基础不统一,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标准不一、数出多门”成为困扰自然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这造成调查评价监测成果难以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在实际管理中容易出现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等问题,导致产权纠纷多发、资源保护乏力、开发利用粗放,难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部门博弈。我国自然资源调查主体分散、标准不一,往往导致部门利益博弈思想。如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大部分部门主要从专业角度和部门利益出发,很少考虑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甚至依靠自身所掌握数据的优势,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即便是自然资源部已印发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从组织原则和工作分工上看,部分指标和内容的调查监测,依然还是由相关部门自行组织,还没有真正达到“六统一”的预期目标。此外,该方案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部的管理职责编制,因此调查监测重点也相应集中在土地、矿产、水、森林、湿地、草原、海洋等7种自然资源,阳光、空气、风等其他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条件目前尚不成熟,未来如何开展还将面临艰难的部门利益博弈过程。

于法无据。多年来,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构建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相当的法律保障,但目前依然存在体系不完整、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各自然资源单行法之间的冲突也大量存在。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法律法规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的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方面并不衔接,调查责任主体分散,调查技术标准不一,调整范围互有交叉,导致同一空间资源同时受到多部自然资源法律的调整和约束,有关法律主体无所适从。

相关思考与建议

做好各部门业务整合与技术方法的衔接。充分发挥好各部门长期以来积累和形成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独特优势和宝贵经验,既坚持业务体系的整合与创新,同时又保持技术方法上的衔接与传承,做好业务流程中的优势技术嵌入和嫁接。按照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六统一”工作要求,由自然资源部负责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和整体推进,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根据管理所需和工作任务安排,从严落实责任分工,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调查评价监测工作任务。

与时俱进完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重点研究制定自然资源调查条例,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当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与时俱进调整和完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对涉及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洋等多部自然资源单行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夯实适应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下的“四梁八柱”。特别是应根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机构改革思路,对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的职责进行必要调整,明确责任主体,将机构改革最新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

不断深化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研究。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及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为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完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并做好各类自然资源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的衔接。针对不同自然资源类型,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开展试点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充分利用现代测量、信息网络以及空间探测等技术手段,构建起“天-空-地-网”为一体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对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现代化监管。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海量数据管理和三维展示等新技术在调查评价监测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技术路线、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调查评价监测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加快汇集整合水利、农业农村、林业、海洋等部门的历史调查评价监测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推进各类自然资源数据集成和深度开发利用。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土地”,https://mp.weixin.qq.com/s/mj8sU2T5yxi6zKAiuwLXeA 发表时间:2020年5月28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