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豆瓣评分9.5 国宝“说话”好多人听
字号

日前,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节目播出以来,以生动鲜活的国宝故事、新潮风趣的别样表达,延续了前两季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5,被网友誉为“5分钟文明简史”。节目中呈现了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带着洛神赋图、《兰亭序》、敦煌飞天、昭陵六骏等国宝依次亮相,向观众一展魏晋风骨,再现大唐气度。在制作团队的努力下,每件国宝背后的沧桑历史,不仅没有让纪录片变得高冷,反而以最现代、最流行、最鲜活灵动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流淌进观众的心中。

好点子让熟悉的陌生化

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来自18家博物馆的25件国宝再次俘获年轻观众,每天5件文物一亮相就被网友刷屏点赞。“文物是文明的物证,这些物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件国宝背后包含的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远都有新鲜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熟悉的陌生化’并不难,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去思考。”《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总导演徐欢说。

25件国宝的甄选令制作团队颇费心思。为了从广度上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节目中呈现的文物既要代表那个时代某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又不仅限于某一领域。“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会在某些实用的器物上留下审美空间,而某些精美器物则具有卓越的实用功能,总之要‘形神兼备’。”徐欢说。

例如,在节目中亮相的黄河铁牛是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开元十二年,这项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战略上马,为了铸造这些铁牛,消耗了当年全国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其铸造工艺,结合了力学、道路工程学原理,运用灵活且稳固的结构,抵抗着黄河水浪巨大的冲击,安全使用了五百年,也成就了世界桥梁史上的一段传奇……

“中华文明视频索引”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基本定位。片中的文物都不只是承载了一段历史,它本身就是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文明坐标。徐欢介绍道:“我们是用文明的视野来观察这些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命运变迁的证据。”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依旧每集只有5分钟,但在拍摄片中每一个文物之前,创作团队都要花大量时间做研究准备,要经过反复论证才能根据文物的特性、解读和角度,找到适合它的表现形态。为此,创作组有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学术顾问从前期就介入,选题、开题,之后由导演负责执行。成片之后,要经过文博专家评议,最终阶段,还要文物局专家把关。

徐欢表示,这些国宝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其实在创作阶段就先打动了创作者。“我们要做的是一部送给时间的礼物。我常跟我的创作组讲,创作中要不断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件文物哪里打动了你,你要把它写下来;第二,打动你的点是什么?是你自己强加给古人的观点,还是有着稳固的学术支撑?我们要让国宝发声,而不是通过国宝,发你的声。”徐欢说,就连让观众拍手称道的片中文案,创作组在准备时也会从不同角度写出若干个版本,而只有获得最终认可的那一版才能与观众见面。

内容精巧每集都有个性

看过前两季的观众都有深刻体会,《如果国宝会说话》与以往高冷文物纪录片有所不同,它形式活泼灵动,内容精巧有趣。尤其是片中的文物在文案和表现上或活泼,或走心,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在总导演徐欢看来,文物是有生命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创作组试图站在国宝的角度,感受它的历史呼吸,再通过接地气的旁白讲述国宝的“心声”。

每集5分钟虽短,却创意十足。例如,第十集“立狮宝花纹锦”,全集没有一句解说旁白,而是脑洞大开地用电脑编程来展现古代二进制“经纬编织法”的奥妙与魔力,有网友调侃“唐代程序员在编程”。诸如此类融合动效、电音、诗词、文案旁白等多种表现元素一一呈现。艺术的呈现通过动态的细节表现,把创作者的时空与现实时空进行了联结。正如徐欢所说;“这看似穿越,但其实正是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无限好奇心的表现。”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规避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观众平等对话,把文物的重量通过最现代、最流行的艺术方式传达。比如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精深、最抽象、最难以表达的。节目中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就通过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重现了其创作场景,把观众带到“永和九年”的会稽山。“书法是什么?《兰亭序》好在哪里?太多可说的了。5分钟的时间,说什么都觉得片面与不足。清华美院的邱才桢教授给我们提了一个最重要的点,一下有了答案。”《兰亭序》分集导演冯雷说,《兰亭序》是最自然的书写,王羲之的性情、文采、书法完美融合,跃然纸上,需要观者静下心来细品。这就是《兰亭序》一集中,让观众直呼“震撼到头皮发麻”的创意源头。

