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以政策集成效应推动下半年经济发展乘势而上
字号

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尤其是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下半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外部环境,如何乘势而上,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根据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7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释放的重要信号,本期圆桌论坛邀请三位深谙宏观经济走势的专家进行分析研判。

以持久战思维推动下半年经济发展乘势而上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在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时认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各位对此怎么看?如何研判下半年经济走势?

许伟:从外部看,全球疫情仍在快速发展,大国关系加快调整,全球治理公共品供给缺口扩大,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更不稳定,不少全球性议题解决机制停摆甚至失效。从内部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体制机制亟待建立,要素优化配置机制还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存在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突出。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加大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需要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内在关联,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着眼长远,不断通过深化改革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夯实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上半年,面对百年罕见的疫情冲击,我国及时出台了有力有效的宏观救助和对冲政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复苏出现积极势头。这些支持因素在下半年还将继续发挥作用,加之海外经济二季度基本触底,主要经济体渐次进入缓慢复苏轨道,我国经济恢复势头预计还会延续,并可能逐步回到潜在增速附近。当然,考虑到经济运行还面临疫情输入风险、美国升级对我国打压、极端气候变化等影响,需要积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突出重点稳就业保企业、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地见效力度。

从“逆周期”到“跨周期”体现我国宏观调控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在定调下半年宏观政策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这释放出怎样的政策信号?如何理解从“逆周期”到“跨周期”的演进?

许伟:宏观政策设计要未雨绸缪,是从历次宏观调控实践当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从“逆周期”到“跨周期”,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将更加注重前瞻性,不因短期过度刺激留下长期后遗症;更加注重连续性,让政策意图更加清晰地传递到市场主体,稳定市场和社会预期;更加注重自主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够从更基本更长期角度设计政策,并保持政策定力;更加注重平衡性,综合施策,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边际效力最大化,不把某项政策空间用尽;更加坚持激励相容原则,完善财政支出、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自动稳定器机制,并发展更多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建立更有约束力的治理机制,避免因微观主体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引发市场和经济大幅波动。

多措并举打通“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继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了“双循环”的主要思路。那么,应该如何打通“双循环”,尤其是形成国内大循环?

许伟: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畅通循环的路径。要通过优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完善和升级软硬基础设施,加快统一市场建设,加强区域协作等方式,促进产品、服务、要素循环。提升开放水平,加大融入全球市场和分工体系网络力度。二是增强循环的动力。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数据要素配置。完善国资国企改革,为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优势,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解除有碍于内需释放的不恰当束缚,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和消费潜力。三是完善循环的规则。落实和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真正做到非禁即入。纠正或移除有碍的公平竞争不恰当做法和规定,促进公平竞争。严格行政自由裁量适应范围和边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四是防范循环的风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防范和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和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对关键“卡脖子”环节的攻关力度。加强疫情、气候变化、宏观调控、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避免与邻为壑。

财政货币政策联袂共舞力促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联袂共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如何确保宏观经济政策落地见效,如何做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许伟:关键是突出重点、注重协调、加强落实。让直达基层的各项分散资金形成合力,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协同发力。有力有效保障基层运转。加快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和延缓中小微企业本息偿付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避免充裕的流动性和低利率过快推涨资产价格,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房地产调控要保持定力,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落实地方和城市的主体责任,综合运用金融、土地、税收、住房保障等多种政策手段,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十四五”时期要促进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下半年还有一项重点工作是编制“十四五”规划。各位对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有何建议?“十四五”时期需要注意哪些新的发展变化?

许伟:新冠肺炎疫情、数字化转型催化生产、流通、需求模式演变,大国关系调整进一步松动传统的利益和地缘格局,加快产业转型、需求升级、区域协作步伐、提升风险防范和科学管控水平更显紧迫。需要把握住有利时间窗口,不断增强对国际环境快速演变的适应能力,更加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增添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实体经济、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更加充分发挥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促进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国研中心,记者:周子勋,https://www.drc.gov.cn/DocView.aspx?chnid=379&leafid=1338&docid=2901506 发表时间:2020年8月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