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旺:印度拒入RCEP并非中国的“锅”
字号

近日,印度高级政府官员对媒体表态称,因近期的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印度仍坚持拒绝加入由“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些印度媒体和西方媒体由此猜测称,虽然中印边境对峙已经朝着“脱离接触”的方向发展,但是与印度国内仍旧强烈的反华情绪同步,在多边外交的国际舞台上,印度可能仍采取对中国的“冷对峙”,这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主导”只是借口

其实就印度拒绝加入RCEP这番表态而言,大概是出于回应今年6月23日举行的RCEP第10次部长级会间会联合媒体声明的需要。这份声明强调RCEP对印度保持开放,呼吁印度加入RCEP的谈判进程,认为印度加入RCEP将对地区的进步和繁荣作出贡献。事实上,这是15个RCEP成员国再次呼吁印度考虑加入RCEP的呼声。

印度官员的表态,意味着印度已经关闭了加入RCEP谈判的大门。但是其辩称的逻辑却反映出印度复杂的对华外交心态,最明显的就是称“RCEP是中国主导的”。这种说法其实之前已经出现过。2019年11月4日晚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结束后,印度总理莫迪明确宣布放弃RCEP,印度对RCEP的观感和评价出现戏剧性的变化,立刻就称RCEP为中国主导(Chinese-dominated)或中国支持(Chinese-Backed)。其实,在过去长达7年的谈判中,印度媒体和官员从来都没有这么“定性”RCEP。这一细节变化,无疑反映出印度在对华外交心态上,可能存在“心口不一”的复杂性。

必须指出,印度的这些托辞明显是错误的。首先,RCEP并不是中国主导,另外的14个成员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也都不太可能允许中国主导。换句话说,如果站在其他成员的角度,印度称“RCEP是中国主导”,明显是贬低了日本、韩国和东盟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RCEP的谈判和启动进程一直是以东盟为中心的,也是东亚地区秩序中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架构的具体体现。

其次,印度辩称因为近期发生的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印度才决定不加入的,这明显是一种非理性情绪的发泄。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印度过于薄弱的制造业,最终导致印度对继续RCEP谈判的“犹豫不决”。

近年来,印度对RCEP国家的出口量没有增加,相反进口量却增长迅速,导致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照现有规律来看,如果签署RCEP,这一趋势将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因此,印度要在谈判中寻求最佳的加入方案,而印度的谈判要价显然是其他国家难以满足的,这才有另外15个国家不得不暂时舍弃印度而前进的局面。

中国不是印度的敌人

印度国内对莫迪政府退出RCEP本来就存在很激烈的争论。不少人认为这将导致印度的“光荣孤立”,限制印度与亚太国家的进一步经济融合。冷战后,寻求与东亚的经济融合是印度外交的巨大转向,印度借此开启了经济重心从欧洲过渡到东亚的进程。也正是这一进程,才促成了冷战后印度的经济崛起。而现在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就意味着印度选择放弃同东亚经济圈深度融入的机会,事实上也夭折了印度进一步复兴发展的机遇。当前的印度,更需要的是领导层的政治魄力和政治决断,能够看到长远的利益。以短期的政治代价来换得印度整个国家未来的制造业发展,一如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阵痛。

事实上,就印度本身的经济体量而言,当前印度更需要的是融入更大的经济圈,而不是选择“独立发展”。在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的情况下,在世界大国纷纷“建墙”的背景下,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已经转变为以区域机制为主导的合作。而RCEP正好为这一地区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经济空间。对体量小一点的国家而言,则是将“小船”驶进经济“大港湾”当中,这样才能够避免未来更大的风浪,地区国家之间彼此都可以更有信心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按照印度的经济发展阶段,多边平台更应该是它的优先选择,而不是选择进入到自我“孤立”时刻。

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外交可以说进入到非理性的泄愤状态。将对华的情绪扩散到方方面面。这次说不加入RCEP的原因是中印边境冲突,在把中国拉下水的同时,也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借机卸去RCEP成员国呼吁它重新加入谈判的压力。

那么,印度的这种非理性还会在多边平台持续下去吗?遇到中国因素就选择朝相反的方向行事?可以说,如此下去不仅无益于地区,更无益于印度自身的长远利益。印度外交合作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凡事对标中国。换句话说,中国不是印度的敌人,中国也不会拿印度当敌人,印度的敌人是印度自己。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地区大国,印度要思考的是自己在亚洲和世界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国家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当面对比印度更强大的中国时,印度需要的不是反华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者凡事不如意就往中国身上找理由的思维惯性。适当检讨和反省自身,祛除对中国的疑虑和焦虑,或许这才是印度能更加从容地发展经济和搞好外交的应有态度。

来源:《环球时报》评论集,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3yyhGgNVCWz 发表时间:2020年7月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