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春等:建立上中下游有机互补的绿色经济走廊
字号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今年5月9日,省政府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再部署、再抓实。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26”讲话精神,落实省政府要求,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展开研讨,梳理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就,并深入探讨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引领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成为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方向、实践主体、方法思维,为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成长春:新发展理念在长江经济带得到了成功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沿江11省市要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按照总书记明确的蓝图坚定不移干到底。

陈长江: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重庆、武汉、合肥等地区的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有上海、浙江、江苏、湖北、重庆、四川六个自贸区,占我国自贸区的1/3。

陈为忠:在交通方面,随着荆江航道水深从3.2米提高到3.8米,南京以下长江航段水深提高到12.5米,以及上游重庆-成都西南综合交通枢纽规模初具,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输组织和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断强化,综合运输能力和品质不断提升。

多层次、多元化

构建区域协调机制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又是有机的整体,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各自为政的陈旧观念,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区域协调机制。

成长春:全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国务院领导,沿线各地政府共同主导,企业、行业和产业组织共同参与的长江经济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合作平台。今后应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同时,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重点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环境风险监控体系等。

杨凤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应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上“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一盘棋”,厘清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全流域互动关系,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陈长江:应加快区域联动,合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由中央制定完善流域综合规划,在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沿江各地发展的需求;在产业方面,形成上中下游相补的产业链。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要摆在压倒性位置

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但长江经济带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成长春:长江流域拥有全国1/3水资源和3/5水能资源储备总量,河湖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0%,拥有丰富的水生物资源,形成了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独特经济社会大系统。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倒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杨凤华:各地要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全维度融合关系,慎用、巧用政策手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陈为忠:目前长江岸线利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已利用岸线中,港口码头岸线占41.7%,取排水口占19.9%;跨江设施占15.3%,总体上生产生活岸线居多、生态岸线偏少。今后,应以一体化思维协调推进长江岸线科学治理,提升规划体系的科学性、权威性,加快推进沿江省市地方规划体系修编和对接。

冯俊:要形成绿色发展倒逼机制。在落实“三线一单”约束的同时,完善环保税制,倒逼企业减排,同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以产业绿色转型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目前,长江经济带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偏化”,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布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是破解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约束的突破口,是实现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成长春: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确立绿色发展方式。在宏观层面,建立贯穿全流域的产业生态系统。在中观层面,建设生态工业园,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微观层面,推动企业执行清洁生产、预防污染调整,使企业生产的经济最优与生态最优相互匹配。

陈长江:产业生态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应构建长江经济带大时空范围及跨区域情况下产业生态链特征、中间废弃物管理、产业生态政策共同推进的产业生态化,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以此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助力形成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冯俊:加快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第一,优化全流域化工园区布局,在充分考虑资源可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确保合规企业顺利搬迁入园。第二,依靠“一体化”“循环化”“智慧化”实现化工园区“生态化”。第三,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在整治“散、乱、污”企业的同时,针对烧碱、聚氯乙烯、磷肥、氮肥等行业,积极采取措施化解过剩产能;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开拓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市场。

作者:

成长春,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凤华,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陈长江,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

冯俊,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为忠,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教授

来源: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20-05/12/content_33824156.htm 发表时间:2020年6月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