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美式“平民主义”就是“美国优先”
字号

美国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波廷杰近日用中文发表的“五四演讲”,显然受到美国官方的重视,与美国现政府班底中其他官员的讲话有所不同,其中既有政策宣示的成分,又有一些结合波廷杰自身“中国学”或中国问题研究背景,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联的内容。其主旨,就是希望在中国内部引起更多的对立和对抗,试图把中美之间的问题转化为中国内部的矛盾。

波廷杰的谈话分两个部分,一是试图从美国的角度阐释“五四”运动,二是把这种阐释用于当下中国。我们注意到,两个部分共有一个中心概念——平民主义。这个平民主义是英语“populism”的中译,而中文普遍把这个词翻译为民粹主义,它一般被用来指受某些特定集团鼓动下反对社会精英的运动。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政治学中,民粹主义都不能算作一个正面词汇。波廷杰刻意地用平民主义的译法来避开民粹主义的含义,又把平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对立起来。实际上,西方政界、学界和媒体经常指责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是一种民粹,也就是平民主义,尤其是网络中的“小粉红”。而波廷杰有意将平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区分开,是企图引发中国社会内部的对立。

有意思的是,波廷杰刻意忽略“五四”运动与中国左翼运动兴起及共产党成立的关系,刻意忽略“五四”运动的救亡图存特征,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贡献无一语谈及,而是列举了与美国联系极为密切的胡适和张彭春,胡适是“五四”干将中少数拥有美国留学背景的,而张彭春不为中国大众所熟知,他是戏剧活动家,当年留学美国,后来移居美国,是教育家张伯苓的弟弟。波廷杰在推崇一个他制造的由“美国价值”引领和影响的所谓“五四传统”。只要对“五四”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刻意曲解。

波廷杰所推崇的“五四”大众性,也就是为“普罗大众”服务的观念,在胡适和张彭春的思想中位置都不高,反而是像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先驱者所倡导最力的。这又是波廷杰与中国思想史相关脉络相矛盾的地方,他为何强调“普罗大众”,并刻意将其与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相联系?因为这个谈话的实质是企图向中国发出某种呼吁和动员,其解释脱离了“五四”的历史实际,为美国当下的利益服务。其所谓“中国当下不需要民族主义,而需要平民主义”,潜台词是主张用平民主义来撬动中国社会的现实。其举出的一些所谓代表性的人物,很多都是反中华民族的激进极端力量。

这个谈话中最为极端和缺乏根据的部分,是将“五四精神”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结合起来,称这种平民主义在特朗普崛起和“美国优先”中的支撑作用与“五四”是类似的。这恰恰暴露出美国社会内部面临的巨大社会分歧,也显示他虽然一口流利中文,但与中国现实已经完全脱节。一方面,波廷杰所指称的平民主义即使在西方世界内部也饱受批评,与一般人所指有极大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当下年轻人所代表的社会潮流,他们对于民族认同的强调、对中国社会的认同、通过民族风所展现出的多元文化色彩与个性,与波廷杰所指的平民主义和民族主义有根本性区别,美国的反华人士还带着冷战时期看待苏联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把政府当作所谓“压制社会、鼓动民族主义的力量”,而年轻人是“反正统的平民主义代表”,企图通过这样一套话术打动中国青年,却与中国青年越隔越开。

波廷杰通过推崇平民主义来强化美国的民族色彩,高度重视美国利益,而中国的平民主义应该摒弃民族主义,向美国的民族主义价值皈依。中国不存在国家利益,不能也不应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是必须在内部进行斗争。一句话,美国优先,中国不配优先,最好是做“五四”前那个在国际上没有能力的、内部分裂动乱的中国。这种通过冲击中国,来达到“美国优先”不战而胜目的的言论,实在是波廷杰的一厢情愿,对中国实际情况稍有了解的人都不可能像他这样凌空蹈虚。

我们要注意的是,波廷杰的讲话意图极为清晰,这是美国现政府班底成员过去很少涉及的,在某种意义上回到了传统上美国保守主义势力向中国内部问题发难、推行“和平演变”的路数。不过,那种与中国社会之间的隔膜,对中国现实的缺少把握,也显示出美国当下决策层对华政策思路有多少空洞虚幻的成分。这一变化所传递出的意图,值得中国社会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回应。

来源:《环球时报》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