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洲、吴燕霞:大龄单身青年寻爱记:为应对催婚,谁没表演过相亲
字号

对于当下的大龄单身青年而言,婚姻的理想有多丰满,寻爱的现实就有多骨感。一边是繁忙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一边是父母的灵魂拷问;一边是追寻一生所爱的执着,一边是长辈的热心说亲。在催婚与反催婚,相亲与抵制相亲的打太极中,大龄青年与父母,彼此都经历着煎熬。

你介绍你的,我拒绝我的

对于单身男青年小韩来说,拒绝催婚、逃避相亲是他与父母之间的最大矛盾。“从毕业到现在,家里人给我介绍的女孩有20多个了。”小韩说,“原来相亲还会约着吃个饭,今年防疫期间不能出门,正好连见面都省了。”

以为不用相亲赴约就省心了?对单身青年来说可没这么简单。防疫期间,许多职场青年延长了在老家的时间。“天天念经。”在高校工作的春晓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在爸妈眼里,作息不规律、赖床不早起、做家务潦草、埋头玩手机都是不结婚的罪状。好像结了婚就能解决一切。”

安雨来自江西农村,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她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可随着安雨大学毕业后迟迟没有结婚,这个曾让家人引以为傲的乖女儿,渐渐成了父母心中的“老大难”。

“在老家,同龄女孩都当妈了。”安雨说,大三那年,父亲曾给她安排相亲。“当时我放寒假坐火车回家,我爸从火车站接上我直接去了镇上的餐馆,相亲对象的一大家亲戚已坐在包房等候多时了。”安雨还没反应过来,两家大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起俩孩子有多般配。

“我见那男孩还不到5分钟,两家人就要商量定亲了,当时我特别生气。”在外读书多年的安雨哪能接受这种安排,耐着性子吃完饭,一回家便和父亲大吵起来。一场不欢而散的相亲,让安雨和父亲的关系疏远了。直到现在,父亲的催婚总能让她“一点就着”。

不过,多数父母也都明白,“心急也不能强扭瓜”,“孩子不满意,那就再物色”。王女士的女儿大学毕业刚工作,为了女儿的好姻缘,可真是忙坏了她。“介绍一个又一个,气质模样都不差,工作体面家世好,早晚能合她心意。”面对女儿的“挑剔口味”,碰壁多次的王女士仍动力满满。

不过,面对催婚与相亲,一些年轻人也学会了配合表演,以柔克刚打太极。“生硬拒绝会让父母生气,我会礼貌性地加上相亲对象的微信聊几句,或者约个饭见见面糊弄过去。”小韩说,如果发现女孩也对相亲不感冒,他会和女孩坦率商量如何对台词,应付彼此家长。

婚姻观不同导致两代人分歧

父母可能想不通,好对象介绍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为什么就不喜欢呢?

“我想要的,是三观一致带来的心灵相通,是抛去条条框框后一句真诚的‘我愿意’。”35岁的倩倩独居未婚,留着一头短发,因热爱户外运动而把皮肤晒成古铜色。

“我觉得人生那么长,一定要跟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倩倩说,大学毕业时,她曾将当时的男朋友介绍给父母,却遭到激烈反对。“那时年纪小,经济不独立,因为父母不支持,只能分手。”

“父母非常看重对方的工作单位、家庭条件如何,是否有房有车,甚至会定下最低标准。可我觉得,物质重要,但感情基础更重要。”倩倩一直希望找个和自己性格互补又兴趣相投的人。可父母一句“兴趣能当饭吃吗”总会让双方话不投机。

“父母希望我找一个文化程度高、工作又稳定的女生,最好是个老师。”小韩说,他对父母的要求并不是很感冒,他更在意的是两人的精神世界能否相通相融。

“很多青年不喜欢和父母谈感情问题,因为父母既不理解、也不接受子女的婚恋观。”在高校做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教师磊哥说,这一代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怀有很高的期待,物质条件虽重要,但不是吸引他们的决定性因素。

而且,许多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人已可以体面地独立生活,不太会为了生计而牺牲个人婚姻幸福,这与许多父母更看重物质条件的心态不同。两代人对幸福婚姻的定义有区别,导致年轻人在相亲标准上与父母产生鸿沟。

“当我们谈起幸福婚姻时,并不是在谈论同一个事情。”倩倩说,父母对相亲对象的高标准、严要求,反而让自己压力更大。

父母少些完美期待,良缘或许来得更快

“我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担心,他们的标准我也要兼顾。”倩倩说,她如今在挑选男朋友时,既要满足家人的期待,也要顾及自己的情感接受度。不过由于自己已能够独立生活,“继续单身下去也不是大问题”。

“如果可以完全不照顾爸妈的感受,找个彼此喜欢的人并不特别难。”小韩说,他很希望父母不再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不过小韩也坦言,如果父母反对自己的恋情,他会照顾父母感受。

安雨随着年岁渐长,“大龄剩女”的称呼在村上传开了。亲朋邻里的风言风语让她父母挂不住面子,母亲诉苦又让安雨时有愧疚。

“因为我一直没结婚让村里人笑话,父母承受的压力肯定很大。”安雨说,其实她也很想谈恋爱结婚,只是家里给她定下的“结婚路线”令她难以接受。同时,自己不愿妥协,不想将终身随意托付出去,所以只能逃避。

沈女士是一位25岁女研究生的母亲,她的女儿在读研期间结婚生子。谈起自己女儿为何结婚如此顺利,沈女士说,相对于亲自给孩子定择偶标准,父母在子女的迷茫时刻给予更贴心的关怀与疏导,也许效果更好。

条件再登对,没有爱情浇灌的婚姻也令人扼腕;催婚再频繁,单身男女不为所动也是枉然。如果父母更加尊重子女的爱情观,从内心深处同意子女对于“爱情的精神需求”,给子女更宽容的择偶标准,少些完美期待,放手让子女大胆去爱,美满的结果也许会更快到来。

来源:半月谈,https://mp.weixin.qq.com/s/yPN5uE9nPJhavteke90Tlg 发表时间:2020年5月2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