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炼: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也需要运用新的举国体制
字号

本文为2020年7月12日下午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16次专题“西部大开发 新时期  新格局”研讨会上的发言。现本网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曹文炼:谢谢各位发言的论坛成员和特邀嘉宾,由于时间的关系,秘书处将对于大家的观点还会梳理概括,现在我对本阶段的讨论只能做个简短的归纳小结。

刚才各位的发言都非常好,充分肯定了前20年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肯定了新时代西部开发3.0版(《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件对下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未来的主要挑战和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具体建议,我本人也深受启发和有许多赞同。

借此机会,我也围绕今天会议的主题简要谈几点个人认识。

第一,建议在新时期、在正在研究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都应该更加突出西部大开发在发展全局和区域政策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曾经参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早期研究和政策制定,记得原国家计委内部是首先设立了西部开发办公室,还配备了四、五个司局(组)和不少人员,2003年以后才改设西部司,以及提出加快东部发展和中部崛起的战略。说明在西部开发的第一个十年在区域政策中是特别突出的,在第二个十年区域政策遍地开花,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突出性相对不够明显了。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区域政策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细化,总的来看当然是必要的,但相对来讲西部大开发政策不那么突出和明显了。当年我在国家发改委参与研究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早期研究时我们配合西部司提出的也是“向西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我觉得近年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政策部门和学术界仍然都很不够,相对来讲东部搞得越来越热闹。这次中央关于支持西部大开发3.0版文件也是一种纠偏,指导意见提出要在2035年实现我国西部地区跟东部地区一样,大体相同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水平,这是艰巨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完成十三五确定的扶贫攻坚任务后在区域发展方面最艰巨的挑战。

第二,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中还是应该运用坚持运用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要研究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更好发挥新的举国体制的作用。举国体制不等于就是计划经济,总书记近年来多次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运用新的举国体制。我们的扶贫攻坚也是新时期的举国体制成功运用的案例。要加快或者加大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的转移,特别是人口的迁徙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西部土地多,但是人口比例过少,城市的数量也较少,需要通过新的举国体制加大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的转移。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后发大国,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近年来我曾经多次建议,像985大学、三甲医院这样的优质公共资源,应该迁移一部分到西部地区,像清华、北大没有必要在东部地区再设立分校,加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而应该鼓励到西部合资合作办学校、办医院,“一五”时期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果断的将北京、上海的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西部,如成都电子工业大学从清华分出、西安交通大学部分来自上海等等,这些对于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和西部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不可估价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大公共资源向西部的转移和配置,才能使西部在2035年与其他地区大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研究建立新的举国体制,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力度。例如横向转移支付、对口支援都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规律,在过去二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改革举措和政策创新,也是新的举国体制的体现。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夯实。近年来我多次带领国际合作中心的人员主动去南疆调研帮扶,感觉各地对南疆地区投资了很多钱,但是不像我们当年在“512大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那么有效,关键还是生产要素的转移不配套,钱投过去了但是内地的人口没有相应迁移过去,结果很多钱花在修没必要那么宽大的马路和产业园区上。没有具有素质的劳动力,这也是产业项目在当地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当前我们正在研究的两个大循环,如何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需要研究新的举国体制下的改革和政策创新措施,检验成效的根本在于能否实现生产要素向西部的有效益的配置和转移,特别是人口和有素质的劳动力在西部的增长。我国大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70%,人口比例只有20%,建议未来十五年应该将西部地区的人口比例提高至少15个百分点,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每年平均提高一个百分点。

第四,建立新的举国体制,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我觉得在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有必要强调和恢复政策性金融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比如过去被监管部门叫停的打捆贷款、政银合作,过去我在财金司时候多次带队做过深入调研,就是在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在考虑当地财政偿还能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就单个项目的效益评估,而是就一揽子项目评估,进行各种金融手段的打捆支持,可以进一步研究完善创新。建议在国家开发银行西部分支机构的基础上,专门组建成立一家政策性的西部开发银行。过去西部办时候曾经建议过,当时我不赞同,因为国家开发银行当时就是政策性银行,2005年以后开发银行转型了,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可以考虑成立新的西部政策性银行,由中央财政担保主要通过发行西部开发债券筹集资金,还可以配合管理好中央财政对西部的之一政府和各地横向转移支付的资金。新的举国体制一定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公益组织和民间的力量,目前对这类组织的管理一定要改革创新,现在都管死了。回顾当年512大地震之后,我被任命为灾后重建规划办的筹资组组长,主要研究怎么筹集和运用好各方面支援的重建资金,那一年是我国公益组织和民间力量公益组织动员最好的,被称为我国公益组织的“元年”,公益组织诞生的数量和捐献的资金都超过了几十年总和,还涌现了很多感动中国的创新,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一定要激发调动民间的各种积极力量,这也是我们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体现。

谢谢大家,下面我把下一阶段会议的主持交给杨开忠。

来源:微信号“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https://mp.weixin.qq.com/s/tFoz0Bg49ZO3FhvSs5L3hw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