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生旭:积极发挥政策优势 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复工复产工作。当前,由于境外输入型和无症状感染等因素影响,全社会复工复产面临诸多压力与困境。因此,做好企事业单位的复工复产,政府需要积极有效发挥制度政策优势,坚持各类政策协同,加强精准施策力度,健全法治服务保障,各方面做好复工复产的服务政策“无缝隙”对接,为全社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发挥制度政策优势 保证复工复产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做好复工复产的坚强政治保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并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统筹协调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发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复工复产涉及各行各业的员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物品配送、资金融通、生活生产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难题,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现各单位各基层力量凝聚合力,优化政府各部门行政决策,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如疫情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贸业处于更加不利局面,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在降低利率、融资补贴、退税退费、招工补助、简化通关通检流程、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合理降低外贸企事业单位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效发挥我国的制度政策优势,健全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政策协同发力,把制度政策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政策势能与执行效能,最终保证复工复产效能目标的实现。

优化政策协同作用 助力复工复产

在疫情影响下,各地区复工复产存在融资成本、用工成本升高等问题,以及资金流动减缓、业务量流失等困难。针对上述难题,政府可采用货币政策工具,降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创新金融支持手段,有效增加市场资金供应,拓宽市场融资渠道,降低复工复产各类成本。如以加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供应链各环节复工复产,刺激整体行业市场恢复生产。中央政府要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为指导,科学有效地优化协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处理好短期恢复发展与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找准政策契合点,形成政策合力,以此助力复工复产。

因此,通过这次疫情,应树立“全周期管理”思维意识。其核心要义在于,不仅要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身的政策效应协同,还需要发挥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的整体性协同功效支撑,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整合协同,打通各个政策壁垒,激发政策叠加倍数效应。如以5G、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重要的行业产业,也是近期需要加速投资建设的产业,需要政策倾斜加速发展。政府应从“全周期管理”理念出发,以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的精神,协同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研发政策、市场政策。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势变化对政策做出适应性调整,为“新基建”复工复产提供政策协同效应,按下复工复产“快速键”。

对于复工复产中的企事业单位需要什么服务、需要什么政策,企事业单位自身最熟知、最有发言权。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下沉到各个企事业单位中去,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应调研,主动向企事业单位咨询有什么需求,系统思考“能提供什么服务政策、应该提供什么服务政策和如何提供服务政策”等。政府依据调研和思考,设计科学有效的“服务政策协同组合拳”,破解企事业单位关键性问题。各个职能部门要协同主动上门,基于调研、座谈、新老媒介等各种渠道向企事业单位宣传各类优惠与特殊政策,从“事前、事中与事后”全程做好助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及生产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各项服务,不断优化地方政策协同效应。如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主要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加速市场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幸福水平。在疫情影响下,我国需要积极快速恢复市场、生产和生活秩序,提升人民生活信心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迅速恢复发展,发挥政府“服务政策协同组合拳”作用,以此刺激现代服务业的复工复产,使企事业单位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加强精准施策力度 推动复工复产

各级政府要有效快速地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把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点,需要在精准施策和施策力度方面下硬功夫。第一,分级精准施策。针对疫情防控影响甚微的区域企事业单位,要采取一系列实招硬招促使其高效全面复工复产;针对疫情防控存在较大困难的区域企事业单位,在疫情有效防控保障下开通绿色通道促使有序复工复产等。第二,分行业分类型精准施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金、原材料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政府可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的方案,实现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做好用工、资金、物流、市场、技术和生活物资等各类保障,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尤其中小微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活经济、稳就业”的主力军,在疫情期间,他们面临资金链紧张等经营性困难,地方政府应在合理区间内迅速有效落实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发挥政策性银行转贷款方式等逆周期调节措施,适当提高信用贷款和续贷业务比重,采取多项金融财政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注入新动力。第三,借助大数据支撑精准施策。通过居民健康条码和公安大数据等实现复工复产员工健康检疫和安全监控,税收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等分析和预测企事业单位生产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开展减税降费等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事业单位安全和持续复工复产。第四,加强“互联网+”施策力度,有效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信息化审批办公。对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所应办理的各类手续,实现全流程“零跑动、无接触、云操作、一网办”,减少人员感染风险,降低企事业单位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政府部门应针对每个企事业单位的特殊情况,采取差异化策略,做好主动服务、特色服务、细致服务和精准服务等政务。同时,政府也应精准实施拓宽融资渠道、减税降费、补贴减租、推迟缴费、引进人力、打通物流、做好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硬核”支撑政策,促使制度政策优势转化成企事业单位营商环境治理效能,推动企事业单位快速复工复产。

健全法治服务 保障复工复产

法治是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中,必须重视和加强法治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工作,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能。在立法上,积极出台保障复工复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全社会有序复工复产的配套制度政策建设,以提升复工复产的制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在执法上,坚决依法打击以任何理由借口损害或限制有效复工复产的违法违规行为,帮助企事业单位妥善应对疫情防控影响下复工复产的各类法律法规问题。在司法上,细化复工复产公共法治服务工作指引,不断拓展复工复产服务范围和项目,开展线上司法鉴定服务。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秩序、市场秩序等提供法律援助,降低企事业单位经营风险,提高法治保障服务质量。在守法上,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方式拓宽法治服务渠道,开展企事业单位金融贷款、招人用工、知识产权、经营合同等相关法律宣传,做好企事业单位矛盾纠纷排查分解工作,减少其生产经营管理等风险,实现其健康持续生产发展。政府积极做好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法治服务保障工作,以促进整体营商环境建设,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时间:2020年4月2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