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零容忍”政策为中国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字号

7月1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十六次会议。本次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

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并非着眼于短期的市场走势,而是立意长远,沿承了第二十六次、第二十八次会议的政策思路,旨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在中国经济的“双循环”新格局之中,这一举措主动应对时代变革,有望在以下四个层面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一,推动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对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肩负着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其一,从总量上看,扩大直接融资占比,拓宽融资渠道,以增强金融体系服务与让利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二,从结构上看,不同于间接融资体系,资本市场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从而为“高风险、轻资产、少抵押物”的新经济提供有效融资,加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但是,上述总量和结构红利的释放,都需要以上市公司有序的“优胜劣汰”作为前提。否则,将引致“道德风险”和“柠檬市场”,进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削弱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近年来,多起恶性财务造假案件足以为前车之鉴。由此,本次会议直击关键,在“零容忍”政策工具箱中强调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出机制。这将与新修订的证券法以及注册制改革形成合力,构建上市公司的良性竞争循环,通过优化底层资产的方式,从根本上夯实资本市场长期繁荣的基石。

第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随着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中国家庭财富结构亦已开启历史性的变革。从国际经验和当前趋势来看,未来中国家庭资产的配置重心,将逐步从房地产市场转向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居民将成为中小投资者,并有望通过资本市场,从供求两端强化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一方面,借助“财富效应”,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消费能力同步扩张,为需求侧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借助“投资效应”,居民财富助力新经济的加速发展,为供给侧的转型升级打开空间。但是,由于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较低、信息不透明,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尚有缺陷,制约了上述正向效应的释放。直面这一问题,本次会议对症下药,一方面,通过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配合立法机关加快刑法修改等工作进度,构建事前监管的“防火墙”,另一方面,通过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启动“集体诉讼”、建立专项工作小组等措施,强化事后惩治的“纠错器”。这一“双管齐下”的政策组合有助于补上制度建设的短板,放大资本市场在“内部循环”中的战略功效。

第三,扩大对国际资本的长期吸引力。在今年“陆家嘴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疫情时代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成为桥接国内、国外两大循环的核心纽带之一。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加速发酵,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几成定局,公共卫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与国际金融风险正在相互激化,稳定性成为最稀奇的资源之一。与之不同,得益于率先对疫情实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目前稳步修复,大概率成为年内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与金融的韧性在全球视角下持续凸显。基于此,国际资本正在长趋势地流入中国市场,并促进了“内部循环”的发展。顺应这一趋势,本次会议进一步升级“零容忍”的具体政策,向市场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有利于消解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疑虑。放眼全球,这不仅将长远地增强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将在逆全球化浪潮下巩固“双循环”的纽带,使中国经济金融成为全球的“稳定锚”。

第四,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范式。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以“零容忍”政策优化资本市场治理,不仅旨在该市场自身的繁荣发展,更在于为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拓出实践新途。2020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标志着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为重心,新一轮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进入快车道。但是,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破”,更在于“立”,不仅在于突破利益藩篱,更在于建立高效、稳定的治理机制。在这一方向上,资本市场有望树立治理典范。从实践来看,“零容忍”政策的本质,是通过提升违法成本、完善监管体系、保护市场主体、优化市场标的等方式,提升要素资源定价的透明性、高效性和稳定性。其政策实践的经验成果将对其他要素市场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形成可以复制的治理范式。从预期来看,资本市场作为改革起步早、推进深的先行者,如果能够在“零容忍”政策的引导下取得进一步发展,将显著提振国内外对其他要素市场改革的信心,更广泛地吸引市场主体的参与,加速改革措施的推进。由此出发,当前“零容忍”政策在资本市场迈出的开创性一步,未来有望盘活改革深化的大棋局。

来源:微信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https://mp.weixin.qq.com/s/zneGpLthOnTl6z34T8Nu3A 发表时间:2020年7月1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