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张许颖:我国“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人口发展态势分析
字号
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人口发展态势进行的预测分析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总人口低速惯性增长,未来十年将经历从增长到下降的重大转折,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十四五”时期育龄妇女规模、出生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将提速,老年人口规模、家庭户规模、总抚养比上升将提速。未来我国人口素质将持续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在未来十五年继续增加。我国人口区域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重点人群的发展问题仍旧突出。“十四五”时期是顺应人口变化,优化生育政策,构建生育支持和家庭友好政策制度的关键期。

前言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因素。当前,我国人口正处于从数量压力到结构挑战的重要转折期 ,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人口发展的变动趋势,对于综合研判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积极构建适应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人口发展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来源人口基础数据,设置生育、死亡、迁移等预测参数,采用队列要素预测方法、家庭人口预测方法 、多状态人口预测方法,对我国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中方案,结合相关数据和资料,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人口发展态势分析如下。

一、总人口低速惯性增长,未来十年将经历增长到下降的重大转折。

——预计总人口从2027年后开始进入负增长。2019年,全国人口总量为140005万人,预计2027年将达到峰值14.17亿 ,此后开始下降,2035年降至14.03亿、2050年降至13.21亿。“十四五”时期,总人口年均增量为246万人。由于人口负增长惯性的长期累积,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十三五”时期,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高,年均为4.7‰,“十四五”时期继续下降,降至年均1.76‰,203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18‰,2050年为-5.65‰。

——绝大多数省份进入人口负增长或低增长时代。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0‰,进入了人口低增长时代,西藏是唯一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10‰的区。其中,东北三省从2016年起已进入人口负增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内蒙古、江苏等6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3‰,河北省等12个省份在3‰至6‰之间,广东等9个省份在6‰至9‰之间。此外,城市层面的收缩现象更为显著,2007~2016年间,有80个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收缩,预计“十四五”时期有更多的城市将进入人口负增长。

二、人口结构性矛盾持续,人口发展将呈现“三降、三升”的趋势。

我国人口在建国以来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轨迹,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本世纪上半叶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将十分剧烈,育龄妇女规模、出生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将提速,老年人口规模、家庭户规模、总抚养比上升将提速。

——“十四五”时期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提速。“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已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40万),但仍保持在较大规模。“十四五”时期,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开始加速下降,从2020年的1.45亿降至2025年的1.14亿,年均减少620万人左右,“十五五”时期下降速度趋缓,年均将减少260万左右,2031年至2040年有所增加,2040年为1.08亿,此后至2050年继续下降,2050年为0.95亿左右。

——“十四五”时期出生人口规模下降提速。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出现短暂的快速提高,年均出生为1630万人,此后开始进入长期下降趋势。“十四五”时期是出生人口规模减少最为快速的时期。中方案预测出生人口将从2020年的1400万左右降至2025年的1230万左右,平均每年减少近50万。“十五五”时期继续降至2030年的1120万,平均每年减少23万。此后出生人口变动比较平缓,保持在1050万左右。低方案预测,出生人口规模 2025年可能降至1100万左右,“十四五”时期平均每年减少约60万;高方案预测,出生人口在2025年在1380万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0万左右。

——“十四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提速。“十三五”时期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平缓下降,平均每年减少280万人,从“十四五”起降幅开始提速,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从2020年的9.11亿人降至2035年的7.94亿人、2050年的6.44亿人,“十四五”时期年均将减少697万人,“十五五”时期年均减少860万,2031~2040 年年均减少约720万人、2041~2050年年均减少约1170万人。15~59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65%降至2035年的57%、2050年的49%。

——“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规模上升提速。受60年代出生高峰期人口进入老年阶段的影响,从“十四五”开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十四五”时期年均增加1150万,大大高于“十三五”年均740万的增速,2025年达到3.16亿,此后不断加速,2032年突破4亿,2048年突破5亿。202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8.4%,2025年为22%,2035年为31%,2050年将达到近40%。WPP2019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全世界排名第57位;预计2035年排名第44位、2050年第33位。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将在“十五五”进入快速增长期。“十四五”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年均将增加630万左右,2025年达到2.17亿左右;“十五五”时期增速开始加快,年均将增加1010万,2030年达到2.67亿,2033年突破3亿,2050年突破4亿。2025年、2035年、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15%、23%、30%。

