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延展至海洋领域。当前BBNJ正面临多种压力,国际海洋规则正处于制定以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BBNJ的全球谈判中,中国应当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贡献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智慧,与各国共同推进国际海洋法治建设。
为BBNJ谈判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全球BBNJ谈判进程势必引起北极BBNJ治理的巨大变革,深刻影响着各国在北极海域的蓝色利益。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应当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掌握并引领话语权,积极提出适于我国海洋战略发展及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对策。北极BBNJ治理无疑属于全球共治领域,任何区域性组织或者北极国家“门罗主义”的主张都违背UNCLOS的规定。同时,目前全球ABNJ治理蕴藏着诸多不确定性,不同利益集团分歧显著,但是为实现BBNJ的养护与可持续利用,亟待各国达成共识。永久性和过于严格的ABNJ海洋保护区无疑不利于共识的推进,也不利于北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北极ABNJ特殊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博弈重重的政治环境,软法等个性化规定应当在谈判中纳入考量。
当前BBNJ政府间谈判会议已经召开三次,前两次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次会议基于案文的讨论且采用平行会议的模式,整体谈判向前得以推进。但是,围绕ABNJ海洋保护区的谈判分歧依然显著,仅存的一次政府间谈判也难以保障相应制度的顺产。在政府间正式会议中,中国应当与77国集团在根本利益方面保持一致,形成稳固的谈判利益联盟。当前“一揽子”事项呈现失衡局面,围绕海洋遗传资源主题讨论仍然处于适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还是遵循“公海自由”的原则性争辩环节,而划区管理工具等主题事项已经深入实质性讨论层面。因此,中国应当积极利用主席团身份,防范部分国家及会议协调人员刻意引导会议谈判走向,确保四大主题事项间的平衡。在政府间正式会议之外,中国应当积极筹备与其他国家开展双边会议或者多边会议,凝聚各方共识,巩固谈判集团间的凝聚力,保障各方立场的一致性。同时,可以通过国家间学术会议等民间方式,借助更为互动式的辩论,在争辩中促进共识的达成。中国在参与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的过程中,应保持审慎态度,积极提出符合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对策,质疑不合理的海洋保护区提案。通过对南极罗斯海保护区提案中禁止在相关区域从事捕捞的反对,反映我国主动行使公海使用监督权,避免公海沿岸国对他国公海自由不合理、不合法的干预,积极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中国只有积极参与和引导BBNJ国际文书的制定,才能防止部分国家构筑绿色壁垒,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
强化在区域性、行业性组织中的话语权
强化在BBNJ协议谈判始终强调需要与区域性、行业性组织相协调。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的推进也无法脱离北极理事会等部门的努力。中国于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虽然观察员国不享有决策权,但观察员身份允许非北极国家通过参与工作组、进行资金援助、项目提案、口头或书面陈词等间接发挥影响力。虽然观察员国的身份无法充分展现话语权,但至少有机会了解北极理事会绝大多数的工作,并能够参与其附属机构开展的项目和活动。同时,推进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工作组在未来的信息支撑方面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还应当增加北极理事会工作组人员比重,关注北极理事会动态,研判北极生物保护趋势。总之,中国不仅需要在全球层面积极参与BBNJ相关谈判,在相关区域性以及部门性组织内也有必要发挥影响组织内部讨论和决策过程的作用。
增强极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能力建设
对于中国等非北极国家而言,当前北极科学考察面临较为不利的局面。以《加强北极国际科学合作协定》为例,其不仅增强了北极国家内部的科技合作与信息垄断程度,还进一步抬升了非北极国家获取北极科学信息的门槛。为了预防未来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建设中北极国家的门罗主义,保障在北极的利益,中国应当深化对北极的了解,抓住BBNJ谈判机遇,提前做好应对举措。
为避免ABNJ海洋保护区成为纸面上的保护区,在完成海洋保护区的识别、选划之后,需要辅之以有效的监测措施。基于科学的信息数据支持,能够对保护区的变化采取更准确的应对措施。中国应把握机会,借助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的相关科学监测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北极科学考察。应当强化对北极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如深入研究极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海洋资源勘探能力、采样能力,增加对破冰船和勘探、采样等设备的投入与研发,为积极参与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建设奠定科技基础。
此外,中国还应当积极与北极国家进行深入合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当前北极外大陆架划界需要准确的信息支撑,这促进了各国对北极科学考察的关注与投入。而中国在水下声呐、探测等领域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可以与北极国家合作考察北极ABNJ海域,从而获得有关的精准数据,通过参与北极科学研究,丰富北极知识储备。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北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信息,中国才能更深入地参与未来北极BBNJ治理。
来源:《学习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年7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