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世界大变局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中国东北全面振兴
字号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性、复杂性,世界未来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民族全面复兴的艰巨性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都受到了美国霸权的野蛮冲击。面对疫情肆虐的巨大挑战和威胁,国际社会呼唤高质量高水平的全球经济联动发展,各国人民渴望新形式的更大范围的互利合作。

RCEP签署为亚太区域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

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是冷战后世界上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增长势头长期看好、科技进步成就比较显著的一个地区。国际大环境的剧烈变动与亚太地区的形势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韩3国、东盟10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共16个国家,开始致力于地区经济的联动发展与融合发展。2012年11月,这16国开始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有别于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同时也有别于欧盟自贸区的亚太自贸区。

RCEP谈判历时8年,历经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和数十次工作会议,终于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这是一个震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事,是一个令我们格外振奋的喜讯。虽然印度由于某种原因去年退出了谈判,但中日韩加东盟10国,再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总共15国组成的自贸区,仍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它所覆盖的人口多达2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全体成员国2019年GDP总量,超过25.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总额超过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7.4%。整个区域对外出口额为5.6万亿美元,吸引外商投资为3700亿美元。2019年,RCEP其他14国的进出口额,分别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6.7%和36.6%,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因此,RCEP成功签署,意味着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超级经济圈”正式诞生。全球经贸秩序也会因此发生重大改变,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也必然会出现重新组合。

简而言之,RCEP签署之后,参加协定各国间的关税和投资壁垒将被进一步打破,域外贸易将进一步转向域内贸易,这不仅有利于在区域内延长产业链分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各国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成本,其意义是巨大的。李克强总理在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指出,RCEP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它的诞生,必将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为世界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贡献新力量。因此,RCEP的成功签署,自贸区的形成,再次表明:区域经济合作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是不可能退潮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滚滚向前的潮流不会逆转。

东北亚地区形势与经济合作呈现向好发展新动向

在思考和探讨中国东北的全面振兴问题时,首先要关注的是东北亚地区形势,包括东北亚的安全格局和区域合作态势。近年来,由于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看到两种态势:一方面,域外势力对东北亚地区事务的消极影响始终存在,域内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现实利益冲突仍不时凸显和激化;另一方面,推动半岛无核化,谋求地区和平稳定,争取合作发展的健康意识和理性诉求,始终存在并不断彰显。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进博会上曾明确表示:“要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此后,中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志进一步增强,决心和努力进一步增大。

2019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各方就未来合作达成了新的共识,发表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同时还通过了“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清单等成果文件。这说明,中日韩三方已经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诸多具体议题达成了新共识。此次RCEP正式签署,意味着中日韩三国之间,特别是中日首次建立了直接的自由贸易关系,它的意义、影响、作用不可低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过去高于日本。RCEP签署后,中国的关税税率将进一步下调,直至降至零关税的可能性很大。这有利于扩大我国自日本的进口,有利于获得我们所需的工业中间品。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会有较大提升,中国对日本的商品出口也会有所增加,纺织品可能收益最大。

由于日本同时又是CPTPP,即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因此国际社会预言,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关系在未来全球贸易关系中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双方围绕商品、服务、投资、技术研发等各领域开展的合作,可能形成相互促进、强化协同的互利格局。这对中日双方、对东北亚地区、对整个亚太地区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和影响。

2019年是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全球贸易遭受重挫的一年,但中日贸易依然保持300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连续12年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对我国直接投资,也在逐步恢复。截至2019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实际使用额为1157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1%,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投资领域越来越具有多元化发展特点。中国企业也在加大对日投资力度,投资主要涉及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以及其他领域的一些行业。

2020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中日贸易额上半年降为1471亿美元,明显少于去年同期,但相比之下,中日贸易的下降幅度较小,下半年可能会有较大反弹,预计全年中日贸易额还会是3000亿美元左右。另外,日本作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两国应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共同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秩序,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做出贡献。

韩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但韩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国,并且中韩贸易额大大超过中俄,所以我们要重视同韩国的经贸关系。中国连续多年一直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韩双方又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和目的地国,相互投资不断增长。中韩自贸区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是我国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开放水平最高的自贸区。双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超过税目的90%和贸易额的85%。条款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相互关系准则等17个领域,包含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电子商务等议题。目前,双方正在进行第二阶段自贸协定谈判,涉及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

2009年,中韩两国开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20年,中韩第四次续签货币互换协议,此举有利于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对韩国经济恢复也有重要意义。尤为重要的是,中韩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将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维护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发挥重要作用。本币互换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金融合作还要向前推进,这是一个新课题。所以说合作没有止境。

