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听:papi酱孩子姓什么,何以变成“女性围剿女性”?
字号

上一次因“冠姓权”引发的全网骂战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上午,知名短视频博主Papi酱又因为相同的话题被推上了热搜。

今年3月刚刚生子的她,在分享自己的育儿日常时,用“小小胡”的昵称来称呼自己的儿子。而在此前她在自己的视频中,一直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老胡”。

于是某大V迅速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并且与Papi酱在母亲节时发的自拍照进行了关联,并评价:Papi酱生娃之后变得好疲惫,但孩子还是随父姓。

随即部分网友开始对Papi酱让孩子“随父姓”这件事进行口诛笔伐。其中的一些侮辱性用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下午,Papi酱在微博上置顶了她去年8月发布的一个视频,主题为“网上和身边永远有一群‘挑刺狂魔’”,疑似是对网上负面言论表态。

但这并没有制止那些对她的辱骂。

而对于普通网友而言,一个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孩子跟谁姓”本应是个人选择,居然会给Papi酱带来这么多的恶言相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01、指责Papi酱“人设崩塌”,真的没道理

上个月,一位女网友曾因为冠姓权跟老公离婚被批“过于偏激”。当时我们的态度就很明确:当事人无论是争取冠姓权还是选择离婚,都是私人领域的事情,外人最大的善意应该是尊重。

然而没想到,反过来当有女性做出了“孩子随父姓”这样的选择时,无论是出于何种考量,也同样要遭遇来自陌生人的巨大恶意,甚至愈演愈烈。

在上个事件中,“冠姓权”好歹算是核心争议,引发大众讨论也算合情合理。

而此次Papi酱被狂骂“婚驴”“向男权低头”,却仅仅是因为一次日常生活的分享。

在各种辱骂声中,一个看似像模像样的观点是:让儿子随父姓违背了Papi酱一直以来“现代新兴女性”的人设,“给女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然而首先,让孩子随父姓就等同于“不是独立女性”,其内在的逻辑本身就让人迷惑。

如果想要让“冠姓权”的讨论变得有意义,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作为一种权利,关键不在于“跟谁的姓”这个结果,而在于过程的“可选择”。

也就是说,Papi酱可以让孩子姓胡,也可以跟自己姓姜,甚至姓Pa姓giao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不那么高兴(误)。

然而辱骂Papi酱的人并不这么想。为了证明Papi酱孩子随母性的必须性,她们甚至找了许多天马行空的理由:

比如Papi酱的真名是姜逸磊,而姜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比姓胡更加高贵;

还有人说,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Papi酱赚的更多,所以孩子必须随母姓。

通过这些理由,她们试图论证一件事——只要孩子随了父姓,背后一定是女性对于传统父权的妥协。就算你事业成功,生活美满,也绝对是女性的叛徒。

然而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是,Papi酱从来不是靠贩卖“独立女性”人设吸粉的。

她曾谈到的婚恋观和人生观,更多是从自身出发的。只不过很多表态都完美地踩中了大众对于独立女性的预期。

比如在某个节目里,她谈到自己与老公过年时都是各回各家,到现在双方父母彼此都没见过;

她还曾给出自己的“人生最重要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是自己,伴侣孩子都要往后排;

而在一个有关父母的视频中,Papi也曾表示过,希望父母的幸福感不止来自于子女。

再加上收入是丈夫的10倍,Papi酱就更有理由作为“从财务到精神都很独立”的女性教科书,被捧上了舆论的“神坛”。

这样的Papi酱走上结婚生子的传统道路,或许不符合一些网友的心理预期。

但另一方面,她并没说过“绝对不生小孩”“孩子要随我姓”之类的话。甚至在她制作的短视频中,也多次提到过“要尊重选择自由”之类的立场。

没有观点的前后矛盾,所谓的“人设崩塌”从何说起?

然而从那些对Papi酱疯狂辱骂的言论来看,有些人并不在乎这些。

甚至仅凭“随父姓”这一点,就开始脑补Papi酱对外表现得家庭地位很高,实际上“在亲亲老公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在这些人心中,女性似乎只分为“独立女性”和“女奴”两种,而你在“生不生小孩、去谁家过年、孩子跟谁姓”等一系列问题中所作出的选择,就决定了你会被分到哪个群体中。

然而随便想想就能发现这个思路的不合逻辑之处。就像Papi酱坚持跟自己爸妈过年的Papi酱,同样也可以选择生儿育女,这算是独立女性还是女奴?

