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落实“六保”任务 稳住经济基本盘
字号

“六保”着力于兜住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底线,是底线性要求,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供应、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保障基层公共服务,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守住“保”的底线,拓展“稳”的局面,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扎实落实“六保”任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落实“六保”任务意义重大

落实“六保”任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底线思维、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有效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疫情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也给民生保障带来困难和挑战。越是遇到困难挑战,越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复工复产达产逐步达到正常水平,疫情对供给侧冲击已接近修复,但受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等因素影响,需求侧的恢复仍面临较多困难。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有效对冲外部影响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六保”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有利于把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稳定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于拉动投资需求,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落实“六保”任务,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更好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经济恢复和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有效举措。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困难、新挑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既保持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又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落实“六保”任务,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帮扶,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从容不迫地应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深入理解“六保”任务的内涵和重点

“六保”任务涉及社会民生各个领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六保”任务,需要把握工作重点。

保居民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把保居民就业放在“六保”首位,体现了就业的优先地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稳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保居民就业,就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复业复市,有效帮扶中小微企业,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市场渠道,着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针对部分企业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困难,因企因人分类帮扶,增强政策精准性。通过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抓紧开工一批重大工程等,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帮助低收入家庭、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通过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次疫情加快线下场景线上化,对劳动者岗位技能要求发生变化。要抓紧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增强居民就业能力。

保基本民生。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保基本民生,需要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把因疫情和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启动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保市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是居民就业的载体。保住市场主体,才能更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关键在于落实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减免企业社保费以及延期还本付息和降低利息负担等政策,并将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让更多受疫情冲击、面临短期困难但能恢复运营的企业存续下来,进而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

保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与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粮食安全,需要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保能源安全,就要保障国内煤电油气等安全稳定供应,统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持供需平衡;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安全。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快调整,一些国家推进供应链分散化,提高“本土化生产”比例,全球供应链收缩,区域化、近岸化特征更趋明显。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全球供应链合作;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断供”,做好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应对预案,下决心补短板,培育可替代的供应链,拓展国内供应渠道,增强国内替代能力。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提高国内产业链根植性,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保基层运转。基层有效运转是保障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的前提。疫情给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带来阶段性冲击。保基层运转,需要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对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兜住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同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更多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确保“六保”任务落地见效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正确把握“六稳”和“六保”的关系。“六保”着力于兜住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底线,是底线性要求,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供应、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保障基层公共服务,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守住“保”的底线,拓展“稳”的局面,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增强政策的协同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六保”任务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必须增强政策协同性,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各方面工作合力。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是困难群体和中小微企业。必须增强政策针对性,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落实“六保”任务的政策举措,如扩大低保和救助范围、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等,必须提高精准性,精准到人、到户、到企业,才能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深化改革,更好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次疫情是一次“压力测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经受住疫情冲击的考验,展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制度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抓住疫情倒逼改革的“机会窗口”,在就业、基本民生、中小微企业发展、粮食、能源、基层运转等领域,把落实“六保”任务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改革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完善机制,激励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六保”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真抓实干,以过硬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完善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改进干部考核办法,鼓励干部用更多时间深入企业、社区,了解群众需求,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六保”任务落地见效。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时间:2020年8月1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