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中国能源自给之路
字号

始于今年3月初的石油价格战从拉开序幕至今,背后主要有四股力量推动,即国际石油工业自身的发展与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沙特与俄罗斯各自的考量与逻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最根本的原因是供需失衡。全球石油供应能力已大大过剩,日前OPEC+联盟达成的每天减少970万桶新的减产协议是于事无补的。判断未来油价走势,一看疫情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二看全球石油减产的量是否足够。

对中国而言,今后最大的风险来自国外,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最根本动力在国内。为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困境,从企业、个人及家庭消费角度,建议从以下方面出台政策。

一是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国内。立足全局不仅仅是立足国内的全局,更要立足国际全局。针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局势,我们的政策选择是必须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做最坏的准备,做最大的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立足长远意味着政策选择要站在未来而谋划现在,既解决当前的困难,又不给未来留下很大的后遗症;既能应对当前的挑战,又为长远目标铺路。立足国内表明我们要对原有的海外发展规划做出调整,集中精力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把国内的经济发展好,把中国市场做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国际挑战和风险的本钱。

二是既要保生存,又要促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下行双重因素冲击下,大批企业正处在生死关头,及时出台有针对性、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保企业生存,保职工就业,是当务之急。政策的力度既要救企业不死、职工工作不丢,又能帮助企业固本培元,让企业培育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好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原则下,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天经地义。但站在国家角度,个别行业、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可能导致整体经济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比如基础行业、原材料行业、能源行业以及金融行业(包括这些行业的一些企业),需要发挥国家制度优势,运用财政政策辅之以货币政策,调整相关行业、企业的产品价格,使其他行业、企业有一个能赚钱盈利的环境。表面上看,个别行业、企业的利润降低了(可以进行财政政策调整),但总体的效率和活力会大大提升。

同时,“新基建”计划要加大对以下两个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一是民生领域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需要。对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在心,一定要下决心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中国能源基本自给,做到70%以上的能源靠自己解决,其中增量的绝大部分要来自可再生能源,这对中国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https://mp.weixin.qq.com/s/kxIXDhGKszWi22Mwa9e-wg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