另外,第三季在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上进一步升级。在文物呈现上,节目组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高精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等技术手段,让观众能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文物全貌。另外拍摄时使用了8K技术,徐欢认为,8K已经是大势所趋,“本季我们使用了国产8K摄影机,效果很好。虽然8K贵,但从长远来看,避免了重复投入,反而为社会节约了资源。”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如果国宝会说话》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的特点,尽可能地通过特技使用,通过局部放大、通过变焦换轴、通过一帧一帧的加工、甚至通过拟音化的处理,让这些静态的文物动态化、场景化了。“在《洛神赋图》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风啸马鸣,也能体会到潮涨潮消,还能感受到洛神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些我们过去只能通过想象来完成的体验,如今被电视片用技术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虽然这些特技对文物的‘活化’处理,限制了某些观众神与物游的想象,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的确增加了其传播的大众性和通俗性。”

学术是文化类纪录片的底色

“太美了,看得我又哭又笑,凝结了太多才华与智慧,从文物本身到文案与配音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旁白君‘苏’到,被文案美到,被文物惊艳到,被文化震撼到。总而言之,猝不及防寻到了自己的根,身为中国人真是太好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吸引了大量观众评论。对于观众的热情,徐欢表示感动,“年轻人真的不能小觑,他们的评论和观点都很到位,我们预埋的一些可能激发大家思考的点,或者是预留的一些想象空间,很多年轻人都能跟得上,他们还能有更加新奇的观点。”

通过文物启发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更多的历史与文物,这是制作团队的初心。徐欢表示,“我们吃的葡萄来自古老的丝绸之路,我们穿的丝织品几千年前就有了,我们称呼父亲为‘家严’、母亲为‘家慈’,我们能说出‘君子和而不同’,是因为我们是中华文明的一员,这种文明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物,就是这些文明的直接证据,所以它们当然是有生命的。”

纪录片要承担文化普及的功能,这里的“普及”当然也包括教育。徐欢说:“前两季《如果国宝会说话》播出后有一个好现象,很多初高中老师在看了我们的节目后觉得很好,于是就在班上放给学生看,学生也觉得有意思。据了解,《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相关内容还被一些地区的模拟考试引用,成为语文试卷的阅读素材,这说明我们的节目的确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群体的认可。”

虽然“反差萌”“网感强”“文案脑洞特别大”是许多观众对节目的第一印象,但在徐欢看来,学术才是这档纪录片最坚固的底色。“我们是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用白话描述了一遍国宝。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想方设法地让观众感兴趣,但这个感兴趣,绝不是哗众取宠,也不能哗众取宠。”

在地球一天24小时、1440分钟里,5分钟不过转瞬即逝,而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5分钟则是文物们的“一眼千年”。它们不再是博物馆展厅里的无声器物,而是通过对国宝生动化、可视化、立体化的诠释,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直观呈现在观众眼前,更令无数年轻人爱上历史、爱上文物。

在题材上,《如果国宝会说话》和《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联手”,掀起了纪录片的文博题材热。在徐欢看来,这其中有一定的必然,“以过去的经验来看,任何一个朝代迈入了繁荣时期,其文化必然热。”但是,在选择题材时,并不需要刻意地研究市场喜好,或者过分预判未来。“纪录片是一种文化产品,是产品就有产品周期。我们大可不必追寻热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领域,时间会给出答案的。”

每一件国宝,标记出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痕迹。“这是文明之根上开放的艺术之花,文物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载体,而纪录片用这样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把文明诠释出来,它能开放出新的花朵。”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在点评《如果国宝会说话》时说道。

来源: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2007/07/t20200707_35271083.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7月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