——“十四五”时期家庭户数量上升提速 。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平均家庭户规模已下降到3.1人,2015年前后下降到3人以下,未来呈下降态势,2025年降至2.70人、2030年降至2.65人、2050年下降到2.51人。伴随平均家庭户规模下降,家庭户数量将持续增长。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家庭户数量为4.02亿。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前后,家庭户数量超过5亿(图 5)。“十四五”到2050年家庭户数量增长速度将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家庭户总量峰值比人口峰值要晚10年左右,峰值为5.5亿。

按照老年居住状态分析,无论是全国还是农村、城镇,65岁及以上、80岁及以上空巢家庭比重都在快速上升,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比重上升更快。到2025年、2030年、2050年全国65岁及以上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分别上升到1.94%、2.35%、3.41%,农村分别为2.85%、5.92%、8.01%。此外,65岁及以上独居老人家庭规模2020年、2025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将分别增长到2540万户、3068万户、3722万户、4996万户、5310万户。

——“十四五”时期人口抚养比上升提速。从当前至本世纪中叶少儿抚养比(15~59岁人口数=100)的变动幅度较小,从2020年的26降至2035年的22,此后稳定在22左右。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不断减少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上升,老年抚养比快速增加,从2020年的28增至2025年的36、2035年的55、2050年的81,带动总抚养比的快速增加,从2020年的54增至2025年的62、2035年的77、2050年的105。

三、人口素质持续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在未来十五年继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教育、健康等素质不断改善,持续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

——人类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一致,劳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仍相对较低。2015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HDI)在全球排名第90位,人均国民收入排名相比HDI排名低7位,表明我国人类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但我国受教育水平指数却排名在第119位 ,显著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就业人员中低教育水平人口占比仍然较高,2016年16岁及以上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人口占比高达63.4%,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1% 。但年龄越小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越高,因此,随着就业人口的代际更替,未来就业人员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将不断提高。

——人口教育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本基础。近年来,我国大规模投资教育的积极效应显现。2000~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达到6722万人;预计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总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将达到2亿。同时,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6.84岁、70.47岁分别提高到2015年的73.64岁、79.43岁。我国健康预期寿命也达到较高水平,2018年为68.7岁。

——教育水平的提高弥补劳动力减少的影响,人力资本存量将继续增加。使用教育多状态模型测算,“十四五”到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不断提高。15~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女性将分别从2020年的10.96年、10.53年,提高到2025年的11.48年、11.21年,2035年为12.72年、12.66年,2050年为13.99年、14.21年。虽然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但由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在2035年前仍将持续增加,2020年、2025年、2035年分别为97.96亿人年、99.46亿人年、100.76亿人年,2050年降至90.78亿人年。

四、区域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需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支持力度。

——人口发展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将长期存在。不同省份在人口生育水平、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2019年,广西、贵州、青海、西藏等省份人口出生率在13‰以上,辽宁、吉林、黑龙江仅为5.5‰~6.5‰左右。预计不同省份之间,最早和最晚进入人口零增长的时间相差20年以上。2010年,北京、上海的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而西藏、云南、青海等省份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下。2015年北京、上海、天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超过10年,贵州、青海、西藏等省则低于8年。2019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以上,而贵州、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在50%以下,有10个省份在60%至80%之间,其余14个省份在50%至60%之间。

——特殊区域和群体人口发展问题突出,需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深度贫困地区人口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2015年,深度贫困地区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1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西部地区的婴儿死亡率远高于8.1‰的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超过100/10万的地区较为普遍,大大高于20.1/10万的全国平均水平。深度贫困地区婚姻挤压问题严重,偏远农村大龄青年未婚现象普遍。此外,在欠发达、生态脆弱和部分边疆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高、城镇化率低、人口流动率低,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收入、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等反映人口发展的指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城镇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仍然庞大,困境儿童的早期发展问题突出。“十四五”时期需继续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总体看,“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十年是我国人口转折性变化的重要时期,百年一遇的新冠(COVID-19)疫情也将影响人们的生育、死亡、迁移等行为。这一时期人口规模优势与数量压力并存,低生育、老龄化问题并存,“三降”与“三升”等人口自身变动趋势并存,人口发展矛盾交织。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人口进入长期负增长阶段。我国人口的这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前瞻性的谋划应对,加强人口战略研究,顺应人口变化趋势,积极构建适应人口负增长的相关经济社会政策。

注释及参考文献(略)

来源:大国人口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QzMzc4OA==&mid=2247490541&idx=1&sn=c897e74c5b35095c0521d238737c481a&chksm=e9d5d93edea2502808ca94a8891e35b1e7aa10c18de1cd58c4272e174662af03c7c3317b3fe7&mpshare=1&scene=1&srcid=1109anZ2jOM1s4T7ht4Z3RyP&sharer_sharetime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