说到底,人生选择本身就是复杂的。把一个人的某次决定扔进相应的“分类筐”中,并以此绑架其后面所有的选择,还对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进行辱骂,似乎才是真正的“无视他人权利”。

02、一场对已婚女性的侮辱

在这次风波中,比“Papi酱被骂”这件事本身更加让围观网友震惊的,是一些博主在表达观点时用词的偏激程度。

正如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一些人似乎已经开发出了完整的“辱骂词库”。

已婚女性是“婚驴”,含义是这些女性放弃了自身独立,甘愿为男方当牛做马;

她们的丈夫则被称为“鼎”,女性在婚姻中的所有付出都被描述为“婚驴扛鼎”;

就算你是一个工作能力强、社会地位高,自认独立的女性,也不要以为能够在这套辱骂体系下逃脱。

只要你已婚,那么将会获得“劲驴”“女强奴”的称号。

这些恶毒的表达方式也正是很多普通网友反感的源头——这些人明明打着“维护女性权利”的旗号,却在用如此暴戾的态度对待其他的女性。

除了用词上的污名化,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招数是对普通女性进行“诛心”。只要你被盖章是“女奴”,那么你就必然是“被男权洗脑”。

你说孩子随父姓是因为丈夫的姓氏比较好听,那就是被剥夺了权利还要替男权说话;

说自己婚后生活很幸福,那就一定是被男方当免费劳动力还“自甘堕落”。

这一次Papi酱在网上Po出自己产后憔悴的照片,抱怨带娃很累,也被嘲笑之前的夫妻恩爱都是“自欺欺人”。

但是拜托,人家Papi酱头脑清楚事业有成,自己选择生孩子还不能喊声累吗?为什么要给人家脑补一出女强人在家当牛做马的悲情大戏呢?

有些辱骂者通常把自己对于其他女性过于强烈的敌意,解释为“怒其不争”。

一个很常见的说法是,在贫苦地区女性因为没有冠姓权分不到财产,所以孩子随母姓很重要。那些同意孩子随父姓的母亲,是在拖全体女性的后腿。

但这个逻辑仔细想是站不住脚的:冠姓权与其关联的女性权益是社会问题,而Papi酱的儿子姓什么是她本人的选择,这完全是两件事。

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有人因为随父姓失去了继承权,就强迫所有孩子随母姓。这跟要求所有孩子随父姓,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然而通过一系列看似有理的污名化和逻辑诡辩,已育女性不再是所谓的“命运共同体”,反而被划归到了“敌方阵营”,成为了首先要被打倒的对象。

在轰轰烈烈的“婚驴讨伐“中,有钱有事业的Papi酱尚且不能幸免,那些不够优秀的普通女性更是受到了莫须有的伤害。

03、别把愤怒指向普通人

必须承认的是,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自“女权运动”诞生以来,持有不同立场的女性就长时间处在一种混乱的对立当中。

在讲述美国70年代女权运动的电影《美国夫人》中,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菲利丝·施拉夫利,就是一位挥舞着“反女权”大旗的女性。

而她批评女权运动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理由是,女权团体的诉求没有考虑到家庭主妇的处境。

用她的话说,平权法案可能会抹除女性的一些特权,比如保障女性最低工资与最高工时,防止女性从事高危工作等等。

而少数精英团体正在用“女权”的名义打击家庭主妇,她们的平权运动,其实只是为了一小部分女性而平权。

如果说电影是在试图展现一些有意义的争论,那么这次一些人对于Papi酱的“围剿”,似乎更像是场基于宣泄情绪的辱骂。

有人曾说,现在讨论男女问题仿佛三国演义,两拨水火不容的人打的热火朝天,正常人夹在中间瑟瑟发抖两边挨骂。

当年我们批评网上的男女性别对立,没想到如今战火愈演愈烈,这种攻讦甚至已经延伸到了女性群体内部。

必须承认,有着职场性别歧视、农村女童教育、性犯罪等种种问题,中国女性平权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然而对于Papi酱们的苛刻和辱骂,会对女性处境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吗?我深表怀疑。

有支持者认为,激进的态度才能带来更大的效果。然而一次次的骂战中我们看到,愤怒的人似乎搞错了指责的对象。

对女性的打击面越来越广。一开始是家庭主妇被鄙视,如今只要没有明确跟男性甚至所谓的“女奴”划清界限,都会被强行归入敌对的行列。

甚至还会因为背叛了自己的性别而“罪加一等”。

然而这些精力本该被投放在更有意义的议题上。

如果想要提升女性的地位,真正应该被反思和改善的应该是社会的结构性歧视、是传统观念对女性权利的伤害。

而不是盯着过自己生活的普通人,对他们进行辱骂和霸凌。

把Papi酱们骂成“女性之耻”的人,看似句句都在为女权说话,却无形中在进行另一种压榨。普通女性被迫成为活靶子,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

而保障女性权利,最先做的恰恰应该是尊重女性选择的自由。

重要的是普通女性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被任何人攻击,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你可以选择工作,可以选择家庭;可以选择婚姻,可以选择独身。

而或许只有学会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才能离真正的平权更近一步。

来源:Vista看天下,https://mp.weixin.qq.com/s/n6wxERy6qok1W5Qo9n6RAw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