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陈铂麟: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转移规律及风险因素研究
字号

研究问题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大多数老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衰退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影响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死亡风险,减少剩余预期寿命。虽然目前并没有药物可以完全治愈认知症,但早期诊断和预防干预可以显著延缓认知功能恶化,所以识别影响认知功能缺损的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必要而迫切。

我国正在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需要对长期照护需求进行精确估计,但国内对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规律尚缺乏相关研究。识别我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失智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需求,为长期照护资源的合理配置、照护基金的精准流向提供了决策依据。

本研究基于2011和2014年CLHLS数据,采用连续时间齐性马尔科夫过程刻画老年人分年龄、分性别的认知功能状态转移规律,识别了影响认知功能状态转移的风险因素,并估算了2015~2024年10年间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口需求规模。

研究方法

(一)连续时间齐性马尔科夫过程

本研究利用连续时间齐性马尔科夫过程刻画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的变化过程(图1)。假设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转变符合连续时间齐性马尔科夫过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标准,将存活态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划分为4个状态:认知功能健全、轻度认知功能缺损、中度认知功能缺损和重度认知功能缺损。本文还设立死亡作为吸收态、即个体一旦进入死亡态,则无法再转移成其他状态。

图1 认知功能状态转移路径(略)

(二)转移概率计算方法

设图片为初始状态为图片的老年人经过时间图片转化为状态图片的概率,则图片表示经过时间图片的转移概率矩阵。本文使用二元离散选择Logit模型来计算结束态为死亡的概率,使用有序Logit模型来计算认知功能状态的转移概率。

假设图片表示图片时刻老年人处在认知状态图片,如图片表示期初认知功能完好,图片表示期末时刻已经死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期末死亡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图略

本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刻画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转移概率可以表示为:

图略

其中,图片,图片,图片表示模型的门限参数,图片表示回归系数,可以采用极大似然法MLE对门限参数进行估计。由于使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计算的是以老年人期末状态为生存的条件概率,在计算认知功能状态转移矩阵时,需要将其转化为无条件概率,转换公式是:

图略

在得到三年转移概率矩阵P(3)后还需要将其转换成年度转移概率矩阵P(1)才能用于预测未来老年人在不同认知功能状态的人口规模。具体方法是先将三年转移概率矩阵P(3)转换成转移强度矩阵Q,再利用转移强度矩阵,估算任意时长的转移概率矩阵。

实证结果

(一)影响老年人死亡与认知缺损的风险因素

Logit存活概率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有配偶且配偶健在、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拥有较好健康状况(自评健康好、患慢性病数量少、无功能受限和初始认知状态好)的老年人死亡概率更低。

有序Logit认知功能状态转移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男性、教育程度高、坚持锻炼、参与社会交往和拥有较好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具有更好的抵御认知下降的能力。

(二)认知功能状态转移强度矩阵

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状态的转移具有明显的性别效应与年龄效应。在相同年龄、相同初始认知状态下,女性较男性具有较为明显的生存优势,但有更大的概率发生认知功能缺损。年龄增长加速认知功能衰退,在65~74岁的男性老年人中,期初认知功能健全的老年人在一年过后仍然保持认知功能健全的概率为95.2%。但在95岁及以上的男性老年人中,期初认知功能健全的老年人在期末仍然保持认知功能健全的概率仅为57.9%。如果期初认知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恢复健全的概率便越低。在65~74岁的男性老年人中,期初轻度认知功能缺损的老年人有44.1%的概率恢复到认知功能健全,但中度认知功能缺损和重度认知功能缺损的老年人恢复认知功能健全的概率降为8.2%和0.5%。个体一旦进入到重度认知功能缺损的状态,其认知功能改善的概率将会非常低。

(三)各认知功能状态的人口规模预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2015~2024年10年间认知功能健全和认知功能缺损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根据预测结果,中国65岁及以上轻度认知功能缺损人口将从2015年的1247万增加至2024年的1679万,中度认知功能缺损人口从2015年的488万增加至2024年的618万,重度认知功能缺损人口从2015年的429万增加至2024年的489万。认知功能缺损率随年龄增加而提升,2024年65~74岁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缺损率为7.49%,75~84岁16.47%,85~94岁34.22%,95岁及以上58.54%。在2024年预测认知功能缺损的2785万人之中,男性1008.8万,认知功能缺损率9.88%;女性1776.2万,认知功能缺损率15.05%,高于男性。

图2报告了2015~2024年老年人口中认知功能缺损率的变化。在这10年间,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缺损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14.38%下降到2024年的12.66%。这表明老年群体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印证了“弗林效应”在中国老年人群体中的存在。所谓“弗林效应”(FlynnEffect),最初用于描述青少年智力商数测验结果持续改善的现象,国外已有研究发现晚出生的老年人同岁时的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比较早出生的老年人更好的现象。虽然在各个年龄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缺损率都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认知功能状况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高龄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状况改善的幅度更大。相较于低年龄组,85~94岁和9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缺损率下降程度较为显著,年平均下降速率分别为1.0%和1.1%。2020年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缺损率下降缓慢并趋于平稳,这可能是因为“弗林效应”到达了阈值,老年群体的整体认知功能逐渐稳定。在2022年后,认知功能缺损率经历小幅回升,这是否说明“弗林效应”的终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2 2015-2024年分年龄段老年人认知功能缺损率变化折线图(略)

政策建议

本研究探索了老年人认知状态转移的规律并识别了影响认知转移的风险因素,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精算基础和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实践,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无论是照护保障制度实施还是照护服务供给,都必须以需求评估为基础。我国所采用的长期照护评估工具存在碎片化、主观化、单一化等问题,需求评估主要以身体功能为主,忽略了认知能力这一重要维度。长期照护制度应该是涵盖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完善制度,建立起一个统一、全面、客观及有效率的需求评估体系迫在眉睫。

其次,及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和风险调控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延迟认知功能到达重度缺损的时间。建议通过基础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鼓励老年人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组织社区老年人活动来促进其参与社会交往,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持相对稳定的认知功能。社会政策还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加强对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干预,尽量减弱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

最后,虽然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失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照护压力的提高,但是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总体上呈现改善的状态,这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进步的结果,可以部分抵消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家健康老龄化的战略背景下,要根据健康的影响因素从早期开始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健康功能。

来源:人口青专会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c1MzUwMg==&mid=2247488507&idx=1&sn=ee09af93ae231b87e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28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