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贤:经济新常态呼唤经济新形态
字号

未来,我国必须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为新的经济形态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使我国经济真正从结构调整的“新状态”平稳过渡到稳健增长的“新常态”。

我国经济正向新常态平稳过渡。“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新阶段特征的综合性概括。新常态之“新”,不仅在于我国经济增速稳定在新的合理区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还在于经济总量在全球排位的提升形成了贸易分工、对外投资的新环境(IMF按购买力平价估计中国GDP水平将在2014年超过美国);不仅意味着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的变化带来经济的新结构(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也表现为劳动力结构和就业增长的新特征(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逆经济增速下滑而超过年度1000万人的目标)。宏观层面新常态的形成,来自于微观层面活跃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对传统经济的瓦解与重塑。新常态要稳定为“常”,必须有赖于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成熟与发展,下文从三方面来分析。

在新技术条件下服务业也能带来高增长。我国已经进入服务业经济时代,9月末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7%。对于我国产业比重的新特征,曾有不少人担心经济增长会患上鲍莫尔病(BaumolsDisease),导致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将教育、表演艺术、饭店和休闲等很多服务部门归为“停滞部门”(StagnantSector),认为相对于容易产生技术创新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一个被反复提及的例证是,三百年前的莫扎特四重奏要四个人演,三百年后依然要四个人。但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4%,比第二产业高2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9%,比第二产业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高出第二产业3.7个百分点。统计数据的背后是ICT等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创新应用。第三季度北京发生了一个与莫扎特四重奏不同的故事:一位在鸟巢开演唱会的知名歌手尝试网上同步付费直播,结果鸟巢现场观众为6万人,而两天内就有超过7万的网友付费收看。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新商业模式,依托中国庞大的人口,拓宽了服务业的市场半径,摊薄了服务成本,正在打破鲍莫尔的预言。

时间距离的缩短激发了新兴体验型消费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一方面,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2%,不但高于经济增速,还高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占的比重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在消费结构中,人们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正趋于饱和,例如前三季度,金银珠宝类产品的消费同比下降了3.1%。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图景中,由于大城市出现雾霾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跨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休闲旅游、健康疗养、异地养老等新兴消费领域潜力巨大。在原有约束条件下,地理空间的阻隔限制了这类实地体验型消费的增长,但高速铁路网的扩张、高速公路的延展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使得国人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能更方便地流动,释放了新兴体验型消费市场的需求。

第四代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了创业、创意与创新经济的发展。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7%,增速18.3%,超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2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与这一数据相伴的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9.6%。需要指出的是,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绝不仅仅限于消费领域,以阿里巴巴在美上市为标志,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支持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我国第一代电子商务平台伴随着中国入世而发展,B2B的模式直接沟通了中国众多代工厂与国外贸易商,降低了交易成本,支持了外需导向的经济增长。第二代电子商务开启了以淘宝为代表的C2C平台,使得具备仿制能力的代工厂能够借助没有边界的互联网,打破国内市场的区域分割,推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第三代电子商务平台兴起的背景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天猫、京东等B2C平台助推了内需导向的经济转型,并帮助国内厂商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集信息、物流、品牌、支付、信用为一身的生产生活贸易综合性平台,并在信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引入了资金流,形成了包含互联网金融功能的第四代电子商务平台。第四代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交易物品,还以P2P和股权众筹等形式交易着包含创新、创意和创业思想的金融合约,成为万众创新的重要动力。

经济新常态呼唤经济新形态。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调整的攻坚阶段,虽然新的经济形态增长较快、生机勃勃,但其规模和比重仍然较小,而且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与传统产业在政策、资金、劳动力等资源上的竞争。未来,我国必须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为新的经济形态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使我国经济真正从结构调整的“新状态”平稳过渡到稳健增长的“新常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0月2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