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宛琪:浅谈当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字号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1年的八项重要工作。其中,“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为第五项,表明了中央对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的一贯态度和决心。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把产能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意义重大。

大幅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是关键路径

中国农科院早在1986年就曾对我国粮食生产目标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国家“人均400公斤粮食必不可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公斤以下时基本上不能提供饲料粮”的重要判断。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200公斤,属于营养不足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持续的艰苦努力,我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连续稳步跨过了300公斤(营养不足线)、400公斤(国际粮食安全基准线)两道门槛,目前稳定在470公斤、接近500公斤(相对宽裕的国家粮食安全线),“青黄不接、吃不饱”的日子已越来越远。

粮食安全是核心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用占世界6%的淡水、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是举国体制下创造的一项伟大成就。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是科技,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切实推动良种、良法、良田的“三结合”。

好地出好粮,良田是科技增产粮食的基础。只有健康的耕地才能带来健康的生活。中央提出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明确要求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简单来说就是打造吨良田,比如整治中低产田,改善作物生产的限制因素,通过旱改水、坡改梯等方式,达到增产10%~20%以上的目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如果建设到位、管护到位、利用到位,每年至少5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有了基本保障。

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

国新办最新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猪牛羊肉、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46.8公斤、22.1公斤、505.1公斤和184.4公斤。从保障吃得饱,转向保障吃得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目标。由此,坚守耕地红线的意义,不仅要提升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总产,更要建设粮食强国,适应变化的饮食结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同时,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绿色发展,把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把从祖宗手中接过来的优质耕地传给子孙后代。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

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从战略上讲,粮食安全的科技创新需要有新内涵,即单纯以提高单产计算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时代已经过去,应从主攻提高单产,转向提高农产品品质,转向提升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大粮食安全科技创新,重点在于粮食安全的水土资源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是中央“十四五”建议明确的一个重要目标。

粮食生产的动力在政策。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制度创新,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的粮食生产领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还一举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等,都需要依靠好的政策来调动。

直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挑战

解决好“非农化”问题。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火车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高水平发展期,城乡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依然处在增长期。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追求建设用地零增长、单靠挖掘存量即可解决经济社会进步的用地问题的阶段。因此,要解决乱占滥用建设用地、遏制破坏占用耕地的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节约集约用地。

解决好“非粮化”问题。实现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世界上没有成功先例。依靠社会服务、依靠智慧农业,能否实现成功突围,还需要时间的考验。近年来,耕地流转过程中所带来的“非粮化”现象在一些地区蔓延,国办为此下发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以期基于地方实践出台相关引导和补偿政策,在扶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破解难题。

解决好“边际化”问题。边际化是耕地占补不平衡的另一种说法,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都是耕地边际化的表现,是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隐形流失。因此,稳定耕地布局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把粮菜生产基地边界确定下来,明确相应的管制规则,同时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建立“田长制”。

解决好“寂寞化”问题。随着科学认知的进步,农田生境问题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利用一年一度的世界土壤日活动,不断提醒全世界的决策者和农业实践者高度重视土壤问题。现阶段,我国农田系统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上是安全的,但一些地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问题。粮食生产系统中,粮食作物是生产者,人类是消费者,土壤微生物是分解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耕地污染必然导致分解者的灾难,影响粮食作物健康生长,继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保护耕地必须补上耕地生态保护的短板。

来源:中国土地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mhnJkY1vvxIYZPNHqF_nAw 发表时间:2021年4月0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