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沈阳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字号

 近期,沈阳工业大学课题组围绕如何完善沈阳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认真研究,积极展开调研分析。以下是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思路。

一、沈阳城市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沈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已经逐步趋于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不仅调整支队和监管中心工作模式,而且组建了各类工作组围绕主要街路、重点点位和市管街路开展巡查整治工作。二是市容秩序持续改善,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与市公安局安管平台实现全面对接,启动了非接触式执法工作试点。三是“数字管家”助力城市管理,不断加快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融入到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沈阳市城市管理的水平稳健提升。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四是城市环卫作业水平不断提升,深化环卫市场化改革,帮助环卫企业解决难题,提升环卫作业水平。五是便捷智能服务提升惠民指数,着力抓好惠民智能服务,“我的沈阳”为百姓打造一站式服务,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府给人民带来的便利服务。

但是经过调研、分析、总结发现:目前,沈阳市城市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城市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城市管理效能的提高:一是城市规划超前意识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城市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各类建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城市管理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欠合理、基础设施供需关系不平衡的矛盾现象。二是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效率低。多头管理使得整体联动机制未有效形成,市区间、部门间工作缺乏合力,条块、条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足。另外,目前城市管理的执法人员多元来源结构,这也严重影响执法的规范性和执法水平。三是城市建设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已经从框架体系上基本实现了建设与管理的分离,然而在具体职能的确定上,目前尚未做到真正的建管分离。四是城市安全韧性能力弱,城市现有的基建应对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并且缺乏完善的城市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大,粗放式的水务管理缺乏统一调度,供排污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六是城市交通治理任务重,路网的建设缓慢增加了地面道路通行压力,停车位的供需不均导致停车压力,同时在礼让行人这类交通文明建设上,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七是人文关怀的程度不足以及广大市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诸如地铁站未设置母婴室、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愿意低等,也是目前沈阳市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课题组认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主观方面的,而且有客观方面。具体来讲,可从下述几方面分析:一是观念和体制的约束,用传统的观念、局限的思维看待城市管理,片面理解城市管理的深刻内涵,加之深化改革的不到位,城市管理市场化程度低,职责不明导致缺失联动工作机制,造成了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效率低。二是客观角度上,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少数市民意识淡薄,缺失主人翁精神,打法律法规边的擦边球,公众参与程度不足削弱了城市管理软环境的建设。三是在其他方面,因人力、物力等管理资源的投入量有限,导致沈阳市城市管理后劲不足,同时受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影响,执法环境不佳,易导致群众误解执法。

二、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城市管理经验

课题组选取分别选取北京、上海、杭州、济南和新加坡城、纽约等国内外城市典型城市。综合国内外不同地区先进城市管理经验,课题组总结以下几点: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按照城市更加宜居,让人民更加幸福,增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二是推动建设“大城管”管理体制,实行了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手段。三是当前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智能化产业给全球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典型城市的经验启示是城市管理不仅需要坚持政府的领导,发挥政府集中领导作用,而且需要健全市内政策法规体系,统一全市各区域建设标准,实现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决策、管理、创新的管理机制完善城市管理。

三、完善沈阳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规划整体布局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职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完善城市管理措施,实施管理重心下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功能完善、品质一流、大气磅礴、形神兼备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奠定基础。

2.总体目标

巩固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加快城市管理方式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突击式整治向经常性长效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行政手段推动向制度保障转变、由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3.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化职能、重心下移的原则。三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长效的原则。四是坚持全民参与、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法治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法治化

1.出台法规,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的依据

推进重点领域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形成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法规规章制度。加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立法调研,提高新立法规规章的针对性。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解决执法依据不足问题。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城市重大行政决策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

2.梳理职能,严格规范城市管理执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启动城市管理行业规范制定或修订工作,制定发布城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城管执法部门的法定权限和工作责任,夯实城管执法法治基础。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比城管执法人员;加强执法队伍保障设施建设,满足正常工作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执法行为的规范化水平,执法人员应当依据法定权限、范围、程序、时限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对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可回溯管理。

(三)注重标准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

1.制定清单,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

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梳理现有工作标准,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修订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2.科学考核,认真落实标准规范的实施

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标与行业标准的衔接。在重心下移、分级分类管理的体系中,落实各区、各有关部门分工要求和有关建设管理标准,积极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严格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合理调整考核体系,按照标准要求,分解量化,将政府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与经济指标一起纳入考核,从而构建科学、合理、人文的考核体系。

(四)科技应用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

1.科技运用,加强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

实施沈阳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积极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收到,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数据采集、整合、使用一体化。

开展城市管理领域数据汇集梳理工作,制定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城市管理领域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以公民和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服务体系数据交换平台。试点建设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将电子政务、智慧办公、远程会议、科技出行、城市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政务功能示范区。

2.统筹谋划,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

明确网格化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职责清单,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三级联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网格化城市管理云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处置机制,针对突出和易发问题,建立健全市、区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配合的高效处置机制。加强市、区城市管理相关单位和公共服务企业与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的协调和对接,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建立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普查更新机制,适度扩展网格化管理事项,加快组建与城市管理相适应的城管监督员队伍。探索将管理范围拓展至农村公共管理区域,逐步实现网格全覆盖。

(五)加强日常运行管理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1.全程参与,协调保障垃圾分类有效实施

构建“全过程、全品种、全主体”的工作体系:从垃圾源头分类、运输、处置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协同;实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可再生资源等全品种覆盖;形成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公众为主力的全主体的参与机制。将垃圾分类进课堂,从小学抓起,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在生活垃圾方面,严格抓好“四分法”,建议设立“区—街道—社区”的多层次监督网络,招募义务观察员。建立特许经营权制、空间场所保障制、减量补贴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绿色采购制等一套保障制度,推动垃圾分类实施制度保障落实有效。

2.综合联动,加强交通综合管理整治

推进以“轨道交通+公交线网”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随着城市范围扩大,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以及运行时间表。同时,完善道路车道设置,改善自行车和步道系统,提高市民绿色出行比例。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加强智慧交通建设,提升重点区域交通运行效率。超前规划城市停车场、停车位,根据供给关系,治理城区道路街道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建设城市智慧停车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放内部停车位资源。加强出租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运营监管,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3.提前谋划,全方位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系统编制城市管理各行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全市城管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实行各行业统一调度、协同配合、全力支持的运行体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提升城市运行风险监测和控制能力。逐步对全市数字化监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城市综合监管平台,形成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管理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综合监管行政执行力。加大宣传引导,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推进全民应急宣传教育,将应急管理教育进社区、进课堂,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难意识和自救能力。

4.科学规划,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

建立健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制,落实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建立完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供水排水和防洪排涝管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做好骨干河道、重点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加强城市排水河道、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及泵站等工程建设,实现城市洪涝灾害的精确预测和防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六)科学管理推动城市管理专业化

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沛的人力资源,为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常态化、稳定性运行,使得城市管理的高效性、开放性提供人才保障。

(七)多元共治推动城市管理社会化

1.基层联动,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建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居(村)委会为主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社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大力推广“互联网+社区”服务,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到社区,扶持养老、助残、物业、家政、零售等领域社区服务机构发展,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全员参与,发挥社会各方作用

积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城市管理监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鼓励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支持和规范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和科技类社会组织,搭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平台。充分利用市民劝导队等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v 沈阳市政府研究室
主要职责一是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牵头组织市政府重要会议的文..
联系电话:024-22730088
传真:024-22722034
0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