2020年,受新冠疫情扩散严重影响,韩国出口下降,降幅为13.6%,是1974年国际石油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而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带动了韩国对华出口贸易。据2020年6月的统计数据,韩国对华出口增长了9.5%,对中国投资增长了18.7%,中国实际利用韩资为55.4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为2018个,增加了12%,中韩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为8.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完成营业额13.3亿美元,增长了228%,增长幅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我国对韩经贸关系、经贸合作的发展,为韩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重要机遇,提供了强有力的外在推动力。

可以预言,如果RCEP运行顺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必将取得积极进展,那么未来五到十年,全球经济有望进入全速发展的“亚太时代”。亚太地区将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所在的亚洲,最终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链、供应链和消费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有信息显示,中日韩三方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已经就推动谈判全面提速达成共识,三方商定以RCEP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水平和规则标准,打造“RCEP+”的自贸区。据消息称,2020年11月底,中日韩三方将在韩国举行中日韩自贸区第十六轮谈判,我们期待谈判能传来好消息,谈判能够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就。中日韩三国经济互补性很强,这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至关重要。中日韩三国GDP目前已占全球总量的1/5。如果中日韩自贸区成功建立,无疑会进一步释放三国间的经贸合作潜力,促进区域内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东北亚地区的整体繁荣、整体发展和整体进步。所以我们对中韩自贸区谈判的推进寄予厚望,对中日韩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寄予厚望。尽管在政治上中日之间,日韩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超越历史积怨,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超越社会制度分歧,寻求联动发展互利合作,对各方都是有益的。

各国相向而行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动力泉源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未来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要求相关各方在世界大变局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复杂形势下,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战略视野,要勇于并善于摈弃前嫌,要敢于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共同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命运与共,风雨同舟,合舟共济,携手共赢。

我们注意到,韩国总统文在寅2018年访问俄罗斯时曾表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建立后,韩朝之间的经济合作将全面铺开,并将扩大为韩朝俄三边合作。韩朝俄三方在铁路、天然气管道、电力网领域开展的联合调研和基础性讨论,有望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文在寅总统重申了韩俄双方在造船、港湾、北极航道、天然气、铁路、电力、就业、农业、水产九大领域开展合作的“九桥规划”。这一想法是积极的,立场也是富有建设性的,使用了“东北亚经济共同体”这样一个概念。资料显示,温家宝总理多年前也使用过这样一个概念,也有过这样一个积极的、宏伟的设想,要共同努力打造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体,所以在此领域完全可以加强沟通、对话与协调。

更早些时候,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俄罗斯时,日俄务实合作和项目工程也成为两国领导人讨论的重点。双方曾就石油天然气开发、港口和机场建设、俄罗斯远东地区产业振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合作交换了意见。

东北亚地区并不只是中国、日本、韩国,也包括俄罗斯、蒙古和朝鲜。讨论、观察、谋划东北亚区域合作,也要考虑我国同俄罗斯、蒙古国的关系。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之间,既有与时俱进的双方务实合作项目和工程,也有“一带一路”框架下经济走廊建设这样意义重大的三方合作项目。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项目、大工程,正在谋划和实施。未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当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为双引擎,双轮驱动,彼此牵引,相互策应。东北亚区域合作,不能只讲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还要讲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两个建设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会使区域经济合作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毗邻我国东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但地广人稀,发展滞后,人员外流,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有待全面开发的巨大宝藏。包括中国在内,东北亚各方谋划区域经济合作与未来一体化发展,都应当充分注意俄罗斯的发展方向,充分考虑俄罗斯因素,高度重视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中俄两国元首曾经提议,要共同努力,力争2024年突破两国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大关。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俄双方一方面在能源、矿产资源、机电产品等传统经贸合作领域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新的经贸合作与投资合作增长点。

目前,中俄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步伐很大。中方制定的《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农业部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在深化双方农业全产业链合作,扩大农产品相互准入,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以年均20%~30%的速度迅猛增长。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东北地区是一个机会。在这个领域加大对俄合作的规模和力度,大有可为,也应当有大的作为。虽然国际大环境日趋复杂对中俄务实合作有很大负面影响,但中俄双边贸易保持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总之,无论对整个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与共同进步,还是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与全面振兴,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态势与前景都是比较好的。中国东北三省,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位,认真思考并全面谋划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如何高水平高质量向前推进这一共同话题。关起门来,不思开放,自我封闭,只考虑本省自己的事情,因循守旧,抱残守规,很难有较大的突破性发展。惟有把自身发展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发展,把我们国家同相关国家的区域合作,纳入到各省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来,东北的振兴与发展才能与全国同行,与时代同步。

来源:察哈尔学会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r5YboqFTL0EXI4i9SS2xIA 发表时间:2020年